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菲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已经成为破解河南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新”经济,即经济活动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集合。其中,新产业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新业态是指随着消费升级,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依托科技创新从传统的产业或者环节中衍生出来的新活动形态;新商业模式是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价值和盈利水平为目标,通过整合和重组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形成的高效的、具有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围绕“三新”经济,我国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例如,李珍梅(2019)[1]指出,“三新”经济作为新经济转型发展的初始阶段,通过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经济业态,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提升经济发展实力。史真真(2019)[2]认为,为更有效地促进“三新”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内部应加强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加强自我约束,秉承商业规则,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发展韧性;外部应提倡“双新”垂直管理模式,推动“新+薪”政策支撑、搭建“3+3”营商体系平台。袁祖霞、司曼珈、刘秋香(2019)[3]指出,“三新”经济对于激发新动能、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新”经济强调的是价值链意义上的“新”,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由研发创新进行驱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是新业态、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三新”经济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及应用,带动整个产业形态、生产形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的深刻变革。
二是以数据为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人口、土地、资源等传统发展动力逐渐被大数据等新兴发展动力所取代,“三新”经济以知识、创新、ICT、人工智能等为重要资源,是新时代下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是以跨界融合为发展趋势。随着知识、信息、数据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突破了传统经济中的产业界限,实现了不同产业链间和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间的互动关系,跨界混合经营成为新常态。
四是以转换动能为发展目的。“三新”经济具有技术革新速度快、创新经济模式潜力大、需求增长爆发式等特征,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发展活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4]
“三新”经济顺应时代趋势、引领时代变革,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可以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正在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力量。对于河南而言,积极发展“三新”经济有利于河南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发展新优势,从中找到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5]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期,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全新产业层出迭现,创新设计、智能制造、新型营销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分享经济、平台经济、融合经济等新商业模式成为主流,“三新”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亮点。
当前,中国正处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阶段,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依靠人口、土地等传统要素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应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激发内生新动能的需要,撑起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天地。2018年全国“三新”经济的增加值达到145 36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1%,相比较2017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增速达到12.2%,比同期的GDP现价增速高出2.5%。就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来看,全国“三新”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增加值分别达到6227亿元、6.25万亿元、7.67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0.7%、6.9%、8.5%,其中,第二产业中的“三新”经济发展较快,增加值现价增速达到15.1%。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河南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三新”经济,全面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重塑发展新优势,有力地支撑起河南的经济发展,成为推动河南经济平稳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纷纷落地河南,河南紧抓发展机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为重点,在新型显示、大数据、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进行突破,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新产业规模壮大,新产品层出不穷,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9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和2个百分点。其中,在上半年,新能源产业增长13.8%,新材料技术产业增长13.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3%。在新产品中,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等产量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了102.2%、49.6%、21.2%。
河南积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催生出大批新兴业态。尤其是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河南不断探索“互联网+外贸”的商业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呈现整体业务量稳步增加、电商企业集聚效应明显、零售出口业务迅猛增长三大特点,培育形成一批跨境电商特色出口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联动发展,从郑州的“一枝独秀”正在走向全省的“众木成林”。2014年以来,河南跨境电商从进出口清单量48.86万单、商品总值1.02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9 507.3万单、113.95亿元,2019年前8个月已经达到7 122.5万单、89.1亿元,其中,进口清单5 186.9万单,商品总值73.7亿元,出口清单1 935.6万单,商品总值15.4亿元,进出口业务量都稳步增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河南线下同线上的融合持续加速,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商业逻辑;互联网的平等精神、开放精神、协作精神、分享精神颠覆和重构了整个商业价值链;社群商业模式、无人零售、O2O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等新型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例如,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顺应线上线下融合的“实体新零售”发展大趋势,河南率先开辟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的新商业模式。