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增强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的贡献研究

2020-03-14 10:58刘飞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精准受众

刘飞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各级政府正齐心协力、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是我国政治生态中的大事,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发展机遇”,正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影响尤为重要。从脱贫攻坚战场上孕育出来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不仅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而且从传播内容和价值层面两个维度为增强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提供了新的贡献点。

1 扶贫思想:从手榴弹炸跳蚤到下足绣花工夫

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从整体上极大地改善了国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但是“从全球减贫实践来看,经济增长不能自动实现减贫,执政党必须要制定有利于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脱贫规划,并要将政策和规划执行到位”[1]。我国的扶贫思想,总体上也是经过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个体的思路转变。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扶贫工作,国家在确立扶持对象上经过了数次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扶贫对象主要锁定县级贫困区域。2001年国家扶贫的重点对象又转向15万个村级贫困区域,推进整村扶贫。2011年,国家确定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这种以区域为对象推进扶贫工作的方式,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助于在短期内集中资金资源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让有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利用较好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引入技术、引入资金等尽快实现脱贫。但对于很多发展生产困难的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区域发展所带来的辐射作用。因此,国家急需更具有针对性的扶贫策略,以便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在习总书记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后,2014年5月1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办、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提出了以“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以及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思想。2015年1月,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又一次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3]同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要义,提出“六个精准”,即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4]至此,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逐渐成熟,成为国家扶贫战略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几乎均围绕这“六个精准”来设计。

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说:“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齐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5]

中国在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党和国家根据当前的经济、民生状况,逐步改变之前的以片区为主的粗放式扶贫思路,向以村、户为主的精准扶贫思路转变。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家的扶贫政策更精准、针对性更强,更能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了从手榴弹炸跳蚤到下足绣花工夫的转变。

2 内容贡献: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的争论由来已久,虽然这本身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命题,但突显出内容对于媒体传播力的重要意义。没有内容做支撑,媒体的传播行为就变得毫无意义,整个传播过程便不能成立。当前,我们在国际传播活动中,缺乏足够的影响力,与我们的传播内容缺乏吸引力有很大关系。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指导下的扶贫实践中,涌现出来的理论革新、典型人物、脱贫事迹等素材为我们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1 反贫困理论革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实践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再指导实践。邓小平指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先富带动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已经实现了部分人先富起来,如何带动后富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要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时,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不仅有助于解决“后富”问题,更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发展。这一思想一旦产生,便不分国界,可以用于造福全人类,尤其是亚非拉美相对贫困的地区,更迫切需要反贫困理论的指导,用于参考解决国内存在的紧迫问题。因此,中国媒体对于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报道必然有助于增强媒体的话语权,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2.2 典型人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非常多的典型人物。具体而言,包括典型扶贫干部、典型脱贫人员、典型社会扶贫人员等三个大类。而典型人物的报道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国际传播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的较量,因此典型的选择尽量要将带有官方色彩的“显性”主体隐藏化,尽量选择奋斗脱贫的普通百姓和参与扶贫领域的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等,这样能更符合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审美需求,消除国际受众的防备心理,最大化的增强国际传播的效果。而当前的扶贫工作中,涌现出大量的典型脱贫人员、典型社会扶贫人员,就像一个素材宝藏,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经过合理的加工、处理、报道,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们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

2.3 脱贫事迹

新闻报道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又各有侧重。典型人物侧重于通过不同的事迹来报道人物,重点是人物形象的表现;典型事迹是通过不同的或者相同的人物来凸显事迹的珍贵,重点是报道事迹。选取扶贫领域内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就是摆在国际传播媒体面前的重要任务。例如2019年6月5日腾讯新闻上报道的贵州黎平县盖宝村书记和村里七位女孩开设“浪漫侗家七仙女”的快手账号,经过精心策划吸粉17万,帮助村里销售土特产,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的事迹,经过“华尔街日报体式”的加工,就可以成为国际传播的典型事迹,有助于增强国际传播媒体的可读性。

3 价值贡献:从国家宣传到全球普适

“国际传播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7]因此国际传播媒体大多背后隐藏的是国家这一“显性”的主体,带有明显的国家宣传意味。我们国家媒体以前所奉行的“硬宣传”原则,与国际受众的需求相隔甚远,传播目的和意图实现难度较大。

当前的国际受众深谙此理,面对花样繁多的国家宣传品,他们早就在心里筑起了一道“防火墙”。这使得国际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突破这一困境,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消除受众的防备心里,构筑了一套以“公平”“自由”“正义”等为核心概念的普适价值观。在这一套价值理念的掩盖下植入他们想要向国际受众传达的内容。这也是西方媒体能在全世界拥有较强传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其政治价值观、政治理念是不是有普适性。该国能否把国内的某些政治、经济和制度作为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被别国接受。”[8]当前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我们增强国家软实力,打造“消除绝对贫困”这一全球普适的价值观提供了理论资源。我们国家的媒体,要积极担负起责任,充分挖掘素材资源,多以社会组织、团体等“隐形主体”向国际社会发出符合国际受众视听习惯的中国声音,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减贫实践中,媒体报道的诸多脱贫典型,丰富了“奋斗”这一普适价值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普遍给予“懒惰”负面的价值,承认“奋斗”对于国家、对于自身的正面意义。因此西方影视作品中,许多表现小人物通过“奋斗”改变自身命运的电影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媒体对奋斗典型的报道,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普适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国际传播受众自身通过实际行动来打造更美好的生活。

总之,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增强我们媒体的国际传播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往我们的国际传播重在阐明国家主张、打造国家形象,经常以国家这一显性主体发出声音,这些宣传内容很容易就被国际受众所屏蔽。今后,我们的国际传播媒体可以重点从“消除绝对贫困”“奋斗”等这些全球普适的价值观出发,以社会组织、团体等“隐形主体”阐释中国方案、中国变化,从而进一步让国际受众所接受,增强传播效果。

4 展望未来:理论自信与创新国际传播格局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从中国具体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更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回答了如何消除贫困、如何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等具体问题,并且向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这一理论成果的问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复兴之路。

理论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创新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在扶贫领域内总结出来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等所形成的系统理论,通过中国媒体传播出去后,为全世界所贡献的中国智慧有助于增强我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这为开创更好的国际传播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承担国际传播责任的媒体在报道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时,还应充分挖掘扶贫实践中产生的典型人物,如广西百色市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的先进感人事迹,让更多的国际受众对中国扶贫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增强国际传播力。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更加美好、中国未来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我们对于自身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必将更加自信。只有坚信理论正确,道路正确,才能上下一心齐头并进,为建成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党和人民的支持下,中国媒体的传播内容、运营模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必将迎来新的格局,必将在未来的国际传媒格局中增强话语权。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精准受众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