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新观察之林渊液篇

2020-03-12 02:09刘军
广西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食主义者肉食素食

刘军

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菲利普·费尔南德斯·阿莫斯图曾著有《食物的历史》一书,在辨析食物发展的历史的同时,试图以人类的基本饮食为中介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书中有一个观点让人觉得特别新鲜,即食物进化的历史,承载了人类对自然的某种反制,而这种反制则基于人类自身的反抗和恐惧。现代的素食主义无疑集中了人们对自然之物怜悯和恐惧的情感。怜悯的是动物生命的终结,即人为的且伴随着痛苦的终结;恐惧的是自然之物的銳减或消亡。素食作为一种古老的观念,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哲学传统,尤其是教义的内容,对普通民众形成的指引力量非常强大,希腊早期的哲学也曾倡导素食的态度。在其后的绵延中,素食总是与苦修与禁欲密切相关,伏尔泰、富兰克林、托尔斯泰、萧伯纳等人,皆是知名的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由教义走向自觉的社团运动并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则产生于19世纪。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危机的反思,素食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间相切面越来越大。近些年来,素食主义者在欧美国家所占的比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一部分遵循健康理念的规训,另一部分则出自环境自觉以及对自然之物尤其是动物的爱怜。

至于国内的素食主义者,很难一言而蔽之。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信众基础,使得古老的教义依然具备了强大的规训性力量。古与今汇聚在一起,难以做出清晰的勾勒。如果以诫勉的口吻导向素食主义,可归入教义指导的内容;如果引用临床数据来论证素食或荤食的好处,则是医学类科普文章所为;如果张贴启事号召大家关爱动物减少肉食的摄入,则是小型社团的实用性声明。以散文的形式切入素食话题,就需要具备两点,一是代入自我的经验,二是有某种特别的关怀在题旨之外。本期散文新观察迎来了广东作家林渊液的《荤乡愁》,这篇作品以“我”在色达的净修生活为切入点,带出了“我”与“小男孩”对肉食的执念。净修生活中相对绝对的素食主义与故土潮州的牛肉丸文化形成根本性的矛盾。而在家庭内部,素食倾向与肉食倾向同样也构成了拉锯战。作者借助这篇文章袒露了自我的困惑,也希望以饮食为端点,找到人与其他生命间的共存之道。在写法上,经验叙事的整体结构下,插入随笔的片断,最早的素食提倡者毕达哥拉斯与佛祖,他们有对生命的不同设定,也有着无法解开的结扣。作品中最令人惊艳的句子在最后一段,在“儿子已经从四岁小孩长成了少年,乡间花篱的那几头待宰牛,还依然活着”这一句上。实际上作为读者,我们都知道,那些牛早就化为食物进入我们的肠胃,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去看它们,它们一直都在,仿佛未曾死去一般。这种人类自身需要的假象,直指人与食物关系上的困局。

汪民安在《家用电器》一书中分析家用冰箱的时候曾说道,冰箱是每个家庭储存尸体的地方。这个结论虽然惊悚,但仔细想想,事实何尝不是如此!

猜你喜欢
素食主义者肉食素食
世界素食日
法“极端素食主义者”首次被判刑
长得像牛的肉食牛龙
VEGGIEVALUES
素食,一场席卷全球的绿色风暴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
剥离亏损业务中粮第10家公司将上市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