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张敬林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南部,总面积152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43万亩,其中旱田65.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6%。总人口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万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11月,全市合作社总数达2888家,有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31家,潍坊市级示范社65家;注册登记成员总数达33747户,带动农户10万户。高密市合作社带动小农户的主要模式有:
“引导+联结+服务”模式。高密市建立起由市农工办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市供销联社等部门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协调机制。对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增收、帮助贫困户脱贫效果明显的合作社,在各级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申报。同时,按照《潍坊市“千人联千社培强新主体”合作社提升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1000名农技人员结对帮扶1000家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引导1000家合作社联结1万个小农户,培育形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带动能力较强的合作社和联合社。据统计,全市已有120名农业技术专家对接120家合作社开展无偿服务帮扶,累计组织实地调研60余次,现场技术服务30余次,召开技术座谈会10余场。建立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技术专家参加的微信交流群,吸引491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入群,电话和微信答疑上百次,为合作社解决各类困难问题80余个,为推进合作社与小农户共同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比较典型的是华翠庄园合作社。该合作社土地种植面积4300亩,与省级龙头企业山东望乡食品、山东瑞丰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订单合作关系,合作社的强筋小麦、甜玉米、糯玉米、羽衣甘蓝、牛奶西红柿、灵芝山药、水果白菜、菠菜等30多种特色产品实现了丰产无忧。合作社带动周边5个村60余户发展种植,2019年周边农户累计增收500多万元。近年来,合作社又联合所在村支部探索“三社合一”模式,由村委组织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劳务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劳务输出、雇工奖励、配置福利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生产旺季每天劳务雇工近200人,多为55岁以上的农村妇女,每天工资80元—100元,每人年均增收2万多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每亩1000多元固定流转资金收入,远远高于自己种地所得收益;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获得稳定的年底分红收入。目前,高密市“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主体已有10多个,带动50多个村的农户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土地租赁+就地打工”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阚家镇松兴屯村丽珠源种植合作社。2011年,合作社整村流转900亩土地投资2200万元兴建鲜食葡萄大棚,发展现代农业,注册了“丽珠源”“美益兴”“松兴屯”商标,产品销往潍坊市区以及青岛市、合肥市、南昌市等地。2015年,合作社借势发力,与寿光产业控股集团结盟,在整村搬迁后的700亩复垦土地上,投资近2000万元分期分批建成1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农民实现了“土地租赁收入保温饱,就地打工帮致富”。目前,该合作社以鲜食葡萄、大棚蔬菜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区初具规模,每年可使松兴屯村272户村民户均增收1万元,累计增收1600余万元。
山东省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花生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模式。比较典型的是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施科技领航致富战略,先后与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高密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达成合作,潜心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以及试验示范和推广,创新实施花生种植的“W栽培法”“膜上覆土膜下滴灌”;在1600亩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中,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承担高密市小麦百亩高产攻关以及29个小麦品种示范,亩均产小麦超1500斤;承担花生新品种、新技术试验,高产创建,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及麦田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春播花生亩均产量超过1200斤,夏直播花生亩均产量超过900斤。2018年8月,合作社联合山东科技报社、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举办了全省花生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省内超过1000人参加。投资成立了农民科技大学堂1处,免费对周边农户进行科学种田技术和农业知识培训。目前,合作社累计免费培训农民超过2万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余项,带动高密市及周边万余户农户科学种田,亩均增收300元以上,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通过采取多种模式,高密市合作社成为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主要力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合作社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财政项目没有将合作社带动小农户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合作社管理人才缺乏,牵头人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存在“空壳社”“僵尸社”现象,全市有1000多家合作社经营异常;合作社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水平低,多数限于单纯的季节性农产品供销。在此建议:一是强化管理引导,更加重视合作社带动小农户问题。二是加大专项扶持,探索专项资金扶持合作社带动更多小农户增收。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合作社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