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情况,提出通过健全有效机制、完善配套管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等来加强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路径
一、普通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一是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学风建设整体规划,没有充分发挥校内相关部门的合力,学校层面推动学风建设工作的力度不够,配套的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二是相关制度宣传教育不够到位,很多学生不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造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而不自知,加之教育与惩戒不及时,制度落实效果不尽人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够紧,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内容和形式不够契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思政课偏重理论、轻实践指导,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过于强调政治理论教育,缺乏一定的情感培育和价值引导。四是学风建设评价机制不完善,多倾向于学生的奖惩和违纪处理,缺乏针对性的配套过程性监督、反馈、评价体系。
(二)教师方面
一是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辅导员流动大,缺乏实际的岗位职级晋升平台,工作界限模糊,兼任的事务性工作过多,未能有效发挥辅导员的效应。二是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不够高。大多高校教师比较年轻,积极有干劲,但也存在业务能力不够强的问题,部分一线教师缺乏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课堂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三是教师的松懈管理。由于专任教师承担的科研、教学的压力都比较大,课后无暇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对学生提交的作业也只是草草批阅。有些教师一心搞科研,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次数较少,学生得不到有力的学业指导和志向激励。部分专任教师只负责教学,不关注学生管理,对课堂纪律放松管理甚至忽视管理。
(三)学生自身方面
一是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大多学生追求浅层化信息,课余学习多是通过刷朋友圈、转发新闻等方式获取碎片化的信息,缺乏自主、深入钻研学问的习惯和意识;过于依赖网络,利用网络“剪贴”完成作业和论文,不仅严重破坏了大学的学术规范,而且极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精神的培养。二是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有些学生面对新的大学生活及学习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不强,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无法分配学习与大学活动的时间,造成不知道如何学习。还有些学生对自己就读的专业不了解、缺乏兴趣,对理论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专业知识浅尝辄止,知识面不丰富。此外,有些学生学习意志不坚定,自觉性差,难以抵住爱好、情感、金钱等的诱惑,使学习陷入被动状态,影响学习效率甚至是影响学习行为。
二、普通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分析
1.健全有效机制,强化执行力度
一是高校党政领导要提高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压实学风建设的主体责任,明确执行落实学风建设的具体责任主体,为学风建设提高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围绕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搭建全员育人平台,构筑全过程育人体系,打造全方位育人空间,充分挖掘各类育人元素,以党委抓总、党政带头、部门联动、全校联网的组织体系为牵引和推动,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三是结合时代特点和实际需求,健全学风建设相关制度并强化执行力度,建立完整的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把教职工在学风建设中的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纳入考评体系,把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现作为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的重要指标,形成常规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最终达到创建优良学风的目标。
2.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坚持立德树人,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研讨、沙龙等形式对学风建设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形成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切实将对优良学风的追求内化为自觉行为。强化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牵引作用,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发挥教师严谨治学和优良教风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积极打造优质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切实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拉近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距离,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组织的温暖,无形中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和自觉性。
3.完善配套管理,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约束
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监督与约束,通过教育加强引导,通过制度加以规范,通过监督实现约束,通过查处予以警示。一方面,严格考勤管理,各班级纪律委员做好每天的考勤记录,任课教师做好课堂考勤并及时进行课堂纪律管理,各学院学工组及时通报考勤结果并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奖惩制度,严肃处理學生的违纪行为。把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选拨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评奖学金、选优、入党、毕业生就业推荐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同时,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进课堂制度,通过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双向关心和帮助,共同促进学生优良学风的形成。
4.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发挥自我管理效能
学生学习主题意识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等方面。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发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牵引作用,重视学习交流平台的方法指导,实现创新平台的价值驱动,拓展社会实践平台的成长促进作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此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教育,贯穿整个学业生涯,引导新生从入学开始学会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点,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树立正确可行的个人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勤学好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9)
[2]惠志兵.高校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
[3]陈梦然.大学生学习品质调查与提升路径研究——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2)
[4]郑祥江,李明昊.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6(03)
[5]郭菊娥.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制度与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吕洁(1987-),女,广西陆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