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味”到“诗情”

2020-03-15 06:57夏露露
关键词:诗眼树荫小池

夏露露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古诗学习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教师从他们的接受认知角度出发,探索多变灵动的教学路径,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相关做法有:趣味诵读,读出诗味;紧扣诗眼,悟得诗意;以“画”解诗,领悟诗韵;主题拓展,延展诗情。

关键词:低年级古诗教学诵读诗眼主题拓展

古诗是低年级学生接触古典文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启蒙素材。对于资历尚浅、认知积淀尚显单薄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古诗学习尚停留在初级阶段,需要教师从他们的接受认知角度出发,探索多变灵动的教学路径,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本文以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谈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

一、趣味诵读,读出诗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古诗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需要学生调用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参与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对古诗从字、词、句,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尤其要从诵读入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一)读准字音

古诗可谓字字珠玑,每个字、每个词都关系到对诗意的理解。因此,要想理解古诗,先要读好古诗,读出诗味。读准字音是扫除诵读障碍的前提。一般情况下,教师范读后会让学生借助拼音试读,但仍会有部分拼音基础薄弱的学生读起来有困难。此时就需要罗列出古诗中难读或易读错的生字字音来,引导学生个个突破。

教学《古诗二首》,我分别将《池上》《小池》中的后鼻音“艇”“踪”“萍”“蜻”“蜓”分为一类,将《池上》中的平舌音“采”与《小池》中的前鼻音“阴”单独列出,并用红色标注后鼻音,用蓝色标注平舌音,用绿色标注前鼻音。生字及其字音整组出现且标有色彩,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促使让他们快速地将关注点转移到重点字词上,然后通過不同形式且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快速把握了重点和易错的字词读音。

(二)读对节奏

“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不管是五言古诗还是七言古诗,都是有节奏的。诵读者需要在张弛有度中读出、读好古诗抑扬顿挫的韵味,提升诵读能力,理解诗意,读出诗味。低年级学生入学前已经接触过古诗,知道古诗是有节奏划分的。我通常会采取“会听会画”的方式,即教师读、学生听,然后学生自己画停顿符号,锻炼学生的语感。

教学《池上》《小池》两首诗,我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自己划分古诗节奏。低年级学生最喜欢这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个个兴奋得摩拳擦掌。他们听得非常认真,有的边听就边在书上画节奏符号。画完后,我让他们同桌交流,看看画得一致不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交流完,我会对他们共性的问题做指点,但不会直接指出他们的失误,而是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停顿再读读诗,读着读着,语感就来了,学生马上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画,直到画对为止。最后,所有学生借助停顿符号再读古诗,把握古诗的节奏。在“音准”的基础上去把握“意准”,下面体悟诗意就轻松多了。

(三)读出趣味

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蕴含着无限趣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的特点,我会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以激发他们学古诗的兴趣,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独特的情味。

教学《古诗二首》,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的基础上,我播放了唱诗的歌曲,让学生跟着旋律哼唱。古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加上歌曲美妙的旋律,读起来趣味横生。此外,我还根据两首古诗凸显的不同意境,让学生读的时候融入一些动作。如针对《池上》一诗中“小娃撑小艇”的情境,让学生读“撑小艇”时加上撑船的动作;针对《小池》一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做将手指慢慢穿过空握拳头的动作,表示“小荷”从水面“露”出来的样子等。这样读,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二、紧扣诗眼,悟得诗意

“诗眼”,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往往具备开拓古诗意旨、体现古诗表现力的作用。古诗短小精悍,整首诗都围绕诗眼展开。古诗教学中,带领学生紧扣诗眼解读古诗,有助于学生快速领悟诗意。

(一)紧扣诗眼,了解古诗形象

教材低年级选入的古诗不少都涉及人物形象,如《静夜思》涉及人物心理,《池上》涉及小娃动作,《江南》涉及采莲人行为等。扣准反映人物形象的诗眼,走进古诗,走近古诗人物形象,有助于整体把握诗意,领会诗情。

《池上》一诗中,一个“偷”字不仅写出了小娃偷采白莲时的小心翼翼,还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以及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教学中,联系生活情景,我先告诉学生这里的“偷”是瞒着大人偷偷去做一件事情,然后围绕“偷”字与学生展开对话——

师(课件点红“偷”字)我们都知道“江南可采莲”,江南的莲可谓到处都是,那小娃为何要去“偷”采白莲呢?

生他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偷偷地去采。

生因为这个荷塘不是他家的,他怕荷塘主人骂他,所以“偷”采。

生那我觉得这种“偷”的行为不太好,应该要跟荷塘主人打招呼。

师老师认为这里的“偷”不是说小娃真的去偷,而是瞒着大人偷偷去做一件事。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么?

(思考片刻,学生跃跃欲试,却又有些害羞。)

师夏老师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

(听了老师“偷”东西的经历,学生捂嘴偷乐,渐渐高举小手。)

生(害羞的)我也有“偷”的经历。我会趁爸爸妈妈不在家,偷偷地吃零食。

生我也有,我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看过电视。

……

师原来你们也跟诗中的小娃一样,调皮可爱!那就再一起读读这首诗,近距离地感受这个可爱调皮的小娃。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上述教学抓住诗眼“偷”字,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带着对小娃童真与顽皮的了解,分析、解读小娃的行为,很快理解了诗意。

(二)紧扣诗眼,再现古诗情境

古诗言简意赅,蕴含丰富的情境。低年级选入的《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村居》《咏柳》《绝句》等,首首都具备独特的情境。引导学生扣准诗眼挖掘古诗情境,有助于学生品读诗境,悟得诗意。

