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婉婷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课堂问题设计是一项基本功。不同的问题设计对于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层次具有不同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阶梯问题设计更有利于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那么,要如何设计阶梯问题?如何利用阶梯问题将语文学习引向深入?笔者在此浅谈一二,望与同仁们隔空教研,共同提高。
关键词:设计阶梯问题;深度学习;语文
一、设计阶梯问题要关注不同维度的统整观照
语文课堂的阶梯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围绕单元导读、教学内容、课后习题等研究“问法”,以学定“疑”,以学定教。语文教师要先认真研究教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知道要“教什么”,再来思考“怎么教”。为了达到分层设计问题的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课时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针对要解决的训练点,有组织有计划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层次、有梯度地思考。
例如,笔者在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书戴嵩画牛》这一课备课时,起先,笔者按照以往旧教材的备课思路,仅看这篇文言文本身和课后题,所设计的课堂阶梯问题是:1.这篇文言文的生字词你会读了吗?2.把这些生字词送入文本,你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3.这些生字词的意思你懂吗?4.把这些生字词送入文本,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你了解吗?5.意思懂了,谁来讲讲这个故事?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若不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笔者所设计的阶梯问题就只是引导学生依照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来了解大意,学习讲故事和明白道理。这样循规蹈矩地教授,预设的问题虽然有梯度,但是却因为没有把单元语文要素考虑在内而无法突破教学难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在统整关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和学情之后,笔者对设计的阶梯问题进行了调整。调整如下:1.解字读词,自读自悟。请你把文章读准读通。2.借助注释,请你梳理文章大意。3.把握人物,抓住词句,请你围绕牧童和杜处士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展开想象,体会文学艺术之美。3.请你想象细节,转换角色,和同桌一起入情入境讲故事,体会文言文的妙趣。4.再读文本,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体会文言文的理趣。
关注不同维度的统整观照所设计的阶梯问题令教学在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课堂生成更加丰富,同时能把对语文要素的教学落到课堂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该避免碎片化和缺乏指向性,阶梯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应该要围绕课程标准,紧扣教材,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课后问题以及学情等多维度综合考量、统整观照,要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在课堂学习中渗透单元语文要素。
二、设计阶梯问题要关注不同梯度的灵活呈现
老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应当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围绕从低到高、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梯度来设计,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即时反应随机应变调整课堂上抛出的导向问题。
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执教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安慰》一课给人以层层深入,惊喜连连之感,这位老师的课就是遵循了阶梯问题设计的原则,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下面就以这位老师的课为例。
师:(播放一段小男孩哭泣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男孩哭得很伤心!
师:现在你能安慰他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哭。
师:是啊,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原因。(再次播放关于哭泣原因的录音部分)现在你会怎么安慰他?
生1:我会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你下次走路的时候多留心地面,这样就不会摔倒了。我以前也摔倒过,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我的鞋子总是穿反,我把鞋子穿清楚了,就再也没摔过。
生2:我会说不就是摔倒了吗?没必要哭。
师:你更喜欢谁的安慰?为什么?
生:我更喜欢生1的安慰。因为他的安慰更真诚,别人摔倒了会痛,心里已经不开心了。这个时候要温和的安慰他。
师:是啊,那么生1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还有什么优点呢?
生:他还结合自己摔倒的经历来安慰对方。
师:没错,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语调要真诚,还可以结合事例来安慰,将心比心。那么在安慰别人的时候,除了口头语言的安慰,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生:还可以拍拍他,抱抱他,加上动作。
师:你真了不起。现在老师的朋友张老师来到了教室,张老师最近因为头晕失眠不太开心,你要怎么安慰她呢?(张老师上场)
生:哇!张老师,让我抱抱你,可以吗?
张老师:哈哈哈,来来来,抱一下。
生:张老师,你要注意休息,像我妈妈一样,晚上泡泡脚,喝点热牛奶,你会睡个好觉的。
张老师:谢谢你的安慰。
师:咱们在安慰长辈的时候,要懂得礼貌地称呼对方,提建议也是安慰别人的一个好方法。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不断根据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灵活地捕捉与本课相关的交际要点,及时小结安慰的方法,并指引着学生在交际中明白安慰可以用话语和动作两个方式,在安慰他人的时候还要关注安慰的对象,安慰的原因。在课堂上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令课堂阶梯问题的提出显得水到渠成。而这富有梯度的问题设计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参考文献:
[1]嚴华.谁执彩练当空舞——浅谈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2]梁臣剑.问题是学生成长的阶梯[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11).
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阶梯问题设计引导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编号为FJJKXB19-79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