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移民群体的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1

2020-03-14 02:27周锦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深圳移民群体

周锦霞

(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518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人员通过升学、就业、创业、务工等方式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新移民。作为新移民群体,一方面他们为城市的高速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在生存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深圳历经四十来年的发展,正在形成一个有别于传统社会的新型国际性都市,从性状特质来看,深圳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从群体分类来看,深圳新移民群体大抵分为智力型移民、资本型移民、劳力型移民。深圳新移民群体的形成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反映。

1 深圳新移民的结构与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创办经济特区,引致全国各地居民由原住地向特区流动的移民潮,其中以深圳移民最为典型。在建立经济特区之前,深圳(原宝安县)总人口约为35万人,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多元、兼容、开放的文化,创新型的经济体系及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使得深圳经济特区的移民人口不断增多,如今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深圳正迅速以崛起的形象和骄人的成就屹立在世人面前,同时深圳新移民群体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着有力的保证。

1.1 深圳新移民的涌入与人口结构的变化

深圳本是一个很小的乡土地名,明永乐八年(1410年)建村,清初年间形成圩场,深圳原为广东省宝安县一个靠近香港的小镇,也是宝安县县治所在地,政府于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的称谓,将其命名为深圳市。1979年,深圳特区建立时,深圳大规模移民并未涌现。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准并设立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个新兴移民城市从此诞生。总体来看,深圳市人口增长共有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出现在1984年前后,这一增长处于深圳特区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出现在1992年前后,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了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先锋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也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新移民城市。所谓新移民,即城市内移民数量远大于原居民数量,外来人口远远超过原居民人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一线城市最重要的指标就是GDP以及人口规模。据深圳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4221.98亿元人民币,处于亚洲前五,已经超过了香港。关于人口规模,据《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1302.66万人,比2017年净增了49.83万人,常住户籍人口454.7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4.9%,比2017年增长了4.6%;常住非户籍人口847.9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65.1%,比2017年增长了3.6%。从数据分析来看,深圳是从刚建立特区时人口不足三万的渔村,到现在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大关的大城市,关键靠的就是移民。然而一个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具有多样性,此特性从语言学视角中体现了出来,不同地方的方言会形成有区别的移民群体[1]。在英国,朋友乃至陌生人刚见面用来打破尴尬的常用说辞是天气,而深圳却用“你是哪里人”。深圳人来自祖国各地,人们不用担心粤语不好,粤语的运用仅仅存在小范围内,如广州人之间可能会适当使用粤语交流,在客家群体中也有使用客家话的现象,然而从总体来说普通话才是深圳的主流语言。

1.2 新移民群体的分类与特征

深圳移民非常多元化,深圳的户籍人口大部分是改革开放后的移民群体,移民占人口数量的95%以上。据记载,早期深圳外来人口的最大源头便是广东省内,之后则是广东附近的省份,如湖北、福建、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再者是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的技术骨干及商界人物[2]。但随着深圳的不断发展,移民的来源变得更加广泛,包括浙江、港澳台地区、贵州、云南、安徽以及全国的其他省份,甚至有来自东南亚、欧美等地的移民。深圳的新移民人数呈不断攀升的趋势,新移民群体在地域、职业、阶层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深圳逐渐成为全国移民比例最高的新兴移民城市。

从年龄结构上看,深圳新移民群体以20多岁的人群为主体,而这样的年龄构成与移民社会的年龄特征是一致的。从学历上看,深圳新移民群体的学历普遍较高,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职业上看,深圳新移民群体职业较多,层次则多以知识型为主,具体表现为专业人员(律师、医生、教师等)和职业技术人员;从收入上看,深圳新移民的月收入从低到高层次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依旧存在。

深圳新移民群体的特点为:高学历、高资本和高体力。与此对应,深圳新移民大体亦分为三类:其一为中高级白领,其中大部分是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也称知识型新移民;其二为有相当规模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家,也称企业型新移民;其三为蓝领工人和以小商小贩为主体的劳动者,也称劳力型移民。

