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2020-03-15 04:56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教思政院校

蔡 昆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本质上指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与目标要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匹配,否则,职业教育可能会失去生存的土壤,产业发展将无法获得所需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让产业滋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反哺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其质量直接关涉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立足产教融合的理念,探索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基于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笔者以智慧职教平台课程为样本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建设路径。

一、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代诉求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指高职院校开设的、基于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课程,通常也称之为慕课。从课程载体的视角划分,课程发展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一是原始社会以故事与经验为载体的口耳相传的课程;二是以竹、纸等物质为载体的课程;三是以音像形式呈现的课程;四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在线开放课程。回顾课程变革的历程,每次课程载体变革都会增加人类学习的便利性。在线开放课程可视为是课程变革迄今为止最便利有效的课程。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更为紧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应也最为灵敏。因此,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呼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反之,职业教育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均衡优质是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要素,发展均衡优质的高职教育成为自然之选。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此均衡优质的高职教育的发展必然要回归到课程。在此意义上,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突破区域性课程不均衡的窘境。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世界范围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通过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建设,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1]就国内而言,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高职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如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联盟,中西部职业教育结对支持以及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计划等,此类计划的目的是缩小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均衡发展。现有的制度措施基本都包含有广义的课程共建共享。尽管高职院校的协同支持发展计划具有较强的理论可行性,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人人面对面的建设协作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优质学校的协作意愿可能较弱。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有助于高职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呼唤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生产力的发展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农业社会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集中学习或者以书本为依托的自学;电子技术时代的学习主要以声像课程为依托开展自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局限性,借助互联网学习平台,在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进行人机互动或人人互动。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在线开放课程是学习方式转变之必然。高职院校的发展之所以需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职学校的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高度紧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产业更新速度加快。与之相应的是,产业发展与变革也加快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变革。如果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追随产业发展自主开展课程建设,那么快速发展的产业会快速淘汰不利于产业发展的课程,这必然会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因此,构建区域性或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高职教育在线开放课程,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二是现代高职教育不仅为全日制在校生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青年服务。社会青年因工作等原因,他们的学习通常是碎片化与随境式的。在线开放课程以其时间灵活、地点灵活、学习形式灵活等优势满足现代社会青年接受高职教育的需求。[2]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化呼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本质上要求职业教育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离开学校后必须为产业发展服务,这样人才培养的价值才能体现。二是产业发展需要与职业教育融合,这样职业教育才能根据产业发展为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依托在线开放课程。一是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属于职业教育对口产业的重要构成要素,其产教融合更多集中于技术上的融合。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环境密切相关,信息技术发达区域的课程在一定范围内优于信息技术欠发达地区的课程,因此,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可缩小信息类课程的差距。二是传统的产教融合完全以工厂为依托进行开展,因此材料成本与时间成本都很高。为提升产教融合的效率,降低材料成本与时间成本,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开发了虚拟仿真课程。尽管虚拟仿真课程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见习或实习课程,但是作为实践环节的早期课程,有助于学习者更直观地了解实践的流程与环节。三是远程实践观摩课程是让学生直观地参观真实场景的课程,为提升观摩效率与降低实地观摩成本,可结合生产实际开设远程实地观摩互动课程。实践导师可以根据生产与工作实际讲解实践环节、流程与要领,同时学生也可以远程提问,教师或生产工人可以现场演示并解答。

二、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基于对选择的在线开放课程样本的观看与分析,笔者认为,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思政元素偏弱、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课程团队开发能力偏弱、在线支持服务缺乏等问题。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元素偏弱

大多数高职在线开放课程仅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发挥课程教学价值观引领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价值观引导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3]。课程思政缺位,导致在线开放课程不能满足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也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缺失的原因有三:一是高职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意识,大部分高职教师还没有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课程建设中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塑造和专业知识的传授等有机统一起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职责,专业课讲思政内容是喧宾夺主;二是高职教师缺乏课程思政的开发能力,无法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是教师缺乏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技巧,难以突破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将专业理论内化为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线开放课程中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基层岗位人才需求,因此,高职课程应具有服务企业和岗位的职业属性。但大部分高职在线开放课程还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编制教学内容,在线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示范操作为辅,较少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导向编排教学任务,更鲜有课程走进企业车间,邀请企业技术能手进行示范讲解和操作演示。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开发的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没有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对行业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技能标准认知有限,难以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因此,由于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动员整合企业资源共同开发课程的能力有限,故只能利用现有教材和校内资源开发课程。

