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以第三乐章为例

2020-03-16 03:00卢迪何茜太原师范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0期
关键词:奏鸣曲乐句和弦

◎ 卢迪/何茜 (太原师范学院)

《月光奏鸣曲》拥有浓厚的艺术特色,它丰富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形式,是美学原则出色的证据。深刻的哲理性、严谨的逻辑性、情节的丰富性相结合充满了浪漫与激情,旋律是歌唱抒情的,和弦是直率坚定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贴合一同表达着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音乐的真诚使人不得不想要去探索它了解它。

一、《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一)贝多芬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以说在后世钢琴发展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被视是为“新约全书”。在当时欧洲正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这样一个特殊时代,加之贝多芬个人经历,贝多芬的奏鸣曲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意味。在这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是最为人称道的,于1801年创作完成,这个时候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已经成熟同时也把该曲作为幻想式奏鸣曲的重要标志。该曲是贝多芬奏鸣曲集中的《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也被称为《升c小调奏鸣曲》,富有创造性的音乐元素,形象生动同时也不乏严谨的整体结构。

(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

贝多芬早期的作品具有古典音乐的均匀感,随着时间不断向前推进,音乐家们对于音乐的感觉都会有着各自的不同理解,贝多芬大概也是如此吧。《月光奏鸣曲》是众多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皆为喜欢的音乐作品,而恰恰这首奏鸣曲也正是打破了原有的音乐格局,代表着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转变的趋势,贝多芬生活的年代正是欧洲封建主义走向消亡的时期,社会思潮澎湃,加之贝多芬坎坷的生活经历,他的音乐作品总能凸显出这种追求平等自由的坚定信念和信心颇具哲理意味,也融入那个时代的时代特征,从而贝多芬的作品进一步升华,塑造了他具有鲜明性格特点以及时代特征的音乐风格,同时在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方面,他也完成了许多创新和突破,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规律的乐章次序模式。同时在音乐创作风格上,贝多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意味,这种戏剧冲突的强烈直接会表现在音响效果上,突强突弱之间形成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同时突破转调方式常用的等音转换来进行突然转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也构建了贝多芬特有的创作风格。

二、《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现

(一)第三乐章

在该乐章中,贝多芬表现出了自己炽热、强烈、细腻的情感,是整套奏鸣曲的高潮。乐章开始便是暴风骤雨般的主题,音乐持续地向前推进,以狂暴突进的方式,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强烈搏斗中所感受到的坚定意志,理智中不乏冲动,坚决果断而又抑郁柔情,他用协和以及不协和的音响,表达着自己强烈的个性、深沉的感情,还有他的愤怒、恐惧、不安和渴望。副主题的音乐形象与主题的音乐形象截然不同,与主题相比,副主题充满歌唱性的旋律,像是宣泄了愤怒过后的执拗哀愁,但也仍在表现着贝多芬炙热的情感。有了这样的音乐形象的对比,增添了该乐章的戏剧性,英勇性。整个乐章自始至终都没有停下脚步,永远保持着紧张感和向前冲的力量,这里没有第一乐章的冷漠压抑和无望,没有第二乐章的空空幻想,这里有的是一场真实的搏斗,是贝多芬情感与理智的斗争,对于结局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绝无和解之意,在这里!是无尽的对胜利的渴望,对幸福的渴求,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唾弃。

(二)艺术表现

主题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分解和弦积极地向前跑动,此时右手奋进积极地直线上升具有颗粒感并突出五指,左手清晰轻巧的断奏表达着紧张的情绪,音乐有着十足的动力,两个八分音符的弹奏要极为投入,通过腰部的力量向手指推送。同时,注意处在关节点上的音,控制音乐准确的表现,给人在听觉上一种冲动中仍然保持着理智的意志。使汹涌的琶音有序地向前拍打,一浪紧接一浪最后突强制造出戏剧感。最终,汹涌澎湃的琶音终止在属和弦上,紧接着是对半终止的延伸,流畅的音乐线条犹如一条蜿蜒的溪流。四个声部清晰演奏,主导声部为右手的下方声部,落在属音上自由延长,是之前的愤怒的暂时平息,然而一切还没有结束,激愤的情绪再次袭来,在连接段落中采用主题材料,运用渐弱恰当的连接副部主题,20小节处的B音是前一乐句的结束音,要很轻巧。

