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与管理实践
——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0-03-13 08:22袁玉红张春梅伏安娜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复旦复旦大学图书馆

●王 乐 袁玉红 张春梅 伏安娜 薛 玮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1 引言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分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类事件、事故灾难类事件、公共卫生类事件,以及社会安全类事件四类[2]。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疫情结束后,图书馆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书馆的应急响应展开了集中研究和讨论,以医学图书情报人员为主力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逐步拓展到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领域。时隔17年,在数字资源和网络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积极地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有效地管理和运作图书馆各项业务,更有特色地推进图书馆工作,引起了图书馆员、特别是图书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2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色工作实践

据CNKI文献调查,有关图书馆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服务与管理这一主题自SARS疫情结束后引起业界关注。从主题上看,已发表文章主要聚焦在相关机制、对策研究和服务内容探讨,缺乏事件发生期间图书馆的具体举措和案例,多为事件发生后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从研究机构来看,此前未有波及广泛的公共卫生事件,多数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并未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这一主题的关注方仅以医学类图书情报机构为主。2020年2月,在全国全面开始的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返岗不返校,在所属高校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因时制宜,远程开展管理和服务工作,着力为学校教学科研这一中心工作提供支持[3]。据复旦大学图书馆于2020年2月25日对京津、江浙沪地区12所高校图书馆所作的调研,各馆在疫情防控期间虽全部闭馆,但都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在线服务和电子资源服务。所有12家图书馆均积极扩展电子资源校外访问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密集推送系列信息等;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还借机强化阅读推广服务;大部分图书馆均在图书馆主页设置专栏汇总信息;此外,还有多家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或者群发邮件的方式保持与读者的信息沟通,浙江大学还将图书馆热门信息通过学校办公网,校公众号、校报转发等更多渠道让师生知晓,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通过一些个性化的举措,加强信息沟通,提升在线服务。同时,各馆还通过已建的教参平台和集中数字化,或加急试用、采购电子教参资料等灵活举措进行教学支持。

复旦大学图书馆在疫情期间,除了重视各馆普遍关注的上述服务外,还从不同视角做了其他应急工作的探索。包括:对外服务的同时,也关注图书馆自身发展;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还注重专题资源建设;除关注本校服务,还立足复旦,服务上海、服务社会。鉴于支持学校教学科研是各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各馆都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精力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服务,本文对此内容不做重点说明,仅从前文所提图书馆自身发展、专题资源建设和服务社会三个角度,选取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复旦大学图书馆所开展的特色工作,加以详细阐述。

2.1 自身发展与对外服务并重——图书馆发展规划调研项目

疫情期间复旦大学图书馆依托电子资源和网络服务,满足师生大部分教学科研需要。同时以特需特办、急事急办为原则,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贴心高效传递文献等举措为读者提供包括纸质资源在内的更全面的文献支撑。

在倾力服务读者的同时,为降低疫情对图书馆整体工作的影响,延续图书馆员一贯的精神面貌,复旦大学图书馆还对内关注自身发展,注重谋规划、练内功。通过发展规划调研、内部工作梳理以及个人素养提升等,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养精蓄力。在个人层面,鼓励馆员参加各渠道网络业务培训/报告,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工作技能;在部门层面,开展制度、规则梳理和修订,开展积压问题清理;在图书馆层面,启动面向“十四五”规划的图书馆发展规划调研。

(1)项目意义。2020年是“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收官之年,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疫情闭馆期间,部分工作暂缓,为制定战略规划,开展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综合性背景调研提供了时间及人员等客观保障。一方面,在居家松散办公的情况下,借发展规划调研,凝聚人心、保持战斗力;另一方面,对复旦大学图书馆提升自身未来业务创新活力、丰富复旦大学图书馆“十三五”规划评估反馈体系、指导制定“十四五”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内容。调研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并结合文献研究热点、国际图书馆行业主要组织所发布的重点趋势,梳理出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战略落实情况及未来工作方向,把握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及业界整体发展脉络。此次发展规划调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第一,国内外近三年文献调研。基于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文献调研,广泛搜集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综合运用SATI4.0、Ucinet6.0、SPSS20.0等工具,以可视化形式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相关学术文献。立足于学术论文的角度,整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研究热点。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内容,将学术研究热点与复旦大学图书馆实际业务发展直接关联,寻找工作突破口,从根本上为复旦大学图书馆新一轮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学术理论支撑。

第二,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调研。战略规划的内容直接反映了大学图书馆在特定发展环境下的战略重点[4]。在综合考虑世界排名、地域分布、馆际合作等要素的前提下,项目团队确定32所国内外知名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其图书馆官网获取战略规划及组织结构作为研究样本。

