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按语
2019年11月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的号召下,在厦门大学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的具体推动下,并在江西宜春崇道宫的直接支持下,三家单位联合在华夏文化促进会下设立“老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华夏老学研究会”),之后,研究会以举办“道德经文化与应用博士高峰论坛”、出版《中华老学》会刊、主编《中华老学丛书》为主要抓手,力争推动老学研究与传播的有序发展。现在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支持下,我们在学报上每年逢单期开设“新时代中华老学研究”专栏,这是我们传播老学的新创举。之所以取名“新时代中华老学”,是因为老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虽古而长青,老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对与修身治世两大主题相关的“祸福”“古今”“成败”等诸多重要概念做出推陈出新的阐释。
老学研究在当代的推进,最基础的方面是不断研读文本。五千言《道德经》常读常新。詹石窗教授是《道德经》研究的名家,他不仅在约三十年前就写了《老子道德经通解》,这本书近年来又多次修订发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在喜玛拉雅APP上不定期地开讲《道德经》章句解析,每次一章,一次往往讲解近两小时,而且大多数讲解既能结合《周易》等国学经典加以印证阐扬,同时又能联系当代社会实际,阐发《道德经》的时代价值。本期他又提供最新讲解《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文字稿,感谢他对专栏的支持。
巧的是,林榕杰副教授是詹教授的博士后。他对《道德经》颇有钻研,成果丰硕。这次他提供的论文《从概念新释到道化老子——〈老子讲义〉评介》,是他对在加拿大图书馆找到的一本学界罕为关注的《道德经》研究著作——《老子讲义》所做的评介。论文围绕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了自己独到的评析,既肯定了钟建明作者对“一”“啬”“德”等概念的精妙见解,又指出其中的不足,有助于引导世人关注与学习《道德经》。
王婷博士生提交的《民国时期老子研究风貌管窥——金声〈老子哲学之研究〉阅读札记》一文是她参与我主持的“近代百年老学文献精华集成”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专门收集晚清民国时期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进行点校后结集出版。此文正是在点校金声《老子哲学之研究》著作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该文从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思想三个方面阐释民国时期老学研究的特色,从中可管窥民国时期学人对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的思考,该文同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辅助分析,体现了老学研究的时代性。此文研究有助于引起学界对民国老学研究这一薄弱领域的关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陈明副教授与华侨大学彭钦文研究生合作的《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略》一文试图建构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体系框架,作者依托《道德经》文本,着重从人格论、心态论、修养论、范畴论四个层面挖掘其所蕴藏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而探讨这种音乐美学思想对庄子、墨子以及现代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学术界所做的“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的论断。
管国兴博士与祝涛博士的《〈老子〉的贤德观及其传播价值新论》一文着力于辨析《老子》中“不尚贤”观念所引发的误解,作者认为,在看似绝仁弃义不尚贤的《老子》文本中,其实处处蕴含着老子希圣倡贤、尊道贵德的思想。具体说来是,老子提议不尚贤,并激励民众超越世俗的下德,建构真正的贤德,进而藉由立功济世、功成不居、名遂身退的方式契合玄德返归大道。此种观点深刻,令人信服。
王建中副教授的《终极追问时代之问下的鸿篇巨制——试析〈道德经〉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一文展现了作者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力。他精准地抓住老子对天道问题的终极追问和对人道问题的时代追问这一主线,使之成为解开《道德经》唯物辩证思想体系的一把钥匙,回应了《道德经》最后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总论,得出《道德经》是一个博大精深、唯物辩证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这一独家见解。
总而言之,本期专栏既有老学的文本研究、史学研究,又有美学、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了新时代老学研究的丰富面向,许多较少受人关注的老学文献的推荐引发了我们的关注,而对一些习以为常的章句,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多种学术视野的交叉融合中,新时代的老学研究进一步彰显了无穷魅力!
(本专栏是作者主持的“厦门大学一流本科课程《道德经》建设项目”的重要展示平台。作者同时兼任厦门大学老子道学传播与研究中心主任、华夏老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老学》联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