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图书馆学关于多元文化论的批判反思
——以伊格尔顿的共同文化观为例

2020-03-14 09:25陈立华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伊格尔顿图书馆学后现代主义

●韩 洁 陈立华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253023)

后现代是一个具有多元含义又载负歧义的理论词语,它已经被学界定义为一种哲学话语,同时也表现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文化的观念》中,伊格尔顿以后现代文化论为契机,分析与揭示后现代主义矛盾的根源,重构了象征团结的文化概念,并以此认清后现代主义的缺陷,克服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为重回理性价值观奠定了基础。其观点全面启迪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重构观念,深入揭示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差异性、混杂性等特征,也明晰了后现代图书馆学主体作为唯一存在条件的谬论。

1 后现代图书馆学多元文化论的矛盾表现

20世纪50年代,德里达以一种预感后现代主义姿态,对后现代图书馆学进行了复数化描述。复数状况下的后现代图书馆学一旦被确立,就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文化状态。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图书馆学各种形式的文化状态开始形成,促使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本从基础状态描述转向具体状态描述,也促进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价值判断从统一的权威确定转向多样性的选择,这些具体的、多样性的因素成为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社会化成因最为流行的、最为活跃的形式特征。在如此丰富的、具体的、多样性的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后现代图书馆学形成了多元文化论以及文化主义,也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后现代的真正转型。在《文化的观念》中,伊格尔顿把后现代文化定性为具体的普遍的一般性原则和阶段的差异的文本描述,并把后现代文化的多元性描述认定为价值事实,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解释后现代图书馆学在当今文化多样化形式中具有相当范围的普遍性,也说明在变幻莫测的现代信息社会,后现代图书馆学以多种形式并存的状态来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1.1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

后现代图书馆学关注并推崇的运行形式并不是文本内容的多元化,如果要实施后现代图书馆学文化形式的广泛流行,并不在于后现代图书馆学在本质上有多少的内容,而在于它在社会上是否形成了批评价值的文化主义,即主动迎合社会发展的商品性和消费性。尽管后现代图书馆学同样高度关注高雅文化,但是后现代图书馆学并没有将自身融入经典艺术之中,而是更多置身于标新立异和大众娱乐的范围之内,这样会失去后现代图书馆学自身的革命性价值,因为后现代图书馆学反对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的宏大叙事的表现,对权威的认识是平淡的和无要求的,正像伊格尔顿所说的:有关后现代主义有价值的理论,与其说是文化的本质,还不如说是文化的多元化事实[1]。从社会价值上来说,文化多元化的文本意义能够带来具有优秀特征的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形式,同时也能由此产生对不同的后现代图书馆学文化形式的选择权,就像伊格尔顿所阐述的那样:“将文化的概念复数化会非常容易地与文化自身的具有积极作用的相关责任相融合,就是因为文化形式的多元化或者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的一部分都能够判定有待称许的文化作用和意义,对于认为多元化具有意义的人来说,他已经成为纯粹的后现代主义的支持者。”[2]例如,美国脸书概括的六十种性格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多数普遍群体的需要,个性类型的繁杂也给社会带来了分辨是非的快捷保障,反映出了社会形式主义的本质。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后现代图书馆学否定团结的前提下,需要多元化的运作,因此对后现代图书馆学多元化的认同,不能仅关注样式的多少,还要注重突出的本质和内涵,将后现代图书馆学具体样式置于社会系统中来衡量,观察并作出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特征能否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结论。

1.2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差异性和混杂性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差异性。一般意义上,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主张的差异性是崇高性基础上的差异性,即为对具有差异存在的他者主张的肯定。对后现代图书馆学所接触到的不同观点应该予以尊重,伊格尔顿对于这些观点也有自己的见解:“事情的起因由于存在差异性应得到维护,但是不合情理的差异应予以根除,比如因为经济上的不平等所造成的贫富差异,不是所有他者的行为都是合理的。”[3]后现代图书馆学主张活动运行的混杂性,这是因为混杂使得后现代图书馆学模糊了评判界限,放弃了两元对立,打破了阶层差别。在本质上,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混杂性迎合了商品化经营与管理的社会群体意志,符合社会消费原则,社会文化形式会被后现代图书馆学的价值标准所包含。同时,因经济的弱势所形成的群体意识不会由于阶层的差异而被抛弃,相反会被尊重和接受。后现代图书馆学主张混杂性很容易招致对立,但是由于文化精神的差异,后现代图书馆学所引发的对立也是情理之中的,这种对立主要是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后现代图书馆学主张混杂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非理性的制度安排,将对立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引发必要的意识认证冲突,从而发挥多元化和差异性的优势,发挥后现代图书馆学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