调研从文献内容本身出发,提炼出32所大学图书馆2016年—2020年间的关键信息,总结国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模式及目标体系,分析实际业务工作侧重点及逐年落实情况。通过与32所大学现实业务的横向对比,帮助复旦大学图书馆更全面地评估“十三五”规划期间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完善发展策略,从实际业务方面保障了“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第三,业界重点趋势报告调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外图书馆趋势报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具有启示作用。项目团队调研国际有代表性的大学图书馆/研究图书馆组织于2016年-2020年间发布的趋势报告及战略规划,对近30份报告中所涉及的整体环境评估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重点梳理。调研机构包括国际业界组织:IFLA(国际图书馆学会联合会)、OCLC(联机图书馆中心);区域或国家业界学协会:LIBER(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SCONUL(英国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ACRL(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CARL(加拿大研究图书馆协会)、CAUL(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委员会)等。

经过调研,已初步形成《基于文献调研的高校图书馆热点研究领域报告》,梳理《部分大学图书馆联盟发展趋势列表》,后续将完成《32所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解读》,并在各报告基础上,提炼汇总,为复旦大学图书馆“十四五”规划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2 资源建设与读者服务并行——“战‘疫’中的复旦”专题特藏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投身疫情防控。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冲锋在抗疫第一线,其他人员也立足岗位以不同方式抗击疫情,产生了大量疫情防控相关资料。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服务中心,承担服务教学科研的职能,也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文化历史传承中心,理应承担起收集、保存本校重大事件相关文献的重要责任,在数字时代,尤其需要对转瞬即逝或易被官方所忽视的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因此,为了记录复旦人在这次重要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精神和担当,图书馆启动“战‘疫’中的复旦”专题特藏项目,多角度采集、整理、保存及适时发布复旦大学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所产生的各类型、各途径原始资料,尤其关注容易被忽视,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且有一定采集难度的原生数字资料。

(1)项目意义。 “战‘疫’中的复旦”专题特藏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文献资料和档案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无论是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或是有影响力的重要学者,亦或是普通的师生校友都在疫情期间立足岗位,贡献各自力量。该专题特藏将有关文献资料收集起来,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复旦人在重大事件中的精神面貌,为后辈学人树立榜样,是传承校园文化的生动素材。

及时记录和保存复旦人抗击疫情期间的文献资料,抢救性地收集和保存原生数字资料,系统地汇集和组织分散各处的有关复旦人抗疫的文献资料,为公众了解和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及相关事件提供原始信息源。

(2)项目内容。“战‘疫’中的复旦”特藏资料涵盖范围力求全面,资料采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复旦官方资料;来自复旦人的各类文章、日记、手稿、实物、照片、视频和电子文件等各类原始资料;专门为抗击新冠疫情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和摄像等艺术作品;各类题材的抒发感怀的诗、文创作;教师网络授课资料、师生往来书信、学生听课笔记等。

图书馆从几个方面考虑征集目标:一是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这次抗击疫情的直接参与者,有着直接的体会和感悟;二是有影响力的重要学者;三是在校的每一位师生学者;四是学校的各类学生组织、社团;五是学校各二级单位、组织机构等;六是广大的海内外校友、团体等。图书馆希望能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层面完整保存和收藏关于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

为了尽量全面地获取相关专题资料,项目工作组采取多途径、点对点、点对面的联系方式,与各级组织机构、师生校友取得联系。

与学校党政机关联络。获取学校在抗疫期间发布的学校的方针政策、活动安排等各类文献资料。

与各大附属医院联系。疫情暴发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共派出了497位医护奔赴湖北抗疫一线,学校在沪的多位医学专家亦积极发声,亲自参与救治,及时总结经验向全世界分享。目前已整理保存了复旦大学及附属医院官微、各大媒体关于复旦大学医学专家、援鄂医疗队的新闻报道、视频及照片等,可以完整记录学校医护扶危渡厄、防疫抗疫的全过程。

与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联系。按照学校网站公布的杰出人才列表,点对点的与这些院士教授等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获取他们在这段特殊时期相关的文献资料。

与主办活动的各级组织机构联系。在抗疫期间,复旦大学不少机构都组织了内容丰富的活动。例如,学校举办的“笔墨寄情,丹青助力——复旦人用书画为抗‘疫’加油”活动;退休教职工管理委员会举办的“燕曦翰墨抗疫 共迎春暖花开——我校离退休书画爱好者积极助力抗击疫情”活动;老干部工作处举办的“复旦人抗‘疫’ 诗作竞风流”活动;团委组织的“学生和武汉白衣天使隔空对话”活动等,都是通过复旦人手中的笔墨,用文字、书画等形式礼赞英雄故事,记录抗疫行动,展现了复旦人心系天下的才情、众志成城的决心和为抗击疫情贡献笔墨的力量。通过与这些活动的主办单位联系,有主题目标的收集到抗疫题材的文献作品。

与网络上有公众影响力的师生、组织团体联系。不少学者有个人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对社会事件较为关注,发声较为积极,还有不少学者在喜马拉雅等平台开通了课程、拥有广大的受众,这些学者所属院系、领域跨度广泛,是征集对象的主体。比如部分学者参与了“学人疫思”、疫情期间经济等方面的讨论。

