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况薇 (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小学)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本化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渐渐融入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去。打破“为学而教”的单调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意思且有质量的高效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的推行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对教师不断学习进步的一种鞭策,更是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节奏的教学组织形式方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原本性音乐”为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认为从事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即遵循:综合性教学原则,即兴性教学原则,鼓励儿童亲自参与的教学原则。
“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强调了奥尔夫关于音乐教学核心问题时的一种态度,他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原本世界。“原本”一词由拉丁文“el-ementarius”翻译而来,旨在强调说明音乐并非仅仅以学习音乐旋律为目的,而是与肢体动作、自然语言以及舞蹈、表演等几方面的练习密切结合起来的。所以,奥尔夫教学法十分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学生不再只是音乐课堂中的被传授者,而是作为音乐的参与者、演奏者、创造者。贴近生活、回归大自然的原本化音乐课堂,拉近了学生们与音乐的距离;丰富多彩、以生为主的音乐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最本质的目的便是鼓励人们学会聆听生活中的美,感悟自然界的美,打造艺术中的美。奥尔夫音乐体系正是怀揣着让学生们从内心深处寻找音乐中情感共鸣的初衷,通过回归生活、情境熏陶、游戏教学等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活跃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涵养自身音乐素养。
音乐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启蒙少年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重要渠道。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宣扬回归生活教育理念,认为自然中的鸟鸣、夏天的蝉叫,甚至是海洋中的浪花,响起的都是来自于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亲近生活的音乐教学内容,更易贴近于少年儿童内心世界。
兴趣是学生的注意力之门,而奥尔夫对歌唱而言是跨领域的,它能在音乐课中刺激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感受、多角度的开拓审美视野,在唱歌教学中,没有抽象的乐理知识、没有机械被动的接收,取而代之的是足以引起学生快感的、放松手脚、解放身体的体验、参与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美国指挥家迈克尔·蒂尔松·托马斯引用了人种音乐学家约翰布莱金的话:“音乐只有在表演体验中才能被使用和存在。”即使对于一个好的聆听着而言,对音乐的理解也是建立在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上的。
音乐的传播是通过发声器官、乐器或物体等发生物理反应的听觉系统所完成的,然而,奥尔夫则大胆提出其关于音乐的认知想法,他认为真正的音乐体验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完成的。传统课堂既枯燥又单调的讲授形式,往往难以达到奥尔夫教学法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奥尔夫教学法提倡教师应创设与所教授内容一致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由于环境的氛围烘托,学生将会更加容易的进入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之中,也会使整个学唱氛围变得轻松、愉悦、简单。
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奥尔夫教学,提倡在游戏活动中渗透音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设计音乐游戏,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舞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小学音乐课堂所面向群体正是6—12岁少年儿童群体,该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仍处于发展阶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无边无际的好奇心造就了他们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新创造能力。游戏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正是激励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中的退动力,在欢快、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开心地玩、大胆的唱。使得学生们在游戏互动中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养成热爱生活、品质生活追求质量生活的生活态度,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
查阅相关资料,我将奥尔夫与声势律动、柯达伊教学法进行了比较,具体内容如下表:
教学法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奥尔夫 从人的本能本性出发让学生在游戏、即兴、创造中学会体验音乐音乐-语言-动作三结合奥尔夫乐器结合音乐元素,即兴创作柯达伊一切通过歌唱,以民歌作为一切基础培养有音乐修养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音乐的读与写 科学、系统的歌唱教程声势律动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音乐经验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感受表达音乐感觉的能力(初级—高级)以声响、体态动作、步伐为主,适当加入声势律动的道具听与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发现
从上表中发现,三种学习方法都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音乐体验,密切关注音乐元素,让孩子能在玩、动、读写、感受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节奏、识谱、器乐、视唱等几个方面。所以,关于音乐教学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分别针对每项内容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观点。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感知音符跳动的节奏,在游戏中发现歌曲的律动,在故事中体会音乐的美妙。
图1 小学音乐课堂奥尔夫教学法分布图
节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节奏的讲解总是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节奏的学习更是学生音乐学习时最难以掌握和把控的学习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的节奏教学法正是其核心教学方法之一,节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符合了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手势的利用是节奏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打节奏,实现肢体动作语言与音乐教学的完美融合。
在律动中,我们强调空间和流畅度的概念来帮助学生学会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我们经常在课中问学生,你觉得这个动作和你听到的音乐相配吗?听到这个音乐,你觉得手的动作可以怎么样?只有体验到的才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学生在拍的时候体会到了音乐的强弱,这样在演唱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提醒自己音乐的强弱变化。还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皆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动作中发展音乐,在音乐中发展语言,在语言中发展动作。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阳光下的孩子》这一歌曲,以彝族少年儿童的生活为例,使学生们能够丰富自身对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一幅幅颇具彝族特色的画面、视频,伴着彝族特色歌曲《阳光下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风貌,更加具象化、形象化地促使少年儿童全面的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唱出音乐所传达出的真情实感。
器乐的学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奥尔夫认为乐器一种是无固定音高系列的敲击乐器,即打击乐器,另一种是由原材料和音色特点来决定的有音高区别的乐器。其中,打击乐器是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器乐训练,比如用三角铁等小型易操作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当拿到一个新颖的乐器时,儿童生性活泼的性格和积极探索的求知欲便会在无形中迸发,享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从而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顽皮的杜鹃》
教师准备自制筷子乐器每人一套。
师:我们先来聆听一段,你们能听出音乐中的音的高低变化吗?
生:能。我听到了音时而高时而低。
师: 是的,那是。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用手表示高音和低音。(引导学生注意听出钢琴弹奏出来的声音是哪两个音。)
师:(出示筷子)请你们试试跟着音乐用筷子的高低方位表示声音的音高。
师:再试一试高音强一些,低音弱一些会出现什么效果(生尝试)
师: 我们刚才表现的是一只小鸟,想一想,刚才我们再表现旋律上行的时候好像是小鸟怎么了?
生:飞走了,飞向蓝天
师:旋律下行的时候呢?
生:就像小鸟轻轻地落到枝头。
师:说的真好,让我们用歌声来表现这一场景。
游戏教学,是提倡发展肢体动作语言实现音乐知识传播的教学方式,主张玩中学。天性喜好玩乐的少年儿童对于音乐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往往都是非常兴奋且积极的。换句话开说,奥尔夫教学法所提倡的游戏教学,恰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游戏教学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音乐学习的快乐,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例如:在教授耳熟能详地游戏歌曲《丢手绢》时,教师便可以利用“丢手绢”的游戏帮助学生们在游戏玩耍中学习音乐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本土化教学,即结合本地方特色,宣扬地方文化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小学音乐课题中加入本土化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感受周围文化、体会音乐中传递的文化底蕴。例如: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中《过新年》《小拜年》等围绕“新年”为话题的音乐体裁,结合传统文化节日,不仅激起了学生积极学习、参与课堂的氛围,更是以生活为依托,帮助少年儿童学会生活、了解生活,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本土化教学法,深入挖掘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在铿锵有力的红色歌曲中找到榜样带来的力量,在祖国赞歌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信,实现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升华。
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能力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音乐教育也应采用分层、分阶段教学。各年龄段对孩子们的身、心的变化和音乐知识的增长,教学目的、方法、教材也随之相应要有变化。针对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紧扣学生心灵,吸引学生眼球,有效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能从容应对各种磨练,音乐课堂才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