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近年来,六盘水市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逐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建设步伐,构建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培训、交流、传播非遗等功能的的重要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本文将从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发展背景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功能定位
一、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建设背景
我国各级政府在法律法规层面鼓励构地方建设非遗展示空间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的公共文化设施”等称谓。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掀起一股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或展陈馆的热潮,并多以“非遗馆”命名。主要以相应地域内,一个或多个非遗门类,一种或多种非遗项目资源以及孕育这些传统文化形态的地域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背景为展示内容。其中,地区综合性非遗馆通常会全面展示本区域内非遗资源主要门类和代表性项目,有的还兼顾组织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活动。
六盘水市非遗保护工作自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积极推进分类保护的标准规范,着手于综合运用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推动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打造能体现独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非遗展示空间。进而健全六盘水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六盘水人民享有更多更好的文化发展成果。六盘水市自2018年开始筹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建设工作,打造非遗保护全民普及、全民体验、全民参与的文化阵地,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展陈大纲编撰、展品征集、陈列布展等工作。于2020年10月建成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并面向公众开放。该馆位于凉都大剧院内,展陈面积406平方米,承担着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展示和陈列等功能。
展陈大纲划分为“遗风遗俗”、“笙歌鼓舞”、“匠心独韵”三个板块。通过图文、实物展示的方式呈现非遗文化生活场景,将六盘水非遗直观、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以重要非遗代表性项目表现为核心,通过形象连贯的“实物”演绎讲述技艺表现的过程展示传承人的魅力;利用开放式的迂回空间;延长展线的同时营造出观展的节奏感;让观众参观时可以以小见大、以微见全。内容充分囊括了: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戏曲;传统技艺、医药;传统民俗;传统体育等主要类别。
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的功能定位
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立足点包括:有效保护非遗珍贵资料和实物,并实现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全民共享及非遗衍生品研发的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为保证场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其定位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非遗的普及性教育
非遗不仅包括文化与艺术,还包含了科学与技术,特别是传统工艺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等项目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先人智慧和实践经验,往往只有通过探索和体验,才能体会其间的奥妙。因此,非遗馆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非遗普及性教育的任务。
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应当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能体验,可参与”做文章,通过对传统手工技艺体验、数字虚拟体验等项目进行探索,让受众不只是参观者,还要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人的现场制作过程,在参与传承的过程中,沉浸到文化流淌的历史长河中。例如:六盘水市境内的各苗族支系的蜡染、蜡画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就深刻蕴含着苗族对生命的诠释、自然的理解、历史的追忆,承载着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二)非遗的综合传习基地
当前,六盘水市非遗保护工作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2个、市级非遗传习所11座,初步建构了非遗保护实体空间体系。但仍然缺乏一个兼具展示与实践功能的综合传习基地。这就要求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不只是展览的环境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空间”,不仅仅是将文物摆进空间内被动地等候观众,更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新的活力,呈现活态传承模式。
“非遗馆”的功能探索上应更倾向于营造实践活动,打造能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文化艺术教育、地方特色文化体验功能的传习基地。
(三)重要的市级公共文化设施
作为文化领域的瑰宝,非遗继承了先民们在生产生活中摸索、积累、创造的一代又一代人类的伟大智慧,代表着文化在人类发展不同阶段发展水平,被人类文化学者们赞誉为“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承载着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符号,是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正是借助六盘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构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作为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大剧院的“五馆一院”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引领作用,承担着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配备非遗相关实物及文献资料的收藏、保管等设施,起到保存、展示非遗实物资料;参与非遗公益宣传,传统戏曲表演、传统技艺工坊,甚至是传统节日仪式活动空间及实现多样的社会实践功能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四)创造文旅融合的综合价值
通过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的展示空间,积极承担起旅游导览中心的角色,起到立体索引本地文化资源的作用。也就是将地域内的非遗集中展示,告诉游客这块土地上传承着的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独特生活智慧和特殊审美。通过这种形式向游客直观的投射地域形象,感兴趣的游客就会按图索骥,找到与自己趣味相投的文化旅游内容,为游客更为深入的探索做向导。
另外,從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选址来看,其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的凉都大剧院,就是希望将非遗作为“旅游吸引物”主动加入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体系,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
三、结语
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的建设对于推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应该是:通过其发挥非遗普及性教育,巩固好保护基础,兼顾发挥非遗展示与实践性质的传习基地职责,从而推动展陈馆在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创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综合价值,回应人民群众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期待。
未来,六盘水市非遗展陈馆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素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六盘水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以保护承传的能力建设为着力点。逐步建立常态化、时效性的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及传播机制,努力形成人人保护文化遗产的局面,并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
作者(高昌烈)为实地检查验收六盘水非遗展陈馆参与六盘水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专家组提供解说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2]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市非遗中心.六盘水市非遗保护制度建设情况调研.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6,04:28-31
[4] 张子康.《文化造城:当代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及城市发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宋俊华主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高昌烈,1989出生,男,六盘水市文物局(隶属于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群众文化系列馆员,自2015年从事非遗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