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辉,申淑芳,李建科,刘维丽,张 瑶*
(1.河北医科大学门诊部,河北 石家庄 050017;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4.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多项研究表明,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制约我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重大疾病,从恶性肿瘤疾病谱看,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到了全球的近50%,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1]。目前,临床上仍以手术和手术后化疗作为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创伤及手术后化疗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反应,使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加之癌症治疗也让患者及其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折磨,加之患者及护理人员对胃癌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遵循临床医嘱的依从性较差等因素,加剧其生活质量的恶化[2-4]。由此可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着力提升患者对胃癌治疗相关内容的认知和遵循医嘱的依从性,将有利于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5-7]。本研究重点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访观察6个月,其间因不同原因失访4例,其中对照组失访3例,观察组失访1例,最终保留对照组47例,观察组49例。2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手术方式、家庭月收入、临床分期、居住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胃癌术后化疗患者;②预期生存期不少于半年;③无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和慢性病;④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难以随访追踪者;②拒绝配合研究人员开展工作者;③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严重认知缺陷疾病,不能正常沟通交流者;④可疑癌肿转移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负责介绍医院和科室情况,开展口头宣教,指导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辅助完成饮食方案的制定和活动锻炼计划的实施,出院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口头传达居家治疗医嘱,交代定期回院复查事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对胃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结合实际情况,由责任护士负责做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注意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度,住院期间采用宣传折页、幻灯片、视频动画、知识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与治疗有关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活动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做好随访追踪工作,指定专人负责,采用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方式,加强与患者沟通联系,鼓励患者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治疗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负责人员要能及时作出专业指导,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4测量工具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分别于第一次化疗住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对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此表已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11]。此表由30个题目组成,内容涵盖了与生活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概括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5个功能维度,疲乏、恶心呕吐、疼痛3个症状维度,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对经济困难的感知6个单项题目测量和1个总体生活质量维度。本研究重点利用了量表的功能维度和总体生活质量维度,将“各维度实际得分×100/各维度总分”作为相应维度的百分制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单项功能比较 2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躯体功能在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功能在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在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在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2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2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呈逐渐好转趋势。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单项功能比较 分)
表2 (续)
表3 2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分)
多年来,癌症一直是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每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升高趋势。在我国,每年癌症死亡人数在全部死亡患者中占比已达25%左右,因癌症而深陷精神困扰和经济漩涡的家庭越来越多,如何减轻癌症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的折磨和痛苦,已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12-15]。从恶性肿瘤疾病谱看,胃癌给我国造成的健康危害极其严重,积极开展与胃癌防治相关的研究刻不容缓[1]。
当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并辅以手术后化疗,根治性的癌肿切除与淋巴结清扫术必然会给机体带来巨大的器质和功能创伤,化疗的诸多不良反应如消化道不适、骨髓抑制、脱发等又会严重加剧这种创伤,加之癌症引起的焦虑、恐惧等精神和心理压力,胃癌术后化疗的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然而受文化程度、职业种类、对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限制,大多数患者处于被动接受相关治疗和护理状态,只有少数能自主认知并执行有利术后恢复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6]。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必将明显提升患者对胃癌防治特别是胃癌术后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提升其在术后治疗特别是长期居家治疗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能显著改善胃癌术后化疗的生活质量,保障胃癌治疗效果[7,17]。
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在胃癌术后化疗的治疗过程中,改进护理方法、强化健康教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入院时相比,2组出院后6个月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得分均有提高(P<0.05),表明通过积极治疗,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提示在做好院内护理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强化胃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做好院外随访指导,能显著提高胃癌术后化疗的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临床护理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健康教育的意义,持续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循医嘱的依从性,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