□ 文| 褚学军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速的情况下,开展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长清区紧紧围绕济南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部署,按照“创新创业活力区、高端制造集聚区”功能定位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特色优势,为“科创济南、智造济南”贡献长清力量。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山水相依生态优美、集成设施配套齐全、双创平台发展快速。“京沪高铁、济郑高铁、轨道交通R1线”三铁齐聚,京台高速、济南大西环高速、省道105、黄河大桥等交通设施,编织成便捷的交通网。乘坐轨道交通R1线只需10分钟就能到达高铁济南西站,逐步融入京津冀1小时经济圈,具有承接区域经济总部、服务外包,创意济科技研发产业转移的便利条件。
拥有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0多万师生,两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等高级人才4100多人。作为济南“后花园”,群山环簇,郁葱苍翠,森林覆盖率达47%。北大沙河穿城而过,蜿蜒入黄河。长清湖、崮云湖双湖相伴,与群山相映,组成山水魅力生态新城。
文昌山扁鹊文化主题公园、城市中央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省立医院大学城院区、“四馆”等服务配套设施日新月异。43.11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技园、济南经济开发区、创新大厦、“双创大道”等创新载体、平台拔地而起。
2019年,全区研发投入达到8.4亿元,比2018年增长6.9%;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63%,比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对比看,研发投入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9%)0.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7%)0.1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6%)0.03个百分点,处于济南市16个区县(含功能区)的中游位置。
纵向对比看,长清区2019年8.4亿元的研发投入总量是2010年的3.1亿元的2.7倍。2010年—2019年,年均增长达到11.7%,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
长清区12所高校是开展科技创新的主力军。2019年高校研发投入实现5亿元,占全区研发投入总量的60%。贡献率达到达到268.5%,拉动研发投入增长18.5个百分点,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纵向对比看,长清区高校2019年5亿元的研发投入总量是2010年的0.4亿元的12.5倍。2010年—2019年,年均增长达到30.7%,保持了高速增长。
2019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实现2.44亿元,占全区投入总量的29.2%。与2018年对比,下降31.7%。与2010年对比,下降3.2%。呈现出研发投入总量稳定在2.5亿元左右波动的趋势,但依然是全区研发投入的主体。
截止到目前,全区中心建成区域面积偏小;作为“双创”载体的济南经开区和对接济南中心区的“平安新城”建设速度偏慢。省立医院大学城院区尚未建成投入使用,面向全区的高端教育资源匮乏。城市公交线路少,不能完全满足出行需求。实体经济存在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的特点。
2019年生产总值达到318亿元,研发投入只有8.4亿元,仅有生产总值的零头。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019年的2.63%与2010年的1.28%对比,提高了1.35个百分点。虽然占比有了一定提高,但年均占比提高仅有不到0.14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区研发投入存在投入不足,停滞不前的现象。
我区10个街镇中,大学城所在地崮云湖街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多的平安街道,2019年研发投入预计达到6.3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90%以上,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万德、孝里、马山、等工业基础薄弱的街镇镇研发投入为0。
2014年-2019年,有研发投入的规模以上企业个数逐年递增,反映了我区大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不高。2019年,全区400余家规上企业,只有85家企业开展忘了研发活动,只占到全区企业的五分之一左右。户均研发投入只有400万元左右,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受重点大企业研发投入下降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大幅下降。
表1 分年度联网直报企业研发投入完成情况表
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体系,构建现代化中心城区。重点建设济南经开区、“平安新城”。
首先突破东北片区,以点带面,进而带动全区发展。加速“泉城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重点中小学校建设,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品质,促使公共服务不断完善。采取取更加有力度的优惠扶持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落地生根。探索可以学习其他地区将本地户籍的外省市人才回调回原籍,壮大人才总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引进大型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实体经济项目,壮大实体经济总量,带动科技创新迈向更高水平。
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将大学城建设成“大学之城”。建设园区、孵化器等载体,为“双创”经济,为大学城的师生创建一个创业平台。要加强企业、部门等与各高校合作,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同时制定专项扶持资金和扶持政策,全力助推产学研融合。
通过产业将大学之间的合作连接起来,实现跨学校组合,形成产业链;要以点带面,通过与重点高校的对接服务,寻找与高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全面推广,真正实现大学城的融合发展。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设立创新平台并以绩效
考核为导向持续加强投人。
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通过培训、座谈、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让企业管理层真正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企业特别是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对行业骨干企业,通过给予项目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引导其建立、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使其成为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竞争核心,以先进可靠的制造工艺为保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共同打造集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的“好品长清”区域品牌。
建立健全相关资金政策,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试行科技创新贷款,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实行低利率政策和产业融资政策;对政府优先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政策实施贯彻落实与督促检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创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贷款支持。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唯一的靠山拥河的城区,长清区将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立足长清实际,积极对标对表,着力在提高科技创新驱动力上下大力气,在提高装备制造硬实力上做文章。按照济南市委确定的“西兴”城市发展新格局,坚定地向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以双创经济创造高质量发展奇迹,建成最美丽最精彩最闪亮的济南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