2 新移民群的贡献与作用

2.1 促进了移民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国家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为深圳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深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城市,被国家赋予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重大使命。深圳的具体定位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性经济中心性城市,在此定位下,体制市场化优势和文化多元化的优势是推动深圳市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因素。文化方面的“去中心化”、社群方面的“去主体化”,使深圳变得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可不是大话套话,而是新型移民社会的主流情感与态度。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立,进一步推动更多移民群体的涌入。虽然在全国各个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中,深圳新移民的人口规模不均等,其中多数新移民来自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亚文化群体,而来自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较少,但这并不影响深圳成为全国各亚文化的融合之城。全国各省市、港澳台地区等都涌现出了大批杰出青年成员加入深圳城市文明化过程的大合唱之中,这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深圳新移民群体不仅将是深圳现代化城市的探路者,更是深圳城市文化创造者。

2.2 优化了移民城市的劳动力结构

深圳的新移民群体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大量的劳动力。深圳在高科技企业孵化、文化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离不开对劳动力的需求。2019年上半年深圳GDP总量突破1.2万亿,同比增长7.4%,继续领跑一线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深圳自改革开放以来移民浪潮从未停歇,持续地满足了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并构成一个深圳与内陆大部分地区即时性、常态化、规模化的劳动力供应链。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加工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每年五十万到百万大规模移民的涌入大大满足了深圳对于初级劳工和技工、中高级工程师及技术研发人员的大量需求,但是青年时期到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工作的大部分初级劳工,因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工作要求被淘汰或辞退回到自己的故乡。据统计,至少3000万人曾在深圳工作后离开深圳。数百万人在深圳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劳力型移民群体成为深圳这座城市工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8年—2007年间深圳科技制造业不断进步,在这发展大趋势下组成的移民中,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移民到深圳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其中包括任正非、侯为贵等民族企业家。这部分移民本就是“技术携带者”,他们拥有的技术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技术来源。技术携带的移民群体使深圳这个高校、科研机构较少的新兴城市快速成了中国高科技中心。

2.3 拓展了移民城市的商业贸易网络

在深圳,许多企业走过初创期并稳步发展后,不满足于深圳市场乃至珠三角区域市场,开始构思全国甚至全球市场的布局。“深商”着眼于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战略意识是我国其他区域性商帮无可比拟的。当“深商”开始谋划全国市场时,深圳新移民群体的优势就开始凸显了。新移民群体开始作为商业代表回到各自故乡开拓全国市场。深圳新移民群体原有语言、文化和人脉给了他们巨大帮助,他们也借此在深圳与全国各地之间构建了庞大的商业贸易网络,深圳商业贸易触角由此得以快速蔓延。

3 深圳新移民群体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深圳房价也与日俱增,这给深圳新移民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的压力。这部分新移民群体在全新的环境,想要一步步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但在深圳新移民群体的发展中,他们面临着生活成本高、入户难度大、社会挑战多等诸多问题。

3.1 生活成本高

房屋是民生头等大事,唯有居者有其屋,方能成为社会的稳定力量。深圳在公共设施完备、交通快捷、楼宇林立的繁荣景象背后,仍有很多低收入人群栖身在“鸽子笼”或狭小、不安全的城中村甚至“贫民窟”中。面对深圳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一平方米的高房价,深圳新一代劳力型移民、部分知识型移民群体只能“望楼兴叹”,连收入不菲的中产阶层和企业家也叫苦不迭,他们辛苦打拼却难以满足住房的需求。从现状来看,深圳新移民的住房状况中租房比例最高,也有部分人选择自购商品房,住单位、学校宿舍等,住房给深圳移民群体工作、生活等带来了极大压力,严重影响生存与生活。因此,新移民群体开始减少相应的群体娱乐休闲和生活支出,未买房的新移民群体中部分人因房屋问题暂缓结婚或暂缓生育等,甚至还有部分深圳新移民群体因深圳房价和生活成本过高,无奈准备去深圳以外地区谋求发展。

3.2 入户难度大

除了安居难,深圳新移民感到困难的另一难题便是户籍问题。深圳的国际性都市地位和高新产业特点决定深圳需设置较高或较为复杂的户籍门槛,我国目前户籍不仅是用于人口统计、登记和管理等方面,同时与就业、住房等各种福利相关联。深圳800多万非户籍移民中,大多数人不能取得深圳户籍,但新移民群体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又离不开户籍制度,因此户籍制度成为深圳新移民待解决的头等大事。深圳新移民只有获得了深圳户口后才能够与深圳市原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保障,获得深圳户籍也因此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深圳新移民的城市认同度、融合度与本身户籍身份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在移民大军中,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深圳新移民拥有深圳户口,那些既无户口又无居住证的深圳新移民群体中大部分感觉自己不是深圳人,有深圳户口和居住证的深圳新移民认同自己是深圳人的比例则相对较高。因此,城市户口(特别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户口)“含金量”非常高。虽然《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中早已有明文规定,符合深圳市政府所规定的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等入户条件便可以申请转为深圳户籍,这让大量渴望成为真正“深圳人”的新移民群体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但是“居转户”政策也存在诸多潜在的条件限制,深圳新移民群体顺利定居落户仍非易事。

