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哲学国际化的重要进展——《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评介

2020-03-14 08:32:59李宏伟
关键词:研究成果学者成果

李宏伟

书评

中国技术哲学国际化的重要进展——《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评介

李宏伟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9)

《工程与技术哲学》丛书是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在当今国际工程技术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丛书,是介绍世界各国工程技术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由王前教授主编的《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Chines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Classical Readings and Contemporary Work)(2020年)已作为该丛书的最新成果正式出版。这是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成果向国际学术界的一次集中展示,有助于国际工程技术哲学界对中国技术哲学研究进展的了解,对于促进中国技术哲学界与国际工程技术哲学界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该书的特点在于注重面向国外读者,立足于国际工程技术哲学发展的大背景,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研究成果,体现中国学者特有的视角、方法和理念。该书分为三部分:“导论”、“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导论”是对中国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状况的系统梳理,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鸟瞰中国技术哲学整体状况的地图。“导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环境,部分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对技术的社会影响的关注,以及自然辩证法领域学者对技术发展规律和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现当代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思想基础。然后着重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技术哲学逐渐形成一个学科领域之后的研究动态和标志性成果。此部分既介绍了陈昌曙、远德玉、关士续、刘则渊、李伯聪等学者关于技术价值论、技术过程论、技术创新哲学、技术伦理、工程哲学等方向的重要成果,也介绍了张华夏、张志林、吴国盛、吴国林等学者关于技术解释和技术推理、技术现象学、西方技术哲学流派评析等方向的重要成果,还介绍了肖峰、段伟文、李伦、杨庆峰等中青年学者在各自研究方向取得的很多重要成果。上述成果表明,现当代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动力来自对我国技术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思考和中西方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这些进展表明中国的技术哲学逐渐趋于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特色,正在走向世界。“导论”对中国现当代技术哲学研究动态的介绍简明扼要,比较全面、客观,对于读者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技术哲学的发展状况有重要价值。

在该书的“经典文献”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第一代技术哲学家的标志性成果,其中包括陈昌曙教授、远德玉教授、刘则渊教授和李伯聪教授的代表性著作及其评述。陈昌曙教授是公认的中国技术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技术哲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就没有前途”的著名论断更是为人所熟知,成为指导技术哲学学科建设的纲领。书中收录的“简论技术哲学的研究”(1983年)一文是对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纲领的系统思考,许多真知灼见对当今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仍具启示意义,其开创的技术价值论研究传统仍然对当今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有重要引领作用。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陈昌曙教授的技术哲学思想,该书还收录了王前教授对陈昌曙教授技术哲学思想的价值和特色进行解读的文章。其他三篇论文分别为远德玉教授的“从过程论视角看技术及其价值”、刘则渊教授和王国豫教授合写的“技术伦理与工程师的职业伦理”,以及李伯聪教授的“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论”。这三篇论文分别代表了中国技术哲学领域中的过程论技术哲学、技术伦理研究和工程哲学研究传统,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现当代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中具有引领作用。

该书在“当代成果”部分,收录了朱葆伟教授的“工程活动中的审美因素”、陈凡教授和陈佳副教授的“论技术哲学的中国化与技术的社会化”、王前教授和张卫副教授的“以‘道’‘技’关系为核心的中国技术哲学”、赵建军教授的“技术理性的演变及其人文关联”、李三虎教授的“纳米伦理学研究的三个维度”、王大洲教授的“技术、创新与生活世界:一种现象学分析”、肖峰教授的“信息技术哲学及其在中国的当代价值”、王国豫教授和李磊博士的“纳米伦理的几种进路与技术伦理学的中国视角”。这些研究成果既延续和继承了第一代技术哲学家所开创的研究道路,同时又进一步把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这些成果反映出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呈现出如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多元化,新的研究领域不断涌现,新的研究视角不断增加,新的分支学科不断形成;二是主题化,问题更加聚焦,领域更加细化,特色更加明显;三是规范化,学科范式逐渐形成,学术规范趋于稳定;四是国际化,学科视野更加开阔,视域进一步交融,国际交流日趋频繁。这些成果讨论的问题与国外学者的研究领域很接近,但有着中国学者特定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提出了中国学者的独到见解。总之,当今中国技术哲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的出现,中国技术哲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期望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研究新成果还会不断涌现。

正如该书“导论”中所说,由于该书的主要目的是侧重向国外读者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哲学研究成果,所以并没有专门收入中国学者介绍和研究西方技术哲学思想和流派的成果。另外,有些老一辈技术哲学家的经典文献,限于写作上的种种条件也未能收入该书。该书主要介绍的是第一代技术哲学家和作为第二代的中年及以上学者的成果(有些成果与青年学者合作而成),还没有专门反映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这表明在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系统介绍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进路是多元的,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恐怕任何一本书都不足以涵盖中国技术哲学的所有内容,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中国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工作中来,在国际技术哲学研究的舞台上发出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共同推动中国技术哲学走向世界。《中国的技术哲学——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一书的出版,应该是中国技术哲学国际化的一个新的起点。随着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状况了解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会有更多中国学者的经典文献和当代成果融入国际技术哲学的思想宝库中,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10.3724/SP.J.1224.2020.00423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学者成果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河北地质(2017年2期)2017-08-16 03:17:20
学者介绍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