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3-16 03:00岳树彤袁平上饶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音乐能力

◎ 岳树彤/袁平 (上饶师范学院)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习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将技术性和理论性完美结合,构建起一座通往音乐殿堂的重要桥梁。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主要是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习者培养规范的读谱能力、听辩能力、准确的音高感和节奏感。如:教师利用钢琴弹奏音阶,让学生跟琴哼唱以熟悉音和音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弹奏单音(任意一个乐音)、音程(两个相差几个度的音)、节奏(音高相同但时值不同的一组音)或旋律(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和谐运动),让学生完成听写。只有做好这些基本训练,具备了这种规范而科学的视听能力,才能够较深刻地解读音乐作品,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演唱和创作中,为可持续地发展音乐才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和练习是积累音乐知识、培养音乐能力中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个环节,是艺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必由之路。

一、传统视唱练耳教学法研究

(一)教学方式研究

聆听音乐时,由于聆听主体的个体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知觉方式,即“认知的知觉方式”和“领悟的知觉方式”。

认知的知觉方式专注于对音乐的音高、时值、调式、调性、节奏等具体元素的感知,较少关注人们内心对音乐的感觉。认知教学有助于学生准确细致地着手谱面分析作品,夯实音乐理论基础。但若只重视认知,则会将学生的学习禁锢在具体的技术层面,而没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音乐机器”。

领悟的知觉方式主要关注主体的感性体验,对具体的音乐客体元素较少重视。领悟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表现作品。但若单着眼于领悟,又会造成眼高手低、基本知识技能不扎实的局面。

对视唱练耳的学习来说,以上两种知觉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教学双方都要有意识地将这两种认知方式渗透到视唱练耳学习的过程之中,既关注具体音乐要素,练习基本技能,又用心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作品的情绪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支撑。[3]

“讲授”与“接受”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教师弹钢琴、学生进行视场和听写,作为视唱练耳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师普遍接受和认可。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它的不足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缺乏音乐欣赏性,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原则研究

1、多学科融合原则

视唱练耳课程实施应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以应对当今世界音乐文化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在学科融合上,考虑将乐理、和声、中国传统音乐史和外国民族音乐史等学科巧妙结合,使相关学科文化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协调联动,以强化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视唱练耳技能技巧的训练方法,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巩固。紧密融合乐理、和声、中国传统音乐史和外国音乐史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复杂的音乐现象,并为理解其中的音乐内涵提供丰富的修养和手段。

视唱练耳课要成为名副其实、全面促进音乐才能发展的音乐基础课,就必须多学科渗透,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认知系统、音乐技能操作系统、音乐情感系统的全面发展。[2]

2、终身教育原则

终身教育原则指人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出于本能,个体在其一生中参加各种使之生存发展的教育、学习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终身教育原则具有终身性,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那么同样,视唱练耳也是在音乐道路中应该贯彻始终的学习科目,它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和夯实基础。

3、因材施教原则

以人为本,因材应需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需求和个性特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此原则强调师生的协调、和谐与互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专业需求而实施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此外,在授课方式上,采取按专业方向、个人基础不同来分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授课,既从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出发,又照顾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例如:视唱练耳教学中遇到听写旋律的问题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实际音乐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视听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和发展。如果认为首调记谱法更科学,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更方便,就不考虑学生的已有音乐经验而一味地将其原有的固调记谱思维全盘否定,并将首调记谱思维强加于人,就很有可能造成音乐思维的混乱。[1]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构想

音乐的学习大体分为两类,分别是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教学人群也分为三类,分别是中小学生群体、高校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

第一类中小学生群体。这类人群在音乐教学中仅需要掌握较基础的歌唱、器乐演奏、欣赏音乐的能力,因此,只需要学习一些较简单的视唱练耳内容,教学时教师应侧重讲授基本的读谱知识、简单的听音知识以及一些初级的乐理知识。

第二类是各个高校音乐专业方向的学生群体。这类人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歌唱、弹奏以及音乐编创能力,视唱练耳作为学习音乐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课程之一,需要不断进行加强与巩固练习,大量进行视唱、听音的练习。因此,视唱练耳教学对于这一类学生必不可少。作为培养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课程,它为学生学习声乐、器乐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音乐理解与领悟的能力,各高校目前已广泛开设视唱练耳课程,国内视唱练耳课程的设立主要借鉴西方音乐的教学体系。

第三类是非受过正式音乐教育的社会性群体。这类人群的音乐感知力参差不齐,想要达到一定的音乐水平是不容易的。比如,在歌唱或演奏乐器时,首先要认识乐谱,在看不懂乐谱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演奏与歌唱的,这就需要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从最简单的唱名开始接触,进而练就一定的读谱能力,即一定的音高感、节奏感和听辩能力,也就可以进入基础的视唱练耳学习轨道。

当下,我国的音乐教育主要涉及以上三类人群。三类人群处于音乐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学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1、中小学教育阶段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反应迅速,但维持记忆的能力较差,因此在视唱中节奏、速度难以保持稳定,且常常会越唱越快,这时就需要遵循一个教学原则:“视唱永远伴随着打拍子”。在此初级阶段,可以适当使用节拍器,保证演唱速度的准确性,建立内心节奏感;了解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也同样重要,要求学生去体会在严格控制节奏下不同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在演唱中呈现的不同效果。