1.3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排他性和边缘性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意味着排他性。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排他主义排斥着差异性的对立面,批评各种主张团结和同质性的理论。当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和差异性混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更为剧烈的排他性。伊格尔顿认为,在文化上,不同民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共同点,应该可以共享不同形式的文化品质,但是因担心文化底蕴被其他一方消解,就采取对抗的方式排斥外来文化[4]。伊格尔顿将这一行动分析描述为,“鉴于边缘群体彻悟窒息的、压制性的文化,后现代主义者存在着明晰的理智,也为此达到了对强势群体的厌恶和惩罚。”[1]从非理性原则上讲,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排他性是没有错误的,但是鉴于后现代思维的特征,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排他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话语总是具有设计性而不是主义倾向、具有差异性而不是权威意志。后现代图书馆学对社会文化的认同以及产生的排他性都是商品性活动的结果,也是伴随着对商品活动的批判和抵制,其对权威和强势的排斥源自于对非理性的批判,也源自于对边缘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怀,建立并形成无依靠的同情是后现代图书馆学基本立足点之一。但是有些边缘文化为了达到与他者文化的迥异,不择手段地追求边缘性,追求这样的文化生活方式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可能危害大众文化发展,这种状况是后现代图书馆学所拒绝和排除的。后现代图书馆学对多元化、排他性和边缘性的关注代替了对本质的关注。在后现代图书馆学里,文化已经成为一个话语权利,它影响了人们对社会政治意志和制度的关注程度,促使了人们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包容,也不断地协调与他者文化形式的同一,从而揭示了主义思想的差异和不平等。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后现代图书馆学主张权力的平等与超然,但是社会阶级和贫富差异导致后现代图书馆学存在着差异性。后现代图书馆学排斥使用团结的力量,为此转向去解决边缘或少数问题,它认为关注边缘或少数问题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条真正的途径。在任何情况下,就像后现代主义思想一样,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多元化与自我的差异性混杂在一起,不但没有消解后现代图书馆学自身的身份,反而促使其意义不断深远。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图书馆学关于文化论的多元化并非真正的社会权力的多元化,而是充满着差异和矛盾的价值上的多元化。

2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绝对信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图书馆学以其特征表现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后现代图书馆学以文化的表现形式影响着社会生活,改变着社会事务,这也说明后现代图书馆学具有“绝对信条”功能。伊格尔顿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绝对信条的观点,后现代主义的主体价值观在悖论的基础上是自由的,又是决定性的,自由的是因为后现代主义核心是松散的,不注重权力实施,而关注行事的差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图书馆学能够推行一种纯粹的决定论,通过欲望或者揭示性的公共行为,把后现代图书馆学制造成具有特殊性的信仰和行为。

2.1 文化性与自然性

后现代图书馆学将文化视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文化在何时、何状况下都是自然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规定的文化精神。关于文化的本质,不是人的发展本性,而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属性,是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求。正是基于文化本质的观点,后现代图书馆学看到了文化生命并不是超越自然生命,而是文化传播包容在自然之中,进一步说后现代图书馆学传播是借助于“自然身体的种类和所属的世界种类”而存在的[4]。自然在概念范畴上大于文化。文化的基础来自于自然,比如自然的空间。但是,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需求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的需求来代替,反而是以文化的艺术品位来充实自然的需求。后现代图书馆学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文化品性,更不是自然的固有存在,而是具有可以借鉴过来的、无帮助的物理知性的造物。文化是穿插于后现代图书馆学本质空隙之中的填充物,我们的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需要可以根据文化而重新改变。后现代图书馆学可以通过文化来改造自然,但是并不代表文化可以替代自然。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事物的存在是变化的和可塑的。与文化不同的是,自然看起来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中,变化是积极的变化,可以去除自然的不易改变性,由文化代替自然,实施文化理念的根本要求在于改变自然。事实上,与自然环境相比,驾驭文化的程度更加困难,文化形式一旦确定,固化程度越来越强,难以改变,相比之下,自然相对来说更为容易发生变化。因此,从积极变化的角度来看,主张后现代图书馆学以文化代替自然的观点是行不通的。

2.2 文化性与基础性

对于后现代主义者而言,人的生存环境是不存在普遍性基础的。同看待自然相似,其本质也被后现代主义视为物质固化、不易改变的形态,为此是可以丢弃的。后现代图书馆学本身是独立的,不依赖宗教、灵魂和宇宙,而是自觉地依靠独立的自我。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看来,若存在一个方面的基础,作为实施对象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重构这个基础,目的是使这个基础不具有普遍性,这也说明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范畴内文化可以代替宗教、灵魂、宇宙等基础性的东西,成为新产生的“基础”,成为后现代图书馆学所确定的事物参照性理念。后现代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性强的学科,通过自身特有的性质向路,催生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发展,其成长就像养育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没有传统文化的培育,学科建设会趋于夭折。可见,文化理念生产所需要的劳动量和交流空间,必须依靠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身体力行才能实现,需要与自然环境进行交流才能发展。因此,主体与客体的存在是后现代图书馆学文化建构的前提条件。

