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当涵养山水情怀

2020-03-16 03:36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纪国法戒尺人情

□ 楚 言

韩 潇/图

《论语》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一种自然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山水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贤士大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怀。他们看到自然山水,就仿佛看到知音,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水则意溢于水,不仅借歌咏山水来表明志向,寄托情思,抒发胸臆,更用文化赋予山水以灵魂,使人们在灵动的山水之间去寻求自然之美,去体悟人生真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理应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教益,自觉涵养山水情怀,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加强官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

信仰重如山,名利淡如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崇高境界,更是一种不竭的激情和动力。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经受住任何考验,并一直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我们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实践证明,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把信仰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才能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净化政治灵魂,提升政治素养,从而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筑牢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反之,如果信仰不坚定,“主心骨”立不起来,精神上缺钙,就难以站稳脚跟,就会得“软骨病”,最终失去安身立命之本。

人民重如山,权力淡如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无不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才是我们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一旦脱离群众,失去群众信赖,我们的事业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道理,学会看重群众,看轻权力,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功夫用在促和谐上,切实把权力看成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工具,充分发挥权力为民谋利益、为民干事业的最大作用和最佳效力。

事业重如山,享乐淡如水。何为事业?《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意思就是,用所做的事情施惠于天下民众,就叫做事业。事业总是与艰辛为伴,与劳苦共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的挑战,这就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大力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力争把本职作为敬业的舞台和奉献的平台,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从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纪法重如山,人情淡如水。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戒尺。有了这把戒尺,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才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置身于现实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情考验,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厘清党纪国法和讲人情之间的关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带头遵纪守法,始终坚持把党纪国法挺在前头,顶在头上,自觉戴好“紧箍咒”,系好“风纪扣”,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情与法的关系,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绝不能让人情侵蚀政策,让感情代替原则,让私情去破坏公法,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猜你喜欢
党纪国法戒尺人情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贪官六靠
戒尺进课堂 戒尺进心中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学生送我一把戒尺
人情
专家点评亮分
培育让诬告无处遁形的政治文化
“戒尺热销”说明惩戒教育也重要
人情练达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