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建设背景下的防疫育人工作思考

2020-03-16 07:23杨丽杰
大连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馆员防疫学科

杨丽杰

(大连大学 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622)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至今多国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学校复课后,为防范疫情反复的风险挑战,主动防御和深化防疫育人工作,将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的主基调。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高校图书馆正在向智慧化服务转型。在转型建设中,图书馆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如何提升服务本校健康育人的能力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纸本到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的转变,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必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1]。

“智慧图书馆”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基于信息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2003 年,芬兰学者Markus Aittola 将智慧图书馆描述为:“通过连接无线互联网,提供帮助用户查找图书馆资源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此后十几年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一批智能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发生了改变。首先是基于云存储的移动信息服务日益普及,纸本阅读需求越来越少,图书馆服务迎来第一次重大转型。在这次转型中,一是将对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主要服务内容,二是开放了图书馆空间资源,打造学生的第二课堂,满足读者阅读之外的学习活动与互动需求[2]。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智慧社会”建设,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要在2020 年末基本实现“智慧校园”的目标。为适应服务智慧社会、智慧校园的要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快谋划,实现向智慧化方向的再一次重大转型。其理念是将图书馆服务深入融合到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发挥信息资源整合和知识创新的优势和效率。

智慧图书馆是由智能技术和智慧馆员作用于图书馆业务和管理体系时形成的智慧系统,包含了由智能楼宇、智能定位、智能采访、智能推荐、智能检索、智能咨询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构成的智能系统,当馆员智慧与智能系统结合,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就应运而生。与世界名校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起步晚,水平和层次还较低。虽然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在积极推进和拓展学科服务,但是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学科服务团队建设和智慧化服务有待深化。在景晶调查的包含47 个双一流高校的52 个样本中,截至2018 年12 月,有25%的高校图书馆尚未建立学科服务团队,已建立学科服务团队的学科馆员平均人数为10.4 人[3]。

我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从2009 年开始设立专题讲座,之后陆续开设了学分课程和网络公开课。2015 年通过改造,图书馆总建筑面积扩充到3.16 万平方米,各类开放空间的座位达到4 569 个。目前设立了由13 名专职学科馆员组成的学科服务团队,体现了学校的重视和超前意识。同时也面临智慧化建设不足的挑战,一是智能化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智慧服务的技术支持,二是学科服务尚未形成体现价值的内容和机制。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智慧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和实现高效管理,学科馆员的职业素养如何养成及其在学科服务中如何发挥独特作用等问题,仍在不断探索之中。

二、智慧图书馆的防疫育人作用

高校图书馆通过转型发展,逐渐转变成为本校的学术研讨中心和校园文化中心。舒适便捷的环境体验,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集散地。目前,图书馆已是一座难求,为缓解占座现象,合理利用时空,许多高校还购置了监控系统和预定系统。

大量的学生人员流动,使得高校图书馆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全面提升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是当务之急。图书馆要利用现有的监控平台,或添置必要的智能监测设备,做到对疫情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疫情监控需要一个具有身份识别、位置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智能化平台,它与图书馆内的智慧阅读服务定位导航系统不谋而合[4]。因疫情监控而必须具备的行为识别功能,还可以实现精准的用户画像并应用于个性化检索、用户聚类、精准推荐和图书馆参考决策[5]。通过整合,图书馆的智能系统能够完美胜任疫情监控和智慧化服务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面对新冠疫情考验,既要立足当前精准打击,更要放眼长远,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从内生机制上排除重大疫情隐患,已经成为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散地的地位优势,加大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要抓住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时机,积极融入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服务之中,为丰富课程内容资源、完善教学模式,与任课教师一起打造受大学生欢迎的健康素质教育精品课程。通过上述两方面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维护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智慧图书馆的防疫育人措施

(一)利用图书馆作为大学生集散地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和丰富多彩的专题性阅读推广教育活动,塑造倡导文明健康生活的校园文化。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提出我国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30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不低于30%,而2017~2019 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14.18%、17.06%、19.17%。为探知我校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知识短板,笔者于2020 年11 月通过“雨课堂”平台对在图书馆内学习的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在参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 年版)》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判断、单选和多选的50 道题。本次参与问卷调查学生496 人,有效问卷348 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19.54%。分别筛选出基本知识、健康行为和基本技能三个模块中正确率最低的3 个问题,如表1。

表1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健康素养短板(部分)

模 块 问 题 集1)您是否能做到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2)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精量不能超多少?3)成年人超过标准体重多少属于肥胖?1)全国免费卫生热线电话号码是? 基本技能素养2)哪些是中暑患者正确的急救措施?3)关于测量腋下体温,哪些是正确?