2.3 文化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所认同的文化主义是与相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相对主义排斥真理的普遍性,认同某个阶段的特定的生活方式。这样,后现代图书馆学把文化再造视为绝对的信条,认同世界行为文化色彩,又把文化类型作比较,认同文化的差异性。对于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这种相对主义,伊格尔顿认为“一种价值信念主要与世界周围的其他信念相关,都应该是正确的”。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相对主义与殖民主义战争、世界大战等行为有着相对应的联系,这是因为对于古老的文化传统,成为文化侵略他国的战略工具,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很反感。既然激进的后现代主义人士解释真理的概念并拿出来作为抑制权力的策略,那么就没有必要迫切地认真对待他们对这一行为的抗议。虽然在后现代图书馆学的阐述中认为殖民主义战争是犯罪行径,但是它不能反对激进思想的价值观附加于被殖民国家身上,这说明后现代图书馆学对殖民主义国家内在的本土文化的压制和解构。在后现代图书馆学隐含的话语批评和殖民主义无上光荣的价值观之间形成判断,是不会出现中立立场的,因为中立在于后现代思维看来在意识形态上是幻想的东西。由此,后现代图书馆学一旦接触到行为价值在文化环境中出现差异状况时,利用相对主义就会从有力的方面寻求后现代图书馆学想要得到的答案。对于后现代图书馆学来说,真理所谓的本真是从后现代图书馆学自身的角度来衡量的,只有通过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判断,才会出现被认为是真实的事情。

3 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共同文化

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中,针对后现代主义多元性,重构了团结的概念,并分析对比了威廉斯和艾略特的共同文化概念。这样,伊格尔顿延续着威廉斯共同文化观点,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共同文化的构想。依据伊格尔顿的共同文化观点,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运行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精英主义活动。由于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基础,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被描述为共同的文化,并被大多数人无意识地、身体力行地反思着。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共享是不平等的,是由社会精英扶植起来,随后流传给社会大众的。后现代图书馆学体现了精英阶层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受到了这个阶层的保护和推广,普通人群仅为无意识地接受与使用,伊格尔顿认定为这是一种无下意识的、因循守旧的行为仪式,但是由于普通人群的理解与接受,尽管是无意识的,后现代图书馆学因共同的文化基础而成为一种必须的精细生活方式,这也说明了大众人群被动的、无自我思考的、无能动创造的接受这样的现实。在后现代图书馆学共同文化观中,大众群体收获的是主流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价值观虽然也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是很难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意义,由此可见,后现代图书馆学是一种具有社会无意识特征的共同文化思想。

伊格尔顿认为,共同文化理念是在团结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意识形态,并且通过不断地变化得以维持。共同文化成为了后现代图书馆学思想的基础之一,它的建立和建设是一种强调、选择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扶持。伊格尔顿赞成后现代图书馆学共同文化的建设过程,正是由于后现代性的积极融入才使得共同文化更具创造性和先进性。在后现代性的文化批评中,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共同文化建设与社会阶层、人群等级及社会关系从属完全相契合。后现代图书馆学关于共同文化的建设还有比理性文化更大的突破,因为后现代图书馆学主张共同制造文化的过程,这关联着更加激进的文化多元化。随着后现代图书馆学共同文化的发展,文化仅以团结的形式维持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争取亚文化群体方式的支持。在认同身份的过程中,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或社会问题,像后现代图书馆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会因冲突的发生而导致由构建的一致性转变为冲突的复杂性。后现代图书馆学因差异性共存的多元化文化所导致的亚文化群体的矛盾和问题,将会削弱后现代图书馆学政治意志的权威力量。这样,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会被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文化事实精神所引动而振作起来,发挥作用的原因在于后现代图书馆学不仅是一个反对者,而是还存在着一群混杂的、不团结的对手。

从表面上看,后现代图书馆学的共同文化因其多元化体现了文化群体的意志,其实这种文化群体意志消解了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政治力量,降低了后现代图书馆学发挥共同文化群体的权威力量,通过过多的文化影响作用制约社会主流的思维和行为,因此在政治制度上,后现代图书馆学趋向于与统治阶级意识的融洽结合。基于以上原因,伊格尔顿认为,为达到利益关系的团结,应构建新型的共同文化。后现代图书馆学实施解构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重构方式,在处理共同文化与国家政治意志的关系上,后现代图书馆学以构建方式的多元化为共同文化的构造提供了保障,当然后现代图书馆学在它的历史、构建中是存在区别的,但是在文本话语批评、发展能力上基本一致。因此,基于多元化形式的后现代图书馆学所形成的共同文化,并不是具体上的文化形式,而是带有社会性质的文化思维构想。文化具有一种共享的意义,也是一个活动的网络体系,这种共享与活动从来没有以一种整体的意识进入整体的社会,而是在意识的不断进步中成长,因此这是与社会和谐一致的。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观的批判给予后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启示在于,文化像茂密的森林,必须保持多样化,才能促进后现代图书馆学具有生机活力。维持单一的文化样态,只能走向灭亡,但是强调多元化、多样性不是绝对的,只是强调多元、多样,有可能导致后现代图书馆学的观点冲突和理论矛盾。今天,我们必须遵循这个原则,努力建设伊格尔顿所向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由人民共建,也为人民共享,是超越了西方现代文化的。

猜你喜欢
伊格尔顿图书馆学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erry Eagleton’s Ideological Criticism
伊格尔顿的审美和解之梦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批评理论的责任与批评家的任务
——《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谁是“颠倒了的本质主义者”?——新世纪特里·伊格尔顿本质主义立场发微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