第二拍的D是真正的开始,手腕轻松沉下来将其弹出,表现出一种坚定地意志、坚决的态度。同时,左手是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这体现着此时贝多芬焦躁不安的心情。紧接着右手的大乐句是十分连贯具有歌唱性的,随后八度推进音乐,切分音的要坚定有力的弹奏并保持住,表现出对于美好的追求的坚定信念,后四小节音乐持续上升。33小节,双手一个ff的和弦,保持足够的时值和足够的力量,好像一股脑把身体内的所有情绪宣泄出来,紧接着弱而连贯的音阶表达着无奈。34-35小节左手的和弦不要演奏成跳音,严格的做出休止。所谓休止是无声的音乐,对于左手和弦的演奏,手指可贴键,将声音“拔”出,这需要指尖的力量,这句做出渐强。36小节突然地一个P,高昂激动的情绪得到暂时的安抚,音乐恢复平静。38小节的第一拍,要轻巧、果断,迅速敏捷的连接在第二拍的ff的大三和弦上,不假思索的抓住这双手的四个音,声音是坚定、有力的。似乎是手指在琴键上扎下了根,这时的情绪在这里得到了宣泄,然而内心还是有无尽的委屈、愤怒、源源不断的想要被表达出来,于是这种情绪由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带出来,拍头音要强调,使人听得出节奏是稳中有序的。这里不同的是左手的和弦处在乐句的弱拍位置,达到了一种使人喘不过气的效果,要努力表现出一种铿锵有力的节奏点,并且将这一乐句渐强上去,再次是双手的f,将右手的二分音符深深保持住,每一个都是f的力度,左手也相同强调拍头音,似乎是在预示着什么,于是43小节第一拍结束了上一乐句,完全终止。

同时揭开了结束部的序幕,在#g小调上呈示,这里先是从一个p始入,准确清晰的弹奏,旋律音在右手的五指上要听的很清楚,虽然这里取代了之前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但声音很积极,紧凑且稳稳的进行着,重复时逐渐加强力度,声音浑厚的同时能够强调旋律声部,音乐起伏明显积极向上,有着无法抑制的激情和紧迫感,注意严格按照谱面的强弱力度处理演奏。结束部的第二个主题是具有歌唱性抒情、悠扬、叙事、连接线内的音要做到连贯柔和,旋律音清楚,即使三个连续的音是相同的也仍要做此要求。随后,右手的装饰音要利索、清楚的带过,自然连接到双手快速的16分音符的进行,由强到弱,从听觉上讲这里仿佛是宣泄了愤怒无奈后的休息,一种短暂的宁静,用#b回到了主调上。

尾声采用主题动机展开,此时内心冲突矛盾激烈好似用着全身的力量,接着2个华彩乐句,是ff的性质要极投入的深深奏响,紧接着满怀冲动的奏出这个减七和弦,要明显做出渐强,每个音要着实清楚节奏准确并停在延留音上,时值翻倍,而下一华彩乐句表达的更为沉着。167小节,情绪压抑下来,左手的主导旋律,轻轻、柔和的弹奏。175小节,有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严格做出渐强逐渐引出高潮,八度音程的演奏要十分有表现力,即使处在P上,也要弹奏到底,声音扎实。情绪高涨起来,终于由琶音构成的华彩段将情绪彻底宣泄出来。下行渐弱、上行渐强是贝多芬作品的一般的处理方法,在这里同样适用,每一组的琶音都应尽力演奏并一层层叠加并强调拍头音,184小节向上极速的音阶渐强上去达到极限,进行颤音,是自然而自由的,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然后下行沉思般的音阶,四分音符的表达要更慢一些,做出渐慢宣叙调般的音调落在两个八度音程上,是pp的性质,是激动的情绪表达到极点后的疲惫,两个八度音程要弹奏连贯悠长而深情,接着采用副主题的材料,回原速但以弱起,连接自然,右手的单音要贴键弹,音量控制在强但随时可以收回来的程度,是无法得到宣泄的情绪。接着以急速跑动的琶音巨浪表达着对未来出路的渴望,整体是f的力度,拍头音要更加的强调,避免声音太过混杂踏板每一个和弦更换一次,速度准确的保持着一致,最后落在左右手的八度上,力度ff,接着果断的两个和弦,铿锵有力的强奏,表达出对自己信念的坚定态度,对未来的信心。

结 语

综上所述,贝多芬作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和音乐文化的最高体现者,将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顶峰,同时也为浪漫主义的音乐做出了预示和准备,贝多芬所做出的贡献,对后世音乐有着极为巨大的启示,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而《月光奏鸣曲》以其新颖大胆的逻辑结构、丰富的情节内涵、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古典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第三乐章为例对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创作风格,演奏技巧难点,情感处理等方面作简要分析并以此来了解该乐曲的艺术特色与实际演奏相结合。通过分析以后发现了贝多芬创作的大体思路,这对实际的演奏有着极大的帮助。想要更为精准的把握乐曲,则应该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创作意图,以此来认识作品的音乐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作品,把握其风格,真正演绎出具有内涵、富于情感的作品,为演奏者自己和更多听众带来艺术上的享受。

猜你喜欢
奏鸣曲乐句和弦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手机上的奏鸣曲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饥饿奏鸣曲
三部奏鸣曲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