(三)在线开放课程团队的开发能力弱

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离不开优秀的课程开发团队。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由一支企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完成。但是,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将实际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的能力有限,直接参与课程资源建设或在线授课的难度也较大,学校同样面临双师型教师短缺的客观问题,因此,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在线课程是由校内专职教师担任主讲,课程实操性弱,知识应用能力普遍不足,课程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另一方面,教师信息化水平不高。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微课比赛等,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但效果欠佳。原因在于高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常常需要参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分身乏术,因此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有限,在线课程不易推陈出新,应用效果也难以让学习者满意。

(四)课程运行缺乏在线支持服务

高职在线开发课程数量逐年提升,但运行情况并不如意,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表现为课程运行缺乏开放性,有的课程建设完成仅供校内翻转,没有公开运行,降低了课程的使用率;有的课程建设完成数年,资源已经陈旧,尽管不再适应新的岗位需求,但仍然处于共享状态;有的课程缺乏维护,不能提供在线答疑作业点评等支持服务。究其原因,主要是课程运行缺乏制度保障。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或者建立相关的制度来确保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和服务。课程团队将课程建设与运行割裂开来,把课程建设视为项目建设,认为完成资源制作和课程平台搭建后即完成了课程建设,不再关注后期的教学支持服务和资源维护。事实上,课程上线运行后,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仍需要开展在线答疑、论坛管理、留言反馈等在线支持服务。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路径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应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进行校企多方合作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实际情况,学生生源情况等开发基于产教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4]。

(一)服务“初心”,强化课程思政

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而且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5]这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历史使命。高职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任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搞“两张皮”的做法,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6]。在线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以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载体,利用在线教学这个传播渠道,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在线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等方面入手,将党的理论政策、价值的塑造等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7]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8]当然,还需要加强专业教师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水平,并将它们有机融入专业知识理论讲授和实训实践指导中。

(二)服务产业,围绕岗位能力建设课程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不仅是办学模式,也是课程建设模式。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离不开与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工作过程系统化即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境下的具体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达成对应岗位的某项技术技能。因此,课程的开发应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要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基于行业、企业标准确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和教学内容。通过对企业、行业技能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确立既符合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又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课程标准。课程团队应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挖掘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技能标准,将岗位标准转化为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融合,教学场景拓展进入企业场景,提前让高职学生对职业环境有认知,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职业归属感。

(三)服务创新,打造具有实践特性的课程团队

从创新的视角而言,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本身具有创新性。一是在线开放课程本身是有别于传统线下课程的新型课程类型,这是其固有的创新属性。二是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在线开放课程是把传统的线下实践场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课程类型,目的是提升教学的便利性与教学效率。因此,高职在线开放课程要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课程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人是创新的主体,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创新需要构建具有实践特性和多元特性的课程团队。一是课程开发需要课程理论专家的引领,他们能保证课程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二是课程开发需要课程学科专家的支持,他们能保证课程的思想性与科学性。三是课程开发需要实践导师的参与,这样可以保证开发的课程能真正落到实处,能为学习者吸收与内化。四是课程开发还需要吸纳企业与行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参与进来,他们可以分享学习与操作的经验,这样有助于提升课程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四)服务社会,多方协同运行课程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尽管主要服务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但同时其课程也需向社会开放,服务整个社会的发展。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即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可能难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因此他们需要继续学习,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则成为其接受继续教育的资源。二是高职院校本身肩负着为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发展提供支持保证的使命,因此课程的开发也需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为了有效服务社会,高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多方协同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运行。一是高职院校可派专业教师负责相应课程运行的维护工作,保证课程的顺利运行。二是高职院校需匹配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辅导教师,定时或不定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与学生共同在线探究更深入的问题。三是高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因此需要使用相关课程的机构、部门或企业也需要在线学习服务。

四、结语

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不仅仅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更是一场思维变革。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目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施更广泛的教育教学。它对新时代的高职教师提出全新挑战:只有深化产教融合,引入新时代相关岗位技能标准,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才能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改革目标。高职在线课程需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重构;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方式,打造“双师”团队,把在线课堂拓展进入企业中间,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要让社群分享成为常态,注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营造开放快乐的在线学习氛围;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型为行动式培养,融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同样能够实现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