从表1 所呈现的问题集合可以将被调查学生的健康素养短板简单归纳为以下3 个方面:

(1)对传染病、重大疾病及医疗保障制度等知识的获取缺乏生活体验和学习渠道。

(2)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薄弱,健身与生理知识缺乏一直是中国学生知识结构中的短板。

(3)生活内容单调,关爱他人不足,融入社会不够,建议多参加健康中国志愿者行动。

全民阅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公共文化政策,面向大学生推广阅读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塑造健康文明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图书馆针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短板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比如健康知识有奖问答,基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健康调查,以及参加各项健康主题志愿者行动的有奖征文活动等。

同时,利用图书馆的空间优势,邀请医疗机构专业人士举办健康知识和技能讲座,邀请我校援鄂医疗队相关人员来做所见所闻的感人事迹报告等。另外,定期举办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的现场培训,提高学生自救与互救能力。

(二)宣传防疫和健康知识,规范读者的文明、健康行为,创造图书馆内和谐环境。

通过投放宣传画报普及读者行为规范和健康知识。投放宣传画报不要局限于阅读空间,还包括卫生间、茶水间、门厅等与防疫相关的图书馆空间。以情助形、以情设景,以情境设计构造共同情感的图书馆物理空间。基本措施包括:

(1)在门厅张贴宣传画报,介绍进入图书馆的流程、行为规范及相关规定;

(2)在卫生间、茶水间等生活空间墙面投放宣传卫生行为等生活常识的画报;

(3)防疫育人宣传实践的设计理念,是在不改变图书馆空间形态和原来用途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达到健康育人的目的。

(三)将防疫意识贯穿一切工作之中,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打造健康安全环境。

我国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有鼠疫、霍乱2 种。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艾滋病等27 种。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烈性强、致病率高、传播迅速,受到国家传染病监控体系的严格监控。丙类传染病又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共有11 种,包括流行性感冒、伤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和排泄物传播等。切断传播途径的工作重点是完善馆内设备设施建设、贯彻执行馆内卫生保障和检查制度,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通过文献整理[6,7]和笔者实地调研,图书馆内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及防疫措施总结如表2,供相关人士研究参考。

表2 图书馆内传染病常见传播途径及防疫措施

(四)加强科学精准监控,构建疫情监控和读者智慧服务相结合的智能系统,做到对疫情的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

疫情监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传染病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等传染源,进入图书馆或在馆内长期停留。传染病的症状表现各异,通常表现为人体高温异常、经常性的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传染源的防控要借助智能技术手段,切实有效地落实门禁管理制度和馆内健康监察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设置具备高速体温监测和身份识别功能的门禁,从源头控制传染源。

(2)在馆内布局网络AI 摄像头,通过大数据系统筛查出疑似病患,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联系到本人,并做出应急处理。

(3)为避免无症状传染源进入图书馆,学校应建立全校师生健康状况的云端数据库,助力图书馆智能检测系统和工作人员对传染源的甄别。

(五)发挥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势,打造大学生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完善大学生健康知识体系。

“健康中国”战略是国家政府对全国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庄严承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实现自身健康素养的提升,同时要树立维护全民健康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文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针对大学生年龄阶段和知识层次,兼顾整体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以重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的基本知识为重点,经过文献调研和知识发酵,整理出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知识体系如表3,供研究参考。

表3 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知识体系

知识分类 知识内容1)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制品;传染病防治2)了解疾病传播防控知识,提升自身免疫能力;3)了解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积极接种防病疫苗;4)搞好卫生,主动防控传染性疾病传播。1)远离毒品危害,杜绝不安全性行为;2)把体重、骨骼和口腔,纳入重点健康管理;家庭和个人健康管理3)关心他人,融入集体,促进心理健康;4)了解优生优育,儿童成长教育,和谐家庭角色差异,提高妇幼健康水平;5)了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继承和发扬中华孝文化,创建和谐家庭。6)树立安全避险意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伤害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1)理解通过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2)力所能及地参与健康家乡建设,促进城乡与人民健康的协调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远意义,关注大气、水、土壤的治理和工农业污染问题的防治。4)从身边事情做起,积极参与卫生寝室、文明班级和健康校园建设,认真做好垃圾分类、教室环境卫生等各项内容。

目前,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学的学科化服务起步较早,也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一套可供国内高校借鉴的机制体系。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体系和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Supervisions(监督管理)[8]。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服务本科教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智慧泛在课堂”[9],为师生推送教学参考资源的服务模式值得参考。

图书馆为教学提供的课程服务,由指定的学科馆员和专家组完成。其中,学科馆员跟踪服务课程的全部学习周期,专家组对课程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反馈指导意见。全程学科服务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课前准备阶段,学科馆员在开课两周前申请教学储备,为教师提供课程相关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向学生推荐阅读材料,课程开始后随时为学生保留学习资料;学生在图书馆网页可以调取课程大纲、阅读清单及链接、教师上传的课件等。

第二阶段是课中指导阶段,由学科馆员与教师合作选择图书馆资源,以支持学生课程的研究;课程要求的必备辅助技能,学生向图书馆提出申请,由图书馆的服务团队设置专题培训课程;同时,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收集更多主题课程的纲要,比如相关课程的教师笔记、教学视频、参考教材等充实到馆内机构知识库,供学生学习使用。

第三阶段是课后评价阶段,图书馆定期召开由学科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阶段性评估课程并给予教学指导。学科馆员列席专家会议,会前对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并整理出课程教学中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提供给专家组,会中负责会议记录和回答专家提问,会后整理分析专家组意见并反馈给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

基于课程的学科服务,改变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上单打独斗的现状,汇聚了全校的优势力量有利于打造一批精品课程。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这一类具有学科交叉性质的课程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四、结 论

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转型建设时期,将图书馆防疫育人工作植入到深化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建设之中,有利于普及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和防疫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扩大学科馆员队伍,加强学科馆员的素养教育,深化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创新,完善学科服务管理制度,对于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深化防疫育人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馆员防疫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超学科”来啦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