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0-03-16 05:25:44徐传智
经济视野 2020年23期

□ 文| 徐传智

经济统计学基本概述

1.经济统计学基本概念。经济统计学是以经济数量为对象的方法论科学。经济统计学属于统计学范畴,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其基本原理是为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而专门设立的统计学科,其基本原理是为了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对经济领域或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定性或定量分析与研究后提出更有效、针对性地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经济统计具有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支持决策等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优秀人才尤其是综合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在经济学领域相关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人才十分紧缺,经济统计学科的研究正好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统计学科涉及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具体而言,经济统计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兼有经济学与统计学学科基础,将二者结合后能够有效解决经济领域方面的现实问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

2.经济统计学分析研究基本方法。经济统计分析研究有多种研究方法,常用的有基本平衡法、投入产出法、经济模型法三种。(1)基本平衡法。基本平衡法包含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种方式。如图2:XX产品平衡表,主栏记录收支平衡关系,宾栏分列年份以及增减情况,形成多个动态平衡表的结合。(2)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3:XX单位投入产出表。(3)经济模型法。经济模型法是一种基于某经济理论与假设条件而利用数学方程模拟现实经济现象间相互关系,最终有效描述经济数量关系的方法,其方法包含了经济变量、若干参数以及基本关系式三个基本要素。

现阶段经济统计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图2 XX产品平衡表

图3 XX单位投入产出表

经济统计学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但纵观我国高校经济统计学教学与就业状况来看,目前大部分高校仍存在统计经济学理论基础不完善、经济统计学统计方式与方法单一、滞后以及缺乏理论创新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校经济统计学理论尚未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能够有效将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效率与质量。具体来说,现阶段经济统计学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实践运用、理论创新以及与学科设置四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理论基础方面的问题

纵观现阶段经济统计学学科现状来看,经济统计学学科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经济统计学在构建经济统计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尚未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经济统计分析与国民经济核算关系不明确、经济统计分析知识体系不健全、经济统计指标缺乏充分认知等问题。

理论创新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经济统计学发展实际表明,经济统计学科只有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才能够将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用经济统计学相关理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但目前经济统计学科相关理论缺乏创新,经济统计学科自身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期,这直接导致了经济统计学科所能提供的理论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了脱节,其学科的存在的价值得不到其实发挥,经济统计学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对“固化“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统计学科的发展。

理论实践与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

经济统计学理论创新的缺乏导致了经济统计学科实践运用能力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统计学没有实际性的新理论的提出,大部分沿用的是固有的、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统计学理论,并且是将二者简单进行叠加,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其理论缺乏有效性和可行性,相关经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无法有效、真实地放映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与变化,尤其针对当今复杂的经济形势,经济统计学理论无法为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准确的预测和借鉴,十分不利于经济统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统计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分析

经济统计学未来发展方向

经济统计学随着改革开放形势深入而获得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求于其知识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统计方式方法的单一、滞后以及缺乏理论创新的现实问题的存在而发展受限,因而,应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局面,经济统计学的发展需要进行知识体系的完善与统计方法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完善经济学、统计学知识体系内容,对相关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才能使其经济同学学科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与系统。总的来说,经济统计学未来的发展其学科交叉性会更加明显,学科理论也应更加具有前沿性,高校也会更加着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进而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支持。

1.学科交叉性渐趋明显。经济统计学本身具有学科交叉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经济学只有集合更多的学科理论特点,博采众长才能够为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综合与实用的分析方法,才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因而,经济统计学一定是充分集合了经济学、统计学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特长的理论,其学科交叉性较以往更加明显。

2.学科理论更具前沿性。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行业竞争压力巨大,经济统计学理论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更加先进性、完备性的理论指导才能够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指导经济发展实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因而,经济统计学需要完成自身理论的创新,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优秀分析方法,提高其理论深度。

3.着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统计学致力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而,经济统计学未来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因此经济统计学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力于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经济统计学未来发展思路

1.理论体系上:进一步补充与完善经济统计学学术体系

经济统计学理论的发展不是经济学理论与统计学相关理论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充分吸收其理论的特点与长处,形成专门的、针对性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统计理论体系,尤其面对当下社会经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只有进一步做好理论知识的补充与革新才能进一步完善其经济统计学学术体系,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才能最终从理论上促进经济学的长远发展。

2.理论创新:大胆探索统计分析方式方法、创新统计模式

经济统计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数据分析上加强思维的创新与方式方法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大胆探索统计分析方式与方法,要运用科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在数据定量、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思路,提高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提高整体经济数据分析的质量与水平。

3.理论与实践运用:积极培养实践性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济统计学的发展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经济统计学理论只有经过实践后其实用性才能够切实发挥,才能更好的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统计学发展进程中,需要提高经济统计学的实用性,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标。在经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相关实践活动如校企活动、校园实践、学术实践等形式来加强实践的探索,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实践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记录,总结经验和教训弥补理论的不足,在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经济统计学的实用性。

4.学科设置上:切合高校自身实际合理安排经济统计学学科。高校经济统计学学科设置需要更加合理性和针对性,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实际进行合理安排,不能盲目仅参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不能仅参考经济统计指标,更不能根据高校教师自身喜好安排教学内容,而是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确保学科设置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科针对性,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经济统计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合理安排课程比例与学时,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数学统计能力、经济数据分析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进从源头上解决人才性问题,最终为促进经济统计学学科发展与优秀人才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经济统计学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目前经济统计学存在理论体系不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人才培养缺乏明确目标等问题,导致其实用性不足,因而经济统计学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其理论体系、加强其理论的创新、改进统计方式与方法以及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高校在开展统计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安排课程才能够提高理论知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才能够保证经济统计学理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