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洋 栗 尧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 401520)
随着2009年互联网金融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的发展,以P2P贷款平台、分期付款消费平台和电商平台贷款为主要的校园网贷平台形式,成为高校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资金索取平台。但是因不良校园网贷引发的各种负面效应,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可作为高素质群体的大学生,很明显存在金融态度不端正,做出了带有高风险的金融行为,最终酿成金融惨剧,这也间接表明高校大学生缺乏金融素养,金融素养的培养靠金融教育。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该从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金融态度以及校园网贷运营模式入手,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根据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在提升培育大学生金融素养方面上提出新举措。
校园网贷是指金融机构为缓解高校大学生求学中出现的资金困难,向其提供的一种信用借贷服务。但本是合理合法的信用借贷业务却演变成为不良的校园网贷,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校园网贷本身业务特点上来看,首先是门槛成本低,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注册身份信息,不作任何的信用评估和担保,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即可办理。其次是借还灵活快捷,放贷和还贷只需要向受众客户收集相应简单信息后,即可通过平台索还借款。第三就是推销宣传的诱导,培养相应的校园代理,让其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特点进行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宣传诱导,从而吸引和刺激大学生的贷款欲望。
从国家金融行业监管方面来看,金融监管机构在校园网贷行业中存在薄弱现象。一方面在于国家对校园网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校园网贷平台在业务经营中可以逃离规避法律法规约束,使其游走在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从而使校园网贷平台可以肆无忌惮地开展变相的贷款业务,比如高利贷、裸贷、培训贷等。另一个方面在于金融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行两会”的监管模式机制下易造成监管力量分散,不易形成监管合力,从而使校园网贷平台钻监管空子。最后就是在于对如何规范和管理校园网贷缺乏全面的认识,不过在2017年5月27日由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后,取得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从家庭和高校的教育引导方面来看,第一,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教育起着最直接的作用,但部分父母往往把关心关爱当做一种金钱给予,容易造成孩子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第二,高校是集管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方面高校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以金钱观、消费观、理财观为内容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高校环境也日趋变得复杂,主要体现在校园销售宣传广告甚多,大学生们容易受到广告效应诱导。
从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第一、不端正不理性的金融态度,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畸形消费心理、过度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不足。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着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盲目从众、追风炫耀、超前消费的不良社会风气,这就导致大学生形成了生活费与消费额实际差距,从而不得不选择校园网贷满足消费需求。第二、缺乏相应的金融学科知识,主要表现在金融素养的缺失,根据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也就不同,但金融素养与理性消费成正相关关系,反之亦然。第三、金融法律防范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校园网贷风险意识不足,并未实际阅读和理解贷款合同以及贷款合同存在的法律效力,这就对校园网贷利率认识存在盲区。
金融素养体现的是一种金融行为能力,即个人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根据实际财务状况所做出的相应行动能力,也就是金融认识能力和金融决策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时,其金融素养受到不断考验,这也对金融素养提出一些新要求。第一,以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为主,来提升金融素养质量。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金融知识又是现代生活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而金融素养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第二,规范金融行为,以此提高金融技能水平。学习金融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金融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好的金融行为习惯,为适应复杂的金融环境做好准备。第三,将金融安全提升为金融素养的最终目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是大学生进行金融行为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不良校园网贷的恶性泛滥需要把金融安全问题重视起来,而培育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目的也正是保护大学生的资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在金融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其问题核心在于培育的实效性,即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金融素养的培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注重的一种思想道德、能力水平、身心健康的培育,在高校中,除了金融学类专业的大学生是在系统性的学习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只能间接通过其他形式,如校园学术讲座、主题班会、社会活动、网络新闻等,来粗略学习金融知识和认识金融风险。此外,尽管在培育的形式上日趋多样化,但培育效果的目的性没有充分体现,使得培育过程成为有名无实的形式,没有真正调动起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从目前新闻媒体持续爆出的不良校园网贷事件就可看出,大学生的金融素养培育效果仍需继续加强。若要在大学生金融素养培育过程中起到实效,不仅需要在实施方式上下功夫,还要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金融素养的培育是国家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自身思想意识息息相关。
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归根结底是掌握和应用金融知识,其前提在于端正金融态度和学习金融知识,通过学校课堂、网络媒体、社会实践平台,重点加强自身资金管理和信用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要认清自身的实际消费水平,厘清自身的消费需求,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做到生活费与消费额成正比;要学会资金理财规划,可以把资金按照三级阶梯进行归集,第一阶梯:日常生活伙食和用品费;第二阶梯:学习资料费;第三阶梯:结余资金存入银行;要减少使用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超前消费的网络支付工具,最好是能够设置限额或者不使用。在信用管理方面,要注重保护个人金融隐私,金融隐私即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资金账户信息、网络支付信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机构会全面掌握消费者信息,而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并非全面,所以就会使大学生难以掌握金融产品的真实性,一旦发生不良信贷,个人信息也会呈现在信用管理系统中,将会影响未来信用交易。所以在注重信用管理下还应弄懂弄通金融法律法规,认真阅读交易合同,提高金融分辨能力,以此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育效果的提升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因此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金融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在家庭教育中,监护人教育责任要勇于承担起来,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实际技能训练、让他们能够独立认识金钱和管理金钱,积极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了解他们在校的经济生活情况。在高校教育层面,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高校可在这三种教育的基础上先重视金融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上增加金融价值观念培育和开设金融知识相关的选修课,形式上开展以金融社团、金融讲座、金融知识竞赛、金融师生交流会等多样的金融活动,同时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家长联系、创建家长群进行不良校园网贷案例宣传,让家长也受到重视。在社会教育中,规范金融机构运营体制,营造和谐的金融交易环境,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化,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条例,搭建社会与学校金融活动的相关衔接平台,注重校企合作,如请银行、证券、信贷等金融机构到校宣传教育。
校园网贷的初心是为了帮助因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学业或正当行为创业的大学生,但一些机构却利用大学生金融意识不强的弱点进行获利,给大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随着高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正稳步提升。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2019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Y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