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赵宏谋
1.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骨四科,陕西渭南 714000;2.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陕西西安 710000
导致患者发生四肢创伤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高空坠落、爆炸及车祸等,临床中绝大部分四肢创伤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且创伤程度较大[1]。四肢创伤患者四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并且会伴随出现各种危险的临床症状,如脾脏、肝脏破裂,颅脑损伤,失血性休克等,会对四肢创伤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因此,检测四肢创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组织因子(TF)是细胞表面的凝血因子Ⅶ受体,同时也是激活凝血因子Ⅶ或凝血因子Ⅶ的一种辅因子,其能够将机体内凝血因子X及凝血因子Ⅸ进行激活,启动机体内外不同凝血途径[3]。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是对凝血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种关键性物质,在总抗凝血酶中的活性约占60%。血清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抑制剂,在机体整个纤溶系统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血清PAI-1水平可以反映机体血液的高凝状态,敏感性较高[4]。本研究选取75例四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与健康人群的差异,进而为四肢创伤患者的病情监测提供更多理论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5例四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AIS评分)情况将75例患者分为轻度创伤组和重度创伤组,AIS评分≥3分者为重度创伤组,AIS评分<3分者为轻度创伤组。轻度创伤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0~40岁,平均(30.9±1.6)岁;平均体质量(58.4±6.5)kg;致伤原因:高空坠落22例,车祸16例,爆炸3例。重度创伤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0~40岁,平均(30.5±1.8)岁;平均体质量(59.1±5.4)kg;致伤原因:高空坠落19例,车祸13例,爆炸2例。另选取同期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0~40岁,平均(31.5±1.2)岁;平均体质量(59.1±3.5)kg。各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平均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陕西省渭南市骨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病情稳定患者;(2)年龄20~40岁;(3)所有患者均在受伤后1 d内入院接受治疗;(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2)不愿配合本研究者;(3)入院时间超过1 d者。
1.3方法
1.3.1试剂与仪器 酶标仪:型号MK3,上海雷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全自动分析仪:型号ACL-Abvance,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司生产;TF试剂盒:购自北京优尼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AI-1试剂盒、ATⅢ试剂盒:购自上海通蔚实业有限公司。
1.3.2检测方法 四肢创伤患者在伤后1、4、7 d采集空腹12 h静脉血;对照组在进行健康体检当天采集空腹12 h静脉血。所有血液标本均通过常规离心(3 000 r/min,15 min),去上清液冷冻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AI-1及TF水平;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ATⅢ水平,全部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严格操作。
1.4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PAI-1、TF、ATⅢ水平。
3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血清PAI-1、TF、ATⅢ水平比较见表1。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4、7 d血清PAI-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16、12.846、15.062,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 d PAI-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7 d PAI-1水平与轻度创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4 d血清PAI-1水平明显降低,伤后7 d又出现小幅度回升;轻度创伤组血清PAI-1水平伤后4 d出现降低,在伤后7 d又出现小幅度回升,两组伤后4 d及7 d血清PAI-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伤后1、4、7 d血清T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481、16.574、14.716,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 d血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4 d,轻度创伤组与重度创伤组血清TF水平升高十分明显,伤后4~7 d血清TF水平虽出现升高,但较1~4 d明显减慢。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伤后1、4、7 d血清AT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516、13.205、14.874,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 d血清ATⅢ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创伤组同一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点血清PAI-1、TF、ATⅢ水平比较
针对四肢创伤患者进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的纤溶状态及凝血状态。最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相应研究证实,创伤患者体内形成血栓的基础是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并且体内抗凝物质被明显消耗[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发生改变前,凝血系统最直接启动的物质就是凝血酶,但是因为凝血酶在血液中活性较低、半衰期很短,所以只能通过各种分子标志物来证实体内凝血酶的生成[6]。
PAI-1是一种具有明显特异性的抑制剂,PAI-1是机体组织及血浆中最主要的PAI,其发挥的效果要比PAI-2更高,在机体的纤溶系统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7]。除此之外,PAI-1还是一种抗蛋白酶物质,是机体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的最主要调节剂,保持PAI-1水平对溶解机体内的纤维蛋白有重要作用。PAI-1的生成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相关研究已证实,PAI-1主要在机体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产生并分布[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 d血清PAI-1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 d PAI-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7 d PAI-1水平与轻度创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创伤患者血清PAI-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内纤溶系统受到抑制。创伤会造成机体血管内皮及组织受损,加之患者需要卧床制动,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流逐渐变缓。上述外部影响因素与机体本身高凝的血液增加了患者发生血管内凝血的风险[9]。本研究中,四肢创伤患者因为血管受损及血液高凝而导致血栓形成,因此,伤后1 d 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不断增强的纤溶,其水平明显降低。因此,检测PAI-1水平对评估四肢创伤患者有重要意义。
TF与四肢创伤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之间存有十分密切的联系,DIC是通过TF将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而导致的。TF是机体病理性凝血过程中一种必要的启动因子,同时还对机体凝血过程有一定限速作用,早期临床检测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并不会分泌并表达TF,因此健康人群中TF水平较低。但是当机体因各种刺激,如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内毒素、机械性损伤等发生病理变化时,就会导致凝血启动及移位[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TF水平在伤后1、4、7 d均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伤后1、4、7 d血清T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创伤非常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发生凝血亢进,进而导致机体内凝血平衡状态失调。四肢创伤患者体内T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机体在受伤后处于十分明显的高凝状态。本研究中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TF水平不断升高,提示TF水平是检测机体凝血功能的一项十分敏感的指标,其水平变化趋势可明确反映机体内凝血功能变化。
ATⅢ的活性及水平降低能够直接反映机体抗凝物质的损耗及凝血系统的激活情况,是临床诊断四肢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一项敏感指标[12]。ATⅢ水平降低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ATⅢ是对凝血产生抑制作用的一种关键性物质,主要在肝脏合成,能够对机体内凝血酶产生直接抑制作用[13]。除此之外,ATⅢ还能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溶酶体组织蛋白酶释放水平,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相结合,进而抑制机体出现进一步的炎性反应[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血清ATⅢ水平在伤后1、4、7 d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创伤组在伤后1、4、7 d血清ATⅢ水平明显低于轻度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7 d轻度创伤组与重度创伤组血清ATⅢ水平逐渐降低。结果提示,在受到创伤后,ATⅢ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发展而不断降低。分析其原因为:持续性凝血及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的弹性蛋白酶降解作用,导致机体内ATⅢ分泌明显降低[15],充分提示ATⅢ水平降低对患者病情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四肢创伤患者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且轻度创伤组与重度创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监测血清PAI-1、TF及ATⅢ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对四肢创伤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