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范瑞雪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甘肃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7年底,全省贫困人口还有188.67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56%。2018年初,针对全省脱贫攻坚异常严峻的形势,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实施农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安排,初步建立了产业扶贫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针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甘肃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抓的思路,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2018年,省财政筹措2亿元,按照深度贫困县10万元、其他贫困县7万元的补助标准,新建合作社2173家,实现每个贫困村由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2018年以来,省财政整合涉农资金3.9亿元,各县区整合涉农资金6.4亿元,重点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同时,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建基地”的思路,健全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等带动贫困户机制,把贫困群众联结到产业链发展上。目前,全省7262个贫困村登记注册合作社3.64万家,为50.39万户贫困群众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力地带动了贫困群众种养产业发展。
甘肃省合作社始终坚持边组建、边规范、边提升的发展路子。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着手解决合作社“好不好”的问题。邀请国内合作社知名专家举办全省推动农民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以视频的形式开到乡镇,共培训省市县乡村五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领域干部、合作社带头人、企业负责人7.3万人。2019年1月,召开全省加快提升农民合作社有效带动能力现场会,总结合作社带贫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10月,召开全省贫困地区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现场会,为贫困地区合作社规范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摸底调查贫困村合作社中“运营规范的、运营一般的和未运营的”3种类型合作社数量,精准划分、精准发力,以培训提升合作社领办人能力,辅导员面对面指导健全管理制度,联合帮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等全面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全省组建起6500人的市县乡三级辅导员队伍,实施合作社领办人“万人培训”计划。2019年,省市县三级共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和辅导员2.83万人次;贫困村合作社采取聘请专业财务人员或第三方代理记账的方式,解决了合作社财务制度不规范问题;省农业农村厅组织65个包抓督导队,先后6次赴75个贫困县指导帮助产业发展和合作社规范运行工作。截至2019年10月底,贫困村较为规范运行的合作社达2.73万家,占贫困村登记注册合作社的75.2%。
甘肃省宕昌县官亭镇付家村合作社给成员分红
合作社有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有效引导贫困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发展种养产业实现增收脱贫的做法,为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户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销售渠道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各贫困县区积极探索,在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模式。
“庄浪模式”。庄浪县以县国资委成立的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联结全县293个行政村共879家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44万户发展种植、养殖和林果业,公司负责资金筹措、产品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包括贫困户)开展生产,通过“国有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和产业发展平台,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6处,引进良种基础母牛8516头,新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5座,标准化苹果基地4089亩、中药材基地3300亩、马铃薯种薯基地9178.7亩,总资产达5.2亿元。2019年经营收入1.71亿元,净利润达850万元。
“宕昌模式”。宕昌县以贫困户为基础、村办合作社为生产单元、乡镇联合社为纽带、县联合社为主体、合作社控股的股份公司为龙头的产业扶贫形式。“宕昌模式”由336个村“两委”领办合作社和487家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社联合带动1.49万户共计5.92万名贫困群众入股联合,成立县乡两级联合社,联合社和引进的3家销售公司、县国有农发公司共同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把贫困户联结到中药材、食用菌、牛羊养殖、中蜂养殖等产业中,在全县551家中药材合作社带动下,广大药农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万亩;15个村办合作社建成香菇食用菌大棚598座,养菇158万棒,建成订单辣椒种植基地5556亩,发展畜牧养殖场87个,养牛2.68万头、羊4.98万只、驴2400多匹;发展种植花椒14万亩、核桃15万亩、油橄榄1万亩;发展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296家,养蜂7.4万群;建成标准化放养鸡场38个,出栏放养鸡62.2万只。2019年,在“宕昌模式”带动下,拟退出贫困村144个,脱贫7756户3142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7075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20元,同比增长20.5%。
“蓝天模式”。由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定西市周边从事马铃薯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267家专业合作社、10家农机合作社、667个家庭农场、600户种植大户、10万农户和6318户贫困户,形成“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银行+保险”六位一体打造“全产业链”、“抱团式”推动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的模式,创设“蓝天供应链金融”,破解融资贷款难题,推行订单化保底收购,助农增收。2019年,通过企业主导、联合社引导、合作社组织,建立高标准淀粉加工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与6318户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保底收购价为0.45元/斤,实际收购价为0.55元/斤,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8300元。
“舟曲模式”。舟曲县在联合社建立党总支、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通过党建和合作社深度融合,以党建的标准化促进合作社规范化,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的发展之路。舟曲县依托1325家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发展基地,建成10万只以上从岭藏鸡养殖基地8个、千头以上黑土猪养殖基地10个、百亩连片药材种植基地15个、百亩以上连片核桃基地8个、花椒基地5个、大果樱桃种植示范园4个、中华蜂养殖示范村31个、金丝黄菊和玫瑰种植基地各1个。合作社成立党支部51个,共有党员238名,创建党员责任区65个,树立了“田园党建”“甜蜜党建”“致富伞党建”“金凤凰党建”“党员管家”等5个主题鲜明的特色品牌,其中“甜蜜党建”品牌荣登央视栏目,成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标杆。
甘肃省通过政策推动、试点示范、督促督导等措施,不断鼓励和引导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式订单联结、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合作、集体资产入股和“生产托管”等利益联结。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产业预计收入2045.6万元,户均预计收入1.12万元,预计减贫92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1.13%。
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的决胜阶段,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是脱贫攻坚任务取得胜利的关键,甘肃省采取超常规手段,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的方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贫困户联结到产业链上,为实现和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