这种新商业模式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了传统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铺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只需要1-2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快速取到下单的商品,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工具和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等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价值链,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河南在“三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近年来,河南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三新”经济的发展缺乏可复制模式,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巨大,导致河南在“三新”经济方面与先进省份相比依旧有较大差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小,制造业服务化、“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不足,社群商业模式、O2O商业模式、平台商业模式等新模式培育缓慢,“三新”经济总体体量偏小,市场竞争力较弱。[6]“三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然而,目前河南的关键技术领域瓶颈凸显,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仍依赖进口,这就需要我们尽最大力量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从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面对发展格局的重新调整和深刻变革,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已经不再适用于新一轮的区域竞争,而河南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高端要素的供需结构失衡,对“三新”经济的支撑力不足。一方面,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人口红利尚未完全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规模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创新型、专业型人才匮乏,“高精尖”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脱节,劳动力结构、教育体系的适应性不足,“三新”经济发展的高端人才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三新”经济的发展依赖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河南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薄弱,需要通过信息流打破市场扭曲,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种种红利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河南如果不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三新”经济发展很难保持长久的活力和竞争力。
企业是推动“三新”经济发展的主体。当前,河南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自主研发能力差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三新”经济的最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仍未确立。河南的企业普遍追求发展速度和短期效益,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自主创新的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开发新产品,创新大多以引进、模仿为主,原始创新活动较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差。另一方面,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三新”经济的发展。河南过半的企业没有研发中心,甚至没有专门的科技研发人员和经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小微企业更是投入不足,导致“三新”经济发展的支撑度不够。
我国专利技术的转化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影响了“三新”经济发展进程。究其原因,高新技术转化率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目前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资金仍然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的规模较小。2018年中国5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排名显示,河南省以研发强度1.82%位居全国第七位,弱于山东、湖南等省份。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的过程中,资金投入比例大概为1∶2.5∶100,相对发达国家的1∶10∶100的投入比例,技术开发资金明显不足。三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科技创新是前瞻性的,但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消费需要相吻合。而现在许多科研人员不去做市场调研,最终只能“闭门造车”。
“三新”经济彰显着新的价值导向和新的生活方式,是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河南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河南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已具规模,传统工业模式的惯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不易改变。要充分认识“三新”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性,是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选择。“三新”经济不仅是“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和产业,也为传统产业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制造、定制化生产等注入新动能。同时,发展“三新”经济,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简单地以为老套路可以行得通,更不能简单地认为“互联网+企业”就能实现转型升级,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地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以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条件带动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热情,为“三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没有新技术的产生,“三新”经济很难保持持续竞争力,因此必须集聚并合理配置高端创新要素。[7]一方面,河南要围绕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这一任务,加大科技创新供给。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运用新工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技术的进步和革新来推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河南要坚持人力资本优先发展战略,在着重培养更多学习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同时,引进高端人才,建立面对全国和全球的高端人才网络信息系统,实现海内外高端人才资源与河南的全面对接,吸引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投身河南实体经济发展,这是“三新”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积极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一方面,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与创新收益的主体。高成长性大型企业是“三新”经济的核心,河南要加大对创新型龙头企业的扶持与培育,实现企业研发机构在规模以上企业的全覆盖,打造创新中坚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三新”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河南要完善平台建设,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向创新领域集聚,增强“三新”经济的融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集聚,实现科技进步对全产业链的正向溢出。
随着知识、信息、数据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跨界融合越来越广泛,混合经营是发展“三新”经济的新常态。河南在发展“三新”经济过程中,不能孤立发展,要积极推动产业之间,尤其是高新技术和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注重推动各种创新要素集聚,实现跨界融合,让传统动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既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新科技成果转化,也要鼓励传统产业依托信息技术改造升级;既要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新业态,也要促进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现有产业和领域衍生叠加出新业态;既要顺应消费升级和供给升级大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商业模式,也要对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更加有效率、更加便捷、更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从而形成全新的、综合性的产业形态格局,带动河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