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概览

2020-03-13 02:25:22
工会理论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零工劳动者劳动

现代经济探讨 2020年第10期 张毓龙、刘超捷:《灵活就业群体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新探》资本空间修复示范效应促进劳动关系灵活化形成不可逆转趋势。国内劳动力市场供需特殊性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业态的空前繁荣,推动非标准化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成为劳资双方的共同需要和选择。而处在法律规制的劳动关系边缘的灵活就业群体,亟需基本的劳动保障政策关照。沿袭传统路径将多元劳动关系标准化,在提升灵活就业者“安全性”的同时,也将失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魅力。因此,需要创新劳动关系治理理念,聚焦解决灵活就业者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创新工会基层组织制度推进新型集体劳动关系形成;创新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维护灵活就业群体权益。以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统筹劳动者就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年第9期 魏巍、冯喜良:《零工经济中的工作关系研究与政策优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在保持社会安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互联网快速匹配劳动力供需方的“零工经济”也得以加速进化,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本研究在明确零工经济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学科的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用扎根理论深入分析零工经济中工作关系的新变化;同时,结合邓洛普的系统理论构建零工经济工作关系系统静态模型,并通过有序回归方法进行量化,弹性计算各个要素对于工作关系评估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影响,消费者的主体作用,劳动者对于安全健康、收入的重视,对于工作乐趣、灵活性、话语权的偏向等都会对在线零工对于工作关系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未来应通过明确平台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提升外部政策环境的正向体验;设立“平台职业互助金”,推动平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措施落地;成立平台企业行业协会,加强三方机制的调节作用等,从而优化工作关系,保障零工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人民论坛 2020年第9期 胡澎:《日本老年雇佣制度的经验与启示》日本的老年雇佣政策,具有审时度势的渐进性与阶段性的特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再就业呈现出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流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流动、从全日制就业转向非全日制就业或自营业流动的特征。面对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我们要积极构建和完善老龄化的制度设计、政策体系,给予老年人更多择业空间,让老年人凭借自身专长,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找到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学术界 2020年第8期 李雄:《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治理的重大转型》劳动关系治理极具现实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法治理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中心议题。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正面临新技术、新业态、灵活就业与数字劳动等合力下的重塑,劳动关系治理面临“破窗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劳动关系治理指明了新的历史方向。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治理已经深刻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重视、发现并激活劳动关系中蕴含的积极力量,实现劳动关系治理应有的生产性功能与治理效能,是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治理需要突破的一大核心课题。在如何推进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治理的问题上,既有方法论层面的探索,也有我国劳动关系治理自身发展逻辑和战略布局。新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治理亟待实现四个重大转型:治理目标转型、治理理念转型、治理任务转型、治理体系转型。

宏观经济研究 2020年第6期 唐聪聪、杨伟国、王非:《中国去产能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根据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情况提出的新政,而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任务之一的去产能思想和实践早已有之。本文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计划)”纲要为主,梳理去产能政策并归纳界定历年去产能政策影响的重点行业。在此基础上,将去产能政策的重点行业和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进行匹配,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从劳动者个体微观层面出发,运用Logit回归等实证分析方法,剖析去产能政策对不同行业内劳动者的工作变动,就业结构转换和失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去产能重点行业内的劳动者在进行工作转换时更多地流出到采矿业,制造业与建筑业等去产能重点行业以外的行业,同时,去产能重点行业内的劳动者相比其他行业劳动者在结束第一份工作时更多地转为失业状态。通过对历年去产能政策重点行业内劳动者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为去产能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也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指导。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年第6期 聂琦、张捷、彭坚、毕砚昭:《养精蓄锐:工间微休息研究述评与展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身心疲劳正成为职场人士面临的棘手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职场疲劳问题,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将受到破坏性影响。工间微休息作为工作场所的短暂间歇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员工疲劳,帮助员工兼顾幸福与绩效。工间微休息是一种短暂的、形式多样的、与工作任务不直接关联的工作场所休息。为推进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系统认识,本文辨析了工间微休息与任务中断、工作场所网络闲逛的区别;以资源保存理论、努力恢复模型与自我损耗理论为基础,从时间取向研究视角评述了工间微休息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与发生时点的影响结果,从内容取向研究视角评述了工间微休息活动类型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最后,对工间微休息的形成机理、影响结果及中介调节机理做出了展望,并提炼出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本文能为国内学者把握工间微休息研究的当前脉络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同时,有利于管理者正确认识工间微休息,并指导员工有效进行工间微休息。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0年第5期 李静:《危机中的制度空间:重大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的特殊调整研究》重大疫情下,国家对劳动关系深入介入,劳动关系的私法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行政管制程度提高。新冠疫情下劳动关系的特殊调整也需要坚持法治化原则。在劳动关系的维持上,要强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同舟共济,在冲突中兼顾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在劳动法中协调和处理好行政强制措施和劳动合同之间的关系,建议引入劳动中止制度。对于疫情期间的劳动报酬方面,不宜将财政责任全部推给企业,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做法,考虑专门财政拨付,对企业因此发生的工资成本予以补助。宜从宽界定重大疫情中的“工伤”认定,以此来减缓劳动者在特定期间所承受的特定劳动风险和损害。

猜你喜欢
零工劳动者劳动
整合发力,打通零工市场发展“最后一公里”
人力资源(2024年5期)2024-06-19 10:38:51
“零工市场”是稳就业促发展的好牌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28
“零工”经济有何利弊?
英语文摘(2019年7期)2019-09-23 02:23:18
“零工”开启工作新时代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2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