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御医力钧

2020-03-13 05:00黄以胜
闽都文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御医鼠疫显微镜

黄以胜

1968年念小学四年级的我,在舅父家翻箱倒柜,偶然发现了一沓旧书信,不知里面写什么,就拿给我父亲解读。原来这是一封在京城当官、给皇帝看病的太医力钧写给我太叔公吴礼尊的信。吴礼尊是力钧儿时的伙伴、同期秀才,由于农村识字人少,力钧到北京后,只和吴礼尊有书信来往。力钧在信中说:“田山再便宜宁可少买,念书再困难也要多读。”又说,“拳头再大不过墙,笔杆会尖能过洋。”他在信中还教我太叔公用松针治疗夜盲症。当时我还无法理解那两句名言的真正含义。

每当我不想念书或与他人争吵时,父母都会用这两句名言来鞭策教育我用功读书,并说力钧小时候用捡橘子皮换来的钱,去买书读,用木条当笔、以地当纸来练习写字,就是靠这种勤奋求学、励志成才的理念,才从这山沟沟里走向京城的。还说当医生是最好的职业,不管什么年代,都会有口饭吃。温饱问题还未能解决的我,开始对御医力钧产生了好奇和敬意,梦想有一天能够离开贫穷的乡下,到城市去工作。从此我对读书也产生了兴趣,开始用功读书了。

力 钧

恢复高考后,我考入了福建卫生职业学院检验专业。1979年暑假过后,我从老家带些地瓜粉等农副产品,到福州南营锦巷吴家大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白云芹漈吴氏家院,现为福州大洋百货)黄嫩妹家。她是我白云宗亲,已70多岁,菜姑(不入寺庙的尼姑)五保户,又患有白内障,视力不好,生活非常困难,经常得到我父亲的接济。由于我学校离她家近,经常帮她挑水、做卫生,并发动一些同学给她送些粮票。我还经常到东街口我父亲的建筑工地上,捡些废木料给她当柴火烧。也许是出于一种感激,当她知道我是学医的,就拿出一个精制的木箱给我看,说:“这是老家芹漈人在北京当太医的力钧,给病人看病的一个‘机器’,他去京前寄存在我公公家里,他原来也住在这里。已经八九十年了,无人来取,你若用得上,就拿去,不能用,就当废铜卖掉。”黄嫩妹公公力方提是力钧堂侄儿,清末民初几十年间,力方提和长子力书尧(黄嫩妹丈夫)父子两代均在南营给白云芹漈人看家护院。我打开木箱一看,是一台铜制的显微镜,擦去沉积已久的灰尘后,发现是一台完好无损的进口显微镜,我高兴地把它带回了学校。

第二天,我将它拿给我国著名的阿米巴痢疾专家吴开宇教授和医学检验界老前辈郑洲潘主任看,他俩看后高兴地对我说,这是一台难得的进口显微镜,推测是在1860—1880年间,由世界最先进的光学仪器厂家——德国蔡氏公司制造,尽管100年过去了,其质量还领先于国产显微镜,能将细菌放大1500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当时学校实验室中的显微镜只能两人合用一台,我带来的这台就成了我个人专用的实验仪器了。

吴教授问我这台显微镜从哪里拿来的,我说是清末时期在京城当御医的力钧留下的。年近七十、从事细菌学研究40多年的吴教授说:“力钧这个人我听说过。据《博医会报》报道,1894年之后,鼠疫又传入广州、香港、福州、厦门等地,死亡人数高达十多万人。那次在福州发生的鼠疫大流行,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顾及百姓的安危,任其大肆传播流行,给福州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在京城的力钧和几位老中医,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以特制的大青汤,义诊于市,治愈了一些鼠疫病人。这些大青汤还让许多高危市民服用,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和安定人心的作用。”

力钧先生用过的显微镜

当我问及这台显微镜在当时的应用价值时,吴教授答道:“清末时期,我国的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几乎一片空白,个别寄生虫病虽有描述,但缺乏实验室检查手段和生活史等科学理论依据。作为国医大师的力钧,能站在世界医学之前沿,学习西医的先进医学理论知识,应用西方的先进医疗仪器,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吴教授细心观察了显微镜各部件后,发现低倍镜有磨损的痕迹,由此他大胆推断:第一种可能,当时我国肠道寄生虫病发病率很高,是一种常见病,低倍镜极有可能是用于肠道寄生虫的检查,一般医生操作几天就可以掌握检查要领;第二种可能就是用于教学,让学生开阔眼界,观看微生态世界,培养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兴趣。由此可见,力钧是一位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

猜你喜欢
御医鼠疫显微镜
《用显微镜看大象》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止痒良药
重新认识鼠疫
一场改变历史的鼠疫
显微镜
神医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神医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