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学华
摘 要:文章分析了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提出了中国应对老龄化的几点建议:树立老龄思维意识;重视各种财力支持;挖掘人力资源;重点关注失能老人;加大护理人员培养力度;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亟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一、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功经验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的死亡率和生育率逐年下降,率先开始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为此,发达国家积极应对,不断进行着理念更新和实践探索。
(一)树立人口老龄化的新理念。第一,健康积极老龄化思维。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思维。健康老龄化思维强调老年人按照自身需求、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 同时在需要帮助时能够获得充分的保护、安全和照料。积极老龄化思维将老年人从社会负担的观念中解救出来,强调老年人的社会权利,明确老年人的重要作用,如日本提倡的“无龄感社会”。第二,系统生命周期理念。强调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是相互关联的系统过程。在设计老龄社会政策时,要将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不仅要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照护体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关注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的良好发展,从早期奠定未来健康的老龄人口基础。第三,超前公共治理意识。超前公共治理理念要求政策规划先于人口转变,通过预估未来人口结构变化,提前谋划适合于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体系。重视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强调公共政策的跨功能性和跨部门性,重构系统性、整体性的治理体系,从而实现各系统资源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充分统筹。第四,战略规划和法律先行。目前,日本老龄化程度居全球第一,意大利第二,德国第三,保加利亚第四,芬兰第五。这些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早已从战略规划和法律政策上着手,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方案。1986年,日本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1994年,日本出台了《新老年人保健福祉推进十年战略》、1995年,日本制定了《高龄社会对策大纲》[1]。迄今为止,日本先后出台的养老护理法规达十多部。
(二)探索人口老龄化的实践方案。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新理念的指导下,发达国家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老龄化方案,其中实践经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台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移民政策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加拿大政府鼓励年轻人、学历高和就业能力强的人移民加拿大,英国通过调整移民政策,发挥外来人口在延缓人口老龄化中的作用。日本实行“育儿休业”制度,通过给予父母育儿休假的权利,促进其生育意愿,并于2004年修改《儿童补贴法》,提高育儿补贴标准,德国给予每个孩子数目不同的政府补贴,促进人口增长。第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一些老龄化严重的国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社会养老制度,建立了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组成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国家也关注弱势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如德国于2014年改善弱势群体的公共养老金待遇,上调劳动受限者养老金额度。第三,重视老龄健康照护。瑞典设立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免费医疗服务,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体制。随着老年人失能失智的情况逐渐得到重视,各国开始关注长期护理保险,日本从2000年起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或残障者提供医疗、护理及生活相关援助。韩国也逐步建立起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本人需要负担三分之一的费用。第四,重视老龄人力资源。延迟退休制度,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日本政府于2001年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每三年延长一年。2015年,美国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7岁,到了退休年龄可以选择继续工作,退休越晚,能够领取的养老金越高。日本设有“银色人才中心”,出台一揽子政策,支持老年人參与工作。第五,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又被称为“银发经济”,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美国的老年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建设了设施齐全、管理先进、服务完备的老年公寓。
二、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们的启示
分析国外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树立老龄思维意识,强化立法推动养老事业。一是创新老龄思维,优化社会氛围。全社会都要更新老龄思维意识,树立健康积极的老龄观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积极融入社会,发挥余热,贡献智慧。要把老龄社会作为一种正常发展的社会形态来看待。其次,积极应对老龄化需要立法推动养老事业,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条例。需要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在全人口全生命周期中建立完备的治理体系,需要发扬中国传统敬老爱老文化,确立家庭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强调中国式养老伦理的重要性。
(二)重视各种财力支持,提高社会兜底保障能力。通过国际经验可知,国家的经济储备越高,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成效越好。例如,日本、瑞典和加拿大实现免费医疗,极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德国、芬兰、日本等通过给予儿童补贴的方式鼓励生育,这也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经济发展是政策实施的前提,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各方措施均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包括养老保障、医疗照护、社区养老资源等。因此,要努力夯实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通过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同时,积极鼓励社会机构出资、以PPP模式运营养老服务机构。
(三)挖掘人力资源,发展老龄产业。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老年人群工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通过改革退休制度,调整退休年龄,修订退休金发放办法,延长缴纳年限的同时延迟领取。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够充分激发老年人的消费潜力,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劳动岗位,促进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借鉴发达城市社会化“大配餐”服务体系,不仅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四)应对老龄化,要重点关注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最需要关爱的部分,也是养老难题中的难题。对于失能老人,我国有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简单地说,你自己能不能洗澡、上厕所、穿衣服吃饭、在室内自己走动移动等6项能力中,只要有1项老人不能独立完成,说明其能力开始受限,这些老人才是“特刚需”。未来一段时期,全国超高龄老龄人口将会越来越多,失能老人也将同步增多。应对老龄化,要进一步聚焦失能老人,要为失能老人配备足够的护理员,不断提升失能老人的幸福感。
(五)加大护理人员培养力度,提高待遇。护理员都是从职业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是老人们的专业护理师。国际上普遍公认,3名失能老人需要配备1名护理人员。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我国各地的护理员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护理人员的薪资标准不高,也是限制年轻人从事这个职业的关键因素。不断加大对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全国各地要依托职业高中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不同规格和不同标准的养老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积极筹建以产教融合为特色、以师资培养为重点,产、学、研相结合的健康养老高职院校,为全国培养高精尖养老服务人才。
(六)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发挥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跨业务应用融合、数据共享形成协同效应。不断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发挥劳动力替代效应,顺应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趋势,依靠加强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整合全省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老年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进一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发远程健康监护、紧急援助、居家安防、学习教育等软件应用,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祎等,《日本德国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金融时报》,2019.5.31.
[2]金可,《居家养老服务“送上门”》,《北京日报》,2018.12.4.
[3]吴多,《广州长者饭堂抓住老人胃和心》,《广州日报》,201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