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亮
高校与社区党组织共建的探索与实践
王宇亮
[集美大学]
高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是时代的需要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选择。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创,能有效提升党建工作对中心工作的服务力,形成党建品牌效应,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扩大党建工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活力,还能有效实现高校与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协调、合作共进。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双方共建的意义和双方共建的有效途径。
高校;党支部;社区;共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1]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共建,以高校为主导,社区为媒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自觉自发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中来,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优秀代表,是大学生中的杰出分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党支部聚集了大学生中最优秀最先进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思想端正、表现活跃的入党积极分子。随着高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加强入党引导和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越来越精细化,覆盖面也越来越广,高校大学生中渴望入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增。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这个群体中,成员年龄层次统一、活动易于组织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显著优势。但是,许多高校学生党支部都缺乏活力。平时的党支部会议、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也以理论学习为主,基本上停留在表面,很难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整体上比较形式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缺乏创新。
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主动组织辖区内的党员,努力宣传党的主体思想,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它能最直接与最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直观地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基层党组织里的成员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年龄层次分布广,社区基层党组织里的成员涵盖各个年龄段。第二,绝大部分党员都有工作,职业分布存在多样性。第三,成员数量多,且其中不乏“五老”、劳模等榜样典范。这些特点为社区基层党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受工作时间、地点的制约,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不易组织。社区组织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活动,发布活动通知以后,参加者寥寥,最后观众都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或者几个“熟面孔”;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平时也有日常的工作任务,无法抽调人员在社区从事定点、定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因此,社区的活动往往停留在被动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很难“主动出击”。对于社区中需要长期帮助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往往只能给予一时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做到长期帮扶。
党组织共建是指几个基层党组织互相融合,协同组织党建活动,共同开展党建工作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是以党建为龙头、党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其他各方面工作。党组织共建有助于促进不同党组织之间协同合作和相互联系,构成新的紧密联系、有机互联的组织系统。他们虽然相互独立,但却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效能。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可以给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它能改变形式单一、相对枯燥的单方面说教和灌输模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它能有效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和途径来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推动支部活动形式上的创新,增强支部活力,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思想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
基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双方共建,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搭建走进社会、回馈社会的平台,丰富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形式,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大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基层党组织人手不足的问题,提升社区基层党支部活力,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2]
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要求共建双方要在共建的高度上、标准上加强规划、指导和监督,提升党建工作力量对中心工作的服务力,促进加强党的建设和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3]
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分析双方的特点,制定符合双方实际情况的共建合作协议。双方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要有双向互通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商议制定年度目标,形成行动合力。[4]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寒暑假、期末考试、考证密集时间段等时间节点和社区群众上班时间、离退休人员休息时间等因素,量身打造具体的活动计划。同时,双方都应该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定期对共建合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最后,还应该根据双方共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情况和有效做法,及时总结,凝练成科学有效、可以长期执行的管理机制。
社区基层党组织可以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平台或利用社区人员年龄层次、职业多样化的优势,开展访谈座谈或讲座,如课余时间,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社区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有一些低保户家中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只有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高校学生党员可以轮流到这些家庭帮忙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社区也可以组织“五老”座谈会,邀请一些劳模、退休老教师或者老战士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用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让高校学生思想上受到洗礼。高校则可以利用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积极性高、人数众多的优势,组建宣传小队、科技服务队进社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摆点或者入户,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或者党的政策宣贯。文科生可以利用专业特长协助社区做一些文字工作、普法宣传等;理科生可以每月甚至每周到社区固定地点摆点,义务维修小家电或指导老人使用新兴科技产品;艺术生可以协助社区办好文艺晚会或画展,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利用资源共享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活动的延续性。尤其是针对关爱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的志愿活动和进驻社区固定地点摆点的服务活动,要不忘初心,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活动的长期性和延续性,打造“品牌性”的活动,使活动成为社区基层党组织和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亮点。一方面,通过品牌活动,提高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党员和群众的接触与交流;另一方面,树立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良好形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共建的过程中,要及时利用新媒体,把共建过程中的品牌活动及时向群众宣传。第一,能够及时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二,能及时宣传社区中的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营造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第三,对于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党员也是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有更大的干劲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第四,相关的宣传报道对于学生的党员身份也是一个亮相,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共建活动,是推动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共建双方组织活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校发挥“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途径延伸,是实现共建双方资源整合共享、统筹协调、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最佳模式。[5]共建双方在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支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开展好共建活动,努力实现“激发党建新活力,实现双赢发展”的共建目标,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1]光明日报.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务实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建设[EB/OL].(2010-09-28)[2020-07-20].http://epaper. gmw.cn/gmrb/html/2010-09/28/nw.D110000gmrb_20100928_9-03.htm?div=-1
[2]宋倩.关于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185-186.
[3]佟丹丹,康忠伟,孙玉梅.高校与地方基层党支部联动共建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9(02):32-34.
[4]刘晓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新探索[J].教育观察,2018(11):53-54.
[5]郑宽衡,张超榕.高校与社区党支部共建模式的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05(04):119-122.
本文为福建省高校“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工作——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立项阶段性成果,文件编号为(闽委教组〔2019〕5 号)。
(责任编辑:赵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