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问题研究

2020-03-13 13:49:00汪姝辰湖南师范大学长沙410081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电子书出版社

●汪姝辰 (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 410081)

近年来,高校读者对于数字资源尤其是电子书的需求已远远超过了纸质图书,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采购经费也逐年增加[1]。物理空间受限、借阅率亟需提高、读者阅读形式正发生改变等因素使电子书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然而,各大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与推广电子书资源的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1 电子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量少质低

传统的电子书馆配商规模有限,数据更新缓慢。以国内最大的电子书馆配商超星公司为例,其扫描的都是已出版的纸质旧书,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而拥有完整版权、以新版电子书为特色的方正电子书,目前也仅有220余万册可供阅读,可全文下载的有68.9万册,可试读的有183万册,支持移动阅读的有17万册,外文图书5 000 多种。这样的藏书规模只相当于国内一个中小型大学图书馆,而且其电子书资源大多未经筛选,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保障高校的教学与科研[2]。

图书出版社掌握了大量的图书资源,图书馆对于高质量的电子图书有强烈的需求,可是,这“一供一需”的两只手却没有真正握在一起。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三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没有理顺。首先,电子书的出版成本较高,而电子书价格又远低于同版本纸质图书,过低的利润率导致出版社不愿将过多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电子书的出版上。第二,图书馆在电子书库建设中,急需高质量的学术类图书资源,但由于学术类图书的专业门槛高,产出与阅读难度均高于休闲类图书,使得出版社市场回收周期长、效益低,影响了出版社出版学术类电子书的积极性。第三,馆配商无法提供高质量的电子书资源,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通常以捆绑销售的方式,将良莠不齐的电子资源打包销售给图书馆。

虽然出版界“纸电同步”的呼声很高,这本是出版社实现转型升级的好机会,但大多数出版社迟迟未见行动。主要因为:第一,“纸电同步”必然带来出版社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的全新改变,这对于业已发展成熟的传统出版社而言,可能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第二,电子版权等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仍未从法律层面根本解决,传统出版社心存顾虑,无法坚定地迈开转型升级的步子。

以上各种因素叠加,使市场上的电子图书特别是优质电子书的出版数量远远低于纸质图书,大量优质的纸质图书也没有对应的电子版本。

1.2 版权存疑

电子书的版权问题由来已久。2007年,400余名学者联合起诉超星公司侵犯著作权。随后,又不断有类似事件爆出。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供应商,超星通过纸质书电子化的方式,将更多的纸质资源发布在网络上,这本身是一件有利于文化传播的好事。但是,由于部分图书尚未得到作者的授权,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多采用打包购买电子书数据库的方式采购电子图书。因为书目较多,图书馆无法逐一核实每本电子书的版权。理论上讲,图书馆并没有审查电子书版权归属的法定义务,但如果在购买合同中没有明确的免责条款和馆配商的承诺协议,一旦出现版权纠纷,图书馆往往也要承担部分连带责任。另一方面,因不同国家的法律条款不同,一旦买到国外存疑版权的电子书数据库,往往需要依据国际条约或双边协定解决,图书馆将面临高额的诉讼成本,被判违约或侵权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图书馆的版权风险还来自于其他方面。例如,部分图书馆为了丰富电子书馆藏,把版权不明的免费资源随意链接到网站上供读者使用;一些图书馆将纸质馆藏交由中间商电子化,中间商利用数字化的元数据牟利,从而间接侵犯作者版权等。

1.3 格式壁垒

目前国内电子书市场上,电子书格式种类繁多,几乎大的电子书平台服务商都开发了自己的电子书格式,如方正阿帕比的CEB格式、书生公司的SEP格式、超星公司的PDG格式、国家图书馆的NLC等[3]。但市场缺乏标准化的建设规范,这给电子书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电子图书出版商为了保持其独特性,使用特有的电子图书格式,配置了不同的阅读软件或阅读器,读者在阅读不同平台的电子图书时,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极大地影响了电子图书的使用效率和读者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不同设备、软件和平台间无法兼容,出版商在DRM(数字版权管理)方面使用不同加密算法,无形中为图书馆电子书服务设置了障碍。对于图书馆而言,多种格式并存也使信息存储变得复杂[4]。

1.4 服务缺位

尽管高校数字阅读人数在快速增长,但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一部分读者暂未养成数字阅读的习惯,另一部分读者偏向于阅读休闲类电子图书,而不习惯阅读学术类电子图书。

有一个关于高校学生对电子书的认知、使用和态度的调查显示:27.53%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电子书的获取利用,24.15%的被调查者不清楚图书馆是否提供有电子书,44.6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被调查者认为,电子书数据库之所以利用率低,与图书馆的宣传、引导、培训不足有很大关系。读者对于电子书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到电子书的使用频率与效果[5]。

同时,许多高校对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本科生直到毕业都未曾使用过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对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更是一无所知。

图书馆内部运行机制的诸多问题也导致电子书服务缺位。不少图书馆各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与交流,例如,采购部门购入了优质的电子图书,宣传推广部门却没能及时告知和推荐,当学生咨询一线部门时,又得不到正确、详细的解答。这种“九龙治水”的局面影响了电子书的使用效率,往往是图书馆有资源,而读者却无法快速、便捷地获取资源。