《小池》围绕一个“爱”字,将泉眼、树荫、小荷、蜻蜓等动静结合的事物巧妙地融入一幅图景。教学时,我将四句话分解为四个小图景,分别带学生去体悟诗人借诗句中每个事物传递的“爱”。如“树荫照水爱晴柔”描绘的图景是:树荫沉浸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似乎是在用自己的阴凉遮盖水面,不让它因水分蒸发而干涸。看似普通的景物,在诗人笔下却是“化无情为有情”。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不能直接将深奥的道理讲给他们听,而是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向他们娓娓道来:“小朋友们,诗人喜爱树荫照水的样子,‘树荫照水爱晴柔,是不是就好像是在告诉我们,树荫照在水面上,就像一个小姑娘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的美貌?‘爱晴柔告诉我们这个‘小姑娘非常喜爱晴朗柔和的风光。”将风光与“小姑娘”关联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关联起来,学生立马就觉得身边的这些普通事物有情感了。融入古诗想要展现的情境,他们也就更容易体会出诗人杨万里对眼前景物的喜爱之情了。

三、以“画”解诗,领悟诗韵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学习注意力不持久,以“画”带他们解诗,更容易让他们领悟诗韵。

(一)以简笔画再现古诗场景

简笔画能够用轻快、简洁的笔触展现诗中出现的景物、人物等,能够代替教师单一的文字解说,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让学生学古诗学得有画面感。

教学《小池》,学生整体了解诗意后,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我用简笔画先后画出了小溪、泉眼、小荷、蜻蜓、树(见图1)。学生看着画,个个睁大了眼睛,时不时发出赞叹声。趁他们兴趣高涨,我手指简笔画,对古诗场景做描绘:“泉眼好像很爱惜它的泉水,细流缓缓流出,没有一点声音;绿色的树荫映照在水里,似乎是喜爱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如此,古诗的内容都变成了画上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直观,轻松地领会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的意思。

(二)以动画演示关键情节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画。抓住这一特点,我经常会在古诗教学中截取一段动画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领会古诗承载的场景与情节,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例如,教学《池上》一诗中的“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通过初读体悟,明白这句话是说小娃不知道要隐藏自己的踪迹,因为当小船划过水面时,浮萍被冲开了一条道。由此,我提出疑问:“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你们从哪儿知道的?”学生都认为他很容易就会被发现,原因是小船划过的时候,水面上的很多绿色植物都被冲开了,留下了痕迹。此时,我及时播放动画演示和浮萍图片(见图2),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的意思。

(三)借插画演绎古诗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插图也是一道风景。这些插图往往与古诗内容紧密贴合,对于学生领会古诗韵味和意境有好处。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插图,感受插图与古诗相连之处,进而领会古诗独特的韵味。

教学《古诗二首》,我带着学生勾连诗句与插图,从《池上》一诗的插图感受小娃撑小艇的场景,从小娃的表情、动作体会小娃的调皮、可爱,体会周围环境的清新与安逸;从《小池》一诗的插图展现的高耸的山石、静谧的池水,感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的美好。在插图意境中,学生就成了诗中的小娃和诗人,带着强烈的现场感与古诗“对话”,自能读出古诗独特的韵味。这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古诗配的插图(见图3、图4)也能窥见一二。

四、主题拓展,延展诗情

古诗教学中,围绕某个主题,“以一首带一组”,是值得尝试的路径。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这条路径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归类学习的方法,挖掘古诗意蕴,品鉴诗人情感,延展诗情。

(一)凝练主题带一组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多种主题的古诗,如送别诗、田园诗、边塞诗等。不同的诗,虽然诗人不同,背景不同,但有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有相通之处。教某首或某几首诗的时候,及时凝练主题,进而拓展出与这首或这几首古诗主题接近的其他古诗,让学生拓展读诵,对于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感受古诗情感精髓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和《小池》两首诗,不论是从诗题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都在描写夏季池塘边的景色;景物中都提到了“荷”。于是,我提炼出“夏日荷塘”的主题,顺势拓展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诗意简单、诗境独特,不少學生入学前就会背诵。此时提出来让学生学,能让他们感受到夏季别样的“美”:夏日有时“天公不作美”,突然会来场大暴雨,会有“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场景……由此,学生对夏天的认知就更多元了,观察夏日的视野就更开阔了,描述场景、表述情感时的素材、语言也更丰富。

(二)提炼方法带一组

古诗教学中,有时也可以围绕某个训练点整合古诗学习素材,让学生持续背诵积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古诗,体会更广博的诗情。

例如,教完《池上》一诗,我围绕“名句积累”的训练点,出示了《小儿垂钓》《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所见》中描写儿童的诗句(见图5),让学生了解古代儿童简单快乐的生活。由此,学生看到了“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中小娃的惬意,看到了“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蓬头稚子的专注,看到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儿童的欢笑,看到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儿童的天真,看到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牧童的机灵……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就有了更多素材,能做到胸有成竹。

经过长期的“以一首带一组”归类学古诗的经历,学生的古诗学习会越来越有层次。即使他们现阶段对未学过、陌生的古诗诗意还不太理解,但是只要记住了,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两句,也会有“记忆点”。以后正式学习这些古诗的时候,相关“记忆点”就会顺利再现,形成新的知识积累。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具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把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英娟.吟咏 感悟 拓展——统编本低年级古诗教学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2019(26).

[2] 张谋宏.让醇美的古诗词浸润亮闪闪的童年——指向核心素养的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教学例谈[J].名师在线,2019(14).

[3] 仇定荣.诵读 诗眼 炼字 意象:古诗词教学的四个关键词——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饮酒》《春望》古诗组合教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0(12).

猜你喜欢
诗眼树荫小池
树荫里的花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初夏《小池》
热情的太阳
夏天的小池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小池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