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思考

2020-03-13 23:16宋凯
人物画报 2020年30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人物形象戏曲

摘   要: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是我国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凝练者和承载者,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美感,贯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正确地认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

关键词:戏曲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思考

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既然是戏曲演员要“化身成角色”,因此,就必须解决戏曲演员与角色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一、角色的形象制约

戏曲演员,作为一个创作者,当然应该起主导作用。他必然是以自己的认识水平去分析和认识角色,以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专业技巧去塑造人物,并且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把握创作方向。因此,戏曲演员的生活素养、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创作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戏曲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例如,秦腔传统戏《双官浩》中二娘这个人物在剧中是主要配角,虽戏份不多,但却是全剧中矛盾的导火索。这一人物形象性格泼辣、善于刁难、刻薄刁钻,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先要将自己置身于剧中人物,用心感受她的心里活动并转换到自己的意识里,再通过表演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表演就会与剧本中的角色最贴切。

这就说明戏曲演员既是创作者,但同时又要受到角色的形象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讲,戏曲演员的创作不应该是自我表现,他(她)总是在创造一个特定的角色。既然戏曲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身出发,即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创造角色,但是又必须要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戏曲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二、创作角色的观念统一

戏曲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矛盾,虽然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是创作者与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戏曲演员是以自身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就有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就是戏曲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两个自我:即第一自我(戏曲演员)与第二自我(角色)。或者说戏曲演员在创作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即戏曲演员在创作中既有戏曲演员本人的创作生活与创作感受,如戏曲演员创作时的心境与在创作中对自己创作的优劣的感觉;同时,还必须过着角色的生活,感受所扮演的人物的心理生活,也就是说要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并且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辩证统一,双重生活的协调与促进,也是戏曲演员必须解决的矛盾。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途径只能是戏曲演员从自我出发,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创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角色。由于戏曲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只能以其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与工具,所以不论是与自己有多么不同的角色的创造,都必须从自我出发。因为戏曲演员本人正是其角色创造的现实物质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角色的创造可言;但是,戏曲演员又不是角色,不论戏曲演员所要扮演的角色和戏曲演员本人何等相似,都决不可能等同于戏曲演员本人。

戏曲演员需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体验,抑制戏曲演员本人与角色相悖之处,发展与角色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里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这样一种假定的状态,最终“化身成角色”。

在这个“化身”的过程中,戏曲演员当然是主导者。无论是分析、研究还是想像和体验,以及利用、抑制和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直到最后去表演角色,都必然是在戏曲演员的控制下进行的。完全的“忘我”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戏曲演员表演时,即使是在最激情的瞬间,也不可能完全地“忘我”。

在舞台上表演时,还一定会感觉到观众的反应,戏曲演员在创作中必然存在着这样一种对自己的表演的控制。因此,真正优秀的戏曲演员永远是有意识地或者是在意识的深层清醒地主宰着自己的创作。演员要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必须要创造角色,理解人物,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把握角色的主题.挖掘人物的性格核心,这样塑造的艺术形象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演员能否成功的扮演好一个角色,首先必须对所饰演的角色与剧中其他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深刻认识,那么分析精研剧本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而才能准确把握表达和传达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感情起伏。

正确的表演应该是:戏曲演员在创作中一方面始终清醒地把握与控制着自己的人物的创造;另一方面则又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包括情感的投入。戏曲演员是在引导着自己进入角色,是运用自己的生活与艺术上的修养、利用自己的身体与心灵来创造角色,在利用时既要发挥自己与角色相近之处,又要抑制其與角色相悖之处,一切都要经过提炼和加工,最终以角色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以“理想的范本”为归宿。戏曲演员与角色的矛盾由戏曲演员来统一,但是,最终应该统一于戏曲演员所要扮演的剧本中的角色。

三、结语

作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不仅需要积极适应剧情、时间变化等,不得脱离剧中人物。必须保证表演的内容在剧本特定的情境中,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还要通过人物主观意识准确把握剧中人物所处的背景、环境等,只有更全面掌握人物行动,才可以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因此,戏曲表演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剧中人物的行动、活动等都演绎成生动化、形象化的动作行为,从而将表演艺术升华为艺术。

参考文献:

[1]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魏青艳.浅谈戏曲演员对角色的体会[EB/OL].2019-10-14.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  http://www.xyshjj.cn/detail-10469.html

作者简介:宋凯(1983.12—)男,辽宁鞍山人,本科,三级戏曲演员,研究方向:戏剧表演,戏曲演员。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人物形象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戏曲从哪里来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