2 电子书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

2.1 多方协同发力,提升电子书上架品种

推进“纸电同步”,让好书新书及时上架。“纸电同步”是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的多方共赢,也需要多方共建。面对新形势,出版社要加快自身转型升级节奏,用优质的电子书资源迅速打开市场,形成“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产业链条,助推“纸电同步”在出版行业生根落地;另一方面,加强与电子书馆配商的业务合作,用好的产品、好的口碑赢得利润空间;最后,要积极探索出版社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共同进步,在市场竞争与商务谈判中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6]。

电子书馆配商作为连接图书馆与出版社的中间桥梁,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图书馆对优质电子书资源的迫切需求,将图书馆的需求转化为出版社提供优质电子书的源动力;另一方面要完善数据库建设,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平台服务,在起到桥梁作用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

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图书馆,是出版社“纸电同步”的受益者。一方面,图书馆要力争更多的资源建设经费,向出版社和馆配商展示购买优质资源的实力和诚意。另一方面,要优化采购模式,将有限的经费向需求量大的、优质的电子图书倾斜,向出版社和馆配商发出积极的信号。可借鉴美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采用的组合采购模式,即利用核准计划为主,租赁模式和按需购买模式相结合:利用核准计划采购新出版、一级/重点学科相关和特定的书籍,建构本馆可持续成长的馆藏;使用租赁模式建构性价比最高的书籍种数,最少的预算获取最多可使用的书,并弥补核准计划所采购的专业书籍无法反映其他学科读者的需求;采取按需购买模式使用弥补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并保持微小比例,维持弹性以服务特殊专业需求[7]。

适当开放权限,增强电子书流通。建议馆配商适当放宽对购买方的资质要求,在不涨价的前提下,允许图书馆联盟采购电子书。同时,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合作,借鉴美国等先行国家的电子书馆际互借经验,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电子书的馆际互借业务,推进电子书资源的共建共享。

委托加工,加快经典图书电子化速度。图书馆可以委托具有加工资质的企业将本馆经典图书电子化,并与委托加工方签订授权协议,防止元数据的流失或变相的商业化。出版社可以和图书馆合作,把原有馆藏的优质图书资源重新设计,在确保版权无争议的前提下,作为新的选题资源出版或再版。

2.2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避版权风险

遵守法律法规。图书馆要对未经过著作权人授权的免费电子书资源进行清理审查,设法联系到著作权人,获取作品转载授权书,并按照《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的标准支付使用费。对无法找到著作权人但仍需使用其作品的,可向政府版权机构报告,按《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的标准将使用费(稿酬)交存到版权代理机构(中国版权代理总公司),以此达到使用作品的目的。对馆藏意义不大,且无法联系到著作权人的资源,可以考虑剔除。

明确合同条款。图书馆在购买国内电子书时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免责条款及适用范围,同时与馆配商签订承诺协议,以避免日后因使用含有侵权内容的数据库而卷入版权纠纷。对购买的国外电子书数据库,图书馆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版权纠纷发生时适用的法律和解决方式,并尽量熟悉协议约定的法律管辖地的法律法规,提前做好版权纠纷应对预案。

加强版权教育。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读者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部分盗版资源。但是,网络盗版资源质量低劣,不仅影响读者的正常使用,更严重侵犯到出版方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属于违法行为。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理应肩负起版权教育的责任。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将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纳入常规工作,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入馆教育等环节加以宣传普及。

完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图书馆作为知识购买方,很容易陷入版权纠纷。建议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电子图书的法定呈缴制度、版权延伸性集体许可制度,以及其他符合图书馆公益服务的版权例外制度[8],规避图书馆自身的法律风险。

2.3 打破格式壁垒,建立一站式检索平台

标准化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子书也不例外。要大力加强电子书资源整合,实现跨平台检索,实现任何来源、任何格式的电子资源, 皆可不依附于特定平台,读者可采用统一的阅读器阅读本馆所有电子图书资源。例如,将所有数据整合到已有的OPAC(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系统中, 实现基于网络的借阅服务。在购买电子图书时,可要求馆配商提供符合本馆要求格式的电子书元数据,从源头上着手标准化建设。建立一站式资源发现系统,加强常用电子书平台如超星、方正Apabi、书生、Springer、Mylibrary与电子书检索系统的整合,实现读者对电子书的跨平台检索。在此基础上,借阅平台可支持多种资源的统一发现、个性化排序以及读者荐购等功能。

此外,可借鉴美国图书馆的做法,与出版商、馆配商协作开发电子书在线借阅平台以及无DRM限制的书库,使读者可以一站式检索所需图书,在不同数据库间自由切换,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电子书。

2.4 完善电子资源服务,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合理配置电子书资源,增强馆藏可用性;尽量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选购内容可用性强、定价合理、符合馆藏建设目标的电子书平台。要合理分配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采购,达到二者的优势互补,加大学术类图书的采购,更好地保障科研与教学。

开展培训与引导,加强电子书的宣传推广。有条件的图书馆可配置移动电子书阅读终端,举行各类读书活动,培养读者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同时,各部门应形成合力,让图书馆成为提供电子书服务的有机整体,真正实现每本书都有读者,每位读者都能找到想要的电子书。

3 结语

数字阅读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图书更是蓬勃发展。电子图书的发展不单单是某个行业、某个个体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与支持。图书馆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中心、数据中心、读者中心的优势,从电子书需求结构改革上持续发力,为推动电子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电子书出版社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学与玩(2017年5期)2017-02-16 07:06:30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新书目(2014年7期)2014-09-19 20:45:40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