针对学校组织团体,逐个翻阅所有名字带“复旦”的微信公众号,搜集疫情发生以来与疫情相关的推送,整理挖掘出对应的组织主体和涉及到的个人,以便进一步的文献收集。

与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校友联系。有很多的校友在疫情发生后,积极行动,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图书馆也积极挖掘这部分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与相关校友联系,征集到他们在抗击疫情期间的各类文献资料。

除了主动出击,多途径、点对点、点对面的与相关组织单位机构、师生校友联系,项目团队还设计制作宣传海报,诚意邀请每一位复旦人能够捐赠相关的文献资料给图书馆。在复旦图书馆的官微上接连不断地推出抗疫期间的令人感动的医护前线的故事,宣传图书馆征集文献的意愿,与读者互动,表达图书馆的初衷与想法。

目前已根据制订的元数据规范进行原生数字资源(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资料系统采集。此外,已经征集和接收手稿、照片、视频、诗文、教案、笔记、日记、书信等多类资料,采集和征集工作仍在进行中。疫情结束后将考虑以平台形式发布,并择期举行主题展览。

2.3 服务本校与服务社会并举——“‘疫’期研学”项目

为支撑学校远程网络教学、在线科研需求,各高校馆均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服务本校师生,复旦大学图书馆也不例外,包括:主动拓展新渠道,使校外电子资源访问更便捷;积极整合资源,使教材教参服务更全面;全额补贴文献传递服务,全力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全方位嵌入教学环节,多渠道宣传图书馆相关服务;发挥数据服务优势,在线支持教学和科研。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除了服务本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等学校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5]。在本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特殊时期,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数据研究所作为集服务、研究职能于一体的二级机构,以“‘疫’期研学”为主题在服务上海地区其他高校、服务社会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1)项目意义。为更好地支持高校师生足不出户安全开展学习和科研,复旦大学图书馆从学术资源、数据服务、数据平台和数据素养等多个维度推出系列专题活动,支持复旦大学师生“延期不停研,停课不停学”。同时,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结合上海市科研领域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要求,依托慧源上海教育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发动上海地区高校共同推进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为上海地区高校师生疫情期间的科研教学提供支持。

(2)项目内容。开放获取学术数据资源推介。为更好地在疫情期间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数据资源支持,复旦大学图书馆对复旦大学人文社科数据平台积累的高价值学术数据资源进行集中推荐,包括复旦大学社科数据平台的长三角社会变迁调查数据集、上海实有人口数据、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联通信令数据、上海市轨道交通数据、银联POS机刷卡数据,复旦大学东亚语言数据库、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数据库、复旦大学地方志数据库、复旦大学民国书刊数据库等。对上述高价值、高质量资源进行整理,通过微信等线上平台开展专题推介,让更多的校内外用户知晓和了解相关资源,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学术训练营数据素养系列课程。受疫情影响,线下数据素养培训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图书馆积极探索线上培训模式,基于2019年“慧源共享”首届上海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学术训练营中录制的数据素养系列培训视频,进行重新剪辑和编排,形成更适合在线学习的数据悦读系列课程,每周更新一期,通过上海地区多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共同推广。目前,已推出多期数据素养课程,“疫期研学”专题活动吸引了校内外近1 500名用户在线观看。

推出数据素养在线公开课。为更加丰富图书馆的数据课程资源和数据专家储备,图书馆积极推进与第一财经等知名平台的合作,一方面合作获取对方已有的公开课资源,开放作为线上公开课,另一方面邀请数据专家,结合相关数据平台已有数据和即将启动的第二届“慧源共享”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围绕数据研究方法、分析工具等,策划开展在线课程。

推动上海市高校学位论文可信共享。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复旦大学图书馆作为主要参建单位的慧源共享教育资源服务中心,拟根据图书馆的责任和角色,结合域内共享项目计划,在近期加紧推动全市高校学位论文的共享服务工作。此项工作基于2020年初对域内高校特色资源和学位论文资源现状、共享意愿等的调研,依托上海高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推动沪上高校学位论文库在线全文开放共享与服务。

目前已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来自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图书馆领导和专家远程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了上海地区高校包括学位论文在内的优质学术资源共建共享等内容,后续将稳步推进。

3 结语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图书馆的运行方式、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各项服务和管理如何不囿于原有框架,如何应时而变,如何从深度上、广度上加以拓展,需要图书馆人边实践、边思索、边总结。

复旦大学图书馆的上述特色实践是在图书馆核心业务之外的探索,其总体意义在于减少、降低重大事件对图书馆工作和发展的影响;拓展图书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为;提升图书馆的显示度,彰显图书馆对于所属大学、对于社会的更高价值。

(致谢:陈永英、薛菘、张敏、史卫华、叶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复旦复旦大学图书馆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图书馆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
去图书馆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