3.3 社会挑战多

深圳新移民群体普遍感到在深圳生存压力大,生活质量低。从总体来看,深圳新移民群体的生存压力主要是工作、经济及婚恋这三大方面。其中,男性的压力主要在经济方面,“房子”成为压力的最大来源。女性的压力主要在工作及婚配方面,甚至出现所谓的“三十岁后还单身就是剩女”的恐慌现象。对属于工薪阶层的深圳新移民群体而言,民营企业的经济和工作压力最大,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则次之。另外深圳新移民群体在三资企业经济待遇高,但工作压力较大。深圳新移民群体需要在生存发展、工作生活上适当减压,同样深圳青年移民群体的幸福指数有待提升。

4 深圳新移民群体面临问题的对策

深圳的新移民群体是深圳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深圳高强度的工作、不断飙升的房价、高昂的生活成本等问题使他们难圆自己的“深圳梦”,但他们大部分人仍为了梦想继续坚守,利用技术和积累的资本创新创业。因此,对于深圳新移民群体,应着力解决好他们在工作就业、生存发展、安居乐业、户籍管理等方面的难题,应努力为新移民群体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从而进一步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让他们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同时在优化与完善新移民群体服务的基础上,引导新移民群体顺利融入城市社会,进一步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1 重视新移民的生存发展

受制于城市管理服务的滞后、发展观念的偏差以及相关机制的缺陷,许多深圳新移民群体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青年农民工、“蚁族”等深圳新移民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这些情况不仅阻碍着大批年轻人融入深圳,而且极易引发或激化新移民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甚至可能导致新移民群体的违法犯罪,对构建和谐社会、经济稳定与城市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社会必须要着眼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移民群体健康稳步向前,高度重视他们的民生问题,助其快速有序地融入城市,以此实现新移民群体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4.2 保障新移民的安居乐业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并快速完善人才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制度。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2018年“731”楼市调控后,楼市表现较为平稳,市场趋于理性。针对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人才住房这三种住房,深圳市政府都在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来解决新移民群体面临的住房问题,积极实行廉租房政策,解决阶段性居住困难的现象。住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圳新移民群体住房问题得到解决,生活成本和压力都会大幅降低,亦会将法律争议风险降低。解决好安居问题,与之对应的养老、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也会相应减轻。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并落实有针对性的住房扶助政策,通过相应的政策满足新移民的住房需求,产生城市归属感。

4.3 完善新移民的服务体系

社区是解决深圳新移民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场所。作为深圳新移民群体的生存归属地,社区应以竭诚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新移民群体,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引导工作,以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深圳这座城市。总的来看,深圳新移民在工作上普遍爱岗敬业,在生活中积极乐观,主动参与深圳市的现代化建设,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很多深圳新移民群体表示关注且愿意担任志愿者,力争为深圳做出更大的奉献。可见,深圳新移民群体对志愿活动非常支持。志愿者活动也让深圳新移民群体更加了解深圳、爱上深圳,增强对深圳的认同感及归属感。因此,社区应该开展各类活动让新移民群体融入其中,找到城市的归属感。

深圳新移民群体目前大体呈现复杂并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社区要在深入调查新移民群体所思、所想、所需的,同时建立一套完整且人性化的服务体系,用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多样化的需求[4]。就落实方法来说,“蚁族”移民群体所需的是一个公平且宽松的就业环境,能够公正公平地寻找适宜的工作以及接受必要的就业培训和心理辅导;劳动型移民更需要的是帮助其提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以维权,并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知识型、技术型移民群体(如中高级白领、民营企业家等)应加大对其举荐的服务力度,通过构建平台、提供合作项目等方式为深圳新移民群体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以求建立健全城市新移民的利益诉求和反映民生问题、完善新移民群体的参与机制,促使更多新移民群体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猜你喜欢
深圳移民群体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签证移民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Immigration移民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