2、高校教育阶段

对于有一定学习基础的高校学生来说,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想象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状态,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譬如,将教学用具多元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生的课后练习中,来促进视唱练耳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细化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调整教学细节,如,主修声乐的学生教学中对准确视唱的能力要求更高些,主修器乐的学生则要求更快速更准确地听音,并在教学中融入多种音乐元素,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灵活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要切实结合西洋与民族音乐,丰富教学元素与内容,融合歌曲写作、合唱指挥等实践学科,实现学科、音乐及信息化的大融合,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音乐人才。[4]

3、社会教育阶段

对于没有固定音高的成年学习人群来说,自身听觉系统和感觉系统比较完善,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科学手段、跟琴弹唱等多种方式来促进视唱练耳的学习。例如,可以运用一些视唱练耳的手机开发软件来学习或加强视唱练耳的音乐能力,对于生活较为繁忙的成年人来说,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自主选择“视唱”“听觉分析”“旋律听写”等板块强化练习,从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的。

视唱练耳这一学科不单单包括看谱即唱和听觉训练这些技术要素,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从其本质上看,视唱练耳的学习是学习者对音乐的声音概念、表达方式、种类、区域、语汇语法、审美取向、哲学宗教等一系列文化属性获取积累的过程。例如,很多学生会觉得西洋调式的听辨更容易,原因是因为不习惯于五声为核心的旋法和大跳的音程,导致调性的错误判断。就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相对比来说,在视唱西洋音乐素材时,要求视唱者必须严格按照谱例的标记演唱,不能随意改变乐谱的任何一处;而在视唱我国的民间音乐素材时,演唱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主加入一些润腔和装饰音,以求更好地体现民间音乐风格,因为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其长期演变与传唱的过程中,由演唱者自主“润腔”情况随处可见,而这也正是民间音乐特色形成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音乐的不同表达方式也是不同地域文化属性与内涵的展现。

大数据表明,我国整个社会的音乐鉴赏能力近五年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音乐,一些音乐节目也相继出现在大众眼前,如《我是歌手》《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最美和声》《乐队的夏天》等等,在观看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提高着大众的审美能力,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一些社会群体也因为热爱音乐而开始学习视唱练耳。社会已达成共识,要想真正地去了解音乐这门艺术,视唱练耳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视唱练耳教学APP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智力及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师资力量方面,各大专业院校及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大都愿意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甚至有非常多教学能力颇强的大学生志愿到各个省市县甚至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任教,他们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注入了年轻新鲜的血液,促进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音乐教育机构也发展迅速,并且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市场年均增速都在10%以上,近两年则接近20%。音乐教育行业的发展使新的教育形态不断涌现,教育服务方式也日趋多样。随着教育观念的升级,新生代家长普遍重视对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许多家长的音乐教育目的不仅限于培养特长,还包括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和综合素质。线上音乐教育的出现,有助于解决线下模式的多方面痛点,如时间问题、经济能力等。家长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能力来监督、指导孩子的自主练习,从而选择线上音乐陪练作为补充。

网络技术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教育类APP随之涌现,由于其针对性强、收费低廉、服务及时、受众面广、使用便捷等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考虑到网络学习打破了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性,易于拓展大学生知识面,不妨将研究成果在APP上推广,以扩大影响度。

将视唱练耳教学转为线上教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首先,线上教学可以解决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不受时间限制;其次,不需要固定的场地,也不需要过多的教学设施,上课人数也不受限制;同时,线上教学也分担了课堂教学的师资和教学硬件资源缺乏的问题,与传统教学资源相比,它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无限复制,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5]

拟开发一款APP,传统“视唱练耳”学习没有钢琴便无法进展,使用APP“视唱练耳”学习,只要有手机和耳机,则可随时随刻、随心所欲达成学习目的,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和社会音乐爱好者等消费群体带来学习的便利。

APP的一大部分消费群体也许就锁定在音乐类艺考生上,由于艺考生音乐学习代价昂贵,很多学生顶着经济压力在学习,APP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及家庭的经济压力,交一门课的钱可以享受三门课程(视唱、听音、乐理)的学习,且学习时间自由,并可以量身制定学习计划。具体研究有以下内容:

1、“视唱练耳”训练包括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及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练耳,即听音。听音部分大致可包括:单音听辨、连续单音听辩、单个音程、和声音程连接、单个和弦、和弦连接、节奏听辨、旋律听写等等。

视唱部分大致可包括:节奏视唱、单声部旋律视唱、多声部旋律视唱、民族调式旋律视唱、西洋调式旋律视唱、带伴奏的单声部、多声部的旋律视唱。视唱与听音两部分内容既独立,又密切联系,相互统一。拟开发APP内容选用贯穿以下四个原则:

(1)“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容渗透(2)首调唱名法与固调唱名法并用。

(3)创新节奏和旋律的训练方法

(4)归纳和声音程、和弦的听辨规律

2、APP具体功能包括:

乐理知识点提供、乐理习题(交卷后可打分)、视唱练耳知识点及学习技巧、视唱练耳习题(可纠错)。这款软件实用性非常强,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快速进步。

首页主要功能展示:

主要课程展示:

结 语

在21世纪这个注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时代,对于视唱练耳这项基本技能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视唱练耳”这门单一科目,还应该多多利用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跟随时代发展,并且融入多元化的音乐元素,改变传统课堂的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为培养新时代的音乐人才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互联网+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