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帮扶的实践研究

2020-03-12 03:37郭燕
成功密码 2020年2期
关键词:扶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

郭燕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扶,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短期与长效相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定点与动态相结合”的工作思路, 依托“四大工程”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帮扶。

一、绪论

1.研究缘起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2018年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提出“落實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教育帮扶,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本辖区内,部分家庭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孩子不能得到有效监管,亟需探索出一条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扶之路。

2.核心概念界定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针对贫困居民,谁贫困就扶持谁。

贫困家庭学生是指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家长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等家庭学生。

教育帮扶是社会、政府、学校、教师等各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方面的帮助和扶持。

3.创新性

本课题按照“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短期与长效相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定点与动态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依托“四大工程”,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帮扶。

二、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帮扶的现状

1.贫困学生群体现状

据2019年3月统计,笔者所在学校万龙山上海隆波希望学校共有贫困家庭学生110人,其中属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53人。

就学习动机和兴趣而言,有55%的贫困学生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在班级中的成绩有60%以上处于中下游及落后水平,有近70%的学生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考试,超60%的学生不愿完成作业或难以完成作业;在人际交往和心理方面,有一半学生缺少朋友,近40%学生有自卑心理,有20%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有45%的学生感觉有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学习成绩及父母的要求。

这些现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学校对贫困生教育管理、帮扶现状

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希望学校,社会爱心人士经常对贫困生予以物质上的帮助。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摸底调查之后,发现他们在学习、心理等方面问题突出。针对此类现象,学校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一些帮扶,但这种帮扶是粗放型的,落实政策多,同时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

3.国家扶贫政策现状

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教育扶贫的力度,主要侧重于对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的帮扶。各级各类学校也都在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但绝大多数都是被动执行各级命令,在理念认知、实施机制、参与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研究得较少,缺乏创新,未能形成有推广价值的系统的成功经验。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帮扶策略

1.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经济上的扶贫,或许能暂时改变孩子的学习条件,但从长远看,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必须与“扶智”相结合。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学生树立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只有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才会创造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2.短期与长效相结合

教育是成风化人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帮扶时,有的学生或许能短时间见效,学习成绩有进步,与人交往更自信;有的学生或许会一时看不到效果,这时教师不能泄气,要持续予以关注,采取多种方式、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取得实效。

3.群体与个体相结合

在帮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体会成长的快乐。针对个别特殊情况,实行“一对一”帮扶,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特别关爱。

4.定点与动态相结合

课题立项前,课题组成员便对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立项成功后,定人、定点、定时开展课题活动。在课题实施一年后,随着九年级学生的毕业,一年级新生中又新增贫困学生,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动态调整,课题组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适时改变研究策略。

四、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帮扶措施

1.彩虹工程

一是搭 “彩虹桥”,对在校的贫困家庭学生通过“万师访万家”活动、家长会、班级家长群等形式,及时了解困难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倾听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向贫困户发放教育扶贫联系卡,指定党员、教师与困难家庭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联系。

二是建信息中转站,第一时间向贫困户传达最新扶贫政策,并解答其疑问。学校通过微信、公开信、宣传画页等宣传方式,使扶贫政策公开、透明。学校为每一名建档立卡户学生建立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每个学期开学初,都会对扶贫名单进行认真审核,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学期结束对学生受助情况进行详细摸排,确保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政策落实全覆盖。

三是控贫困生入学率,严格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考虑到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由学校老师为他们支付相关费用。由于措施得力,学校未出现一例因贫辍学现象。学校还针对无法入学的三名残疾学生坚持每月两次送教上门,在儿童节、春节等节日对残疾学生进行慰问,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赢得家长的广泛好评。

四是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家校联动机制,建立更为和谐的家校关系。

猜你喜欢
扶智贫困家庭贫困学生
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帮扶
扶贫·扶志·扶智
长治市沁源县:打好脱贫攻坚战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美丽中国:扶贫先扶“智”和“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召开“两后生”职业培训推进会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