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华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考中占一定的比值,更关键的是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习文言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学习传统文化,能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开展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以课本的教学作为核心和依据,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具体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而且要借助文言文的教学传递思想文化教育,让学生们能够热爱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热爱中国传统的文化。所以,要发挥文言文教学的综合性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们在快乐满足高效的状态下学习文言文,从文言文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一、传授技巧,增强效果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文言文学习的技巧,这些技巧区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相对于白话而言,文言文是书面语,白话是口语,“文言文”是“书面语中的书面语”,“白话”是“日常口语中的书面语”。文言文相对稳定,口语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尽管现在白话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不过,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文明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宝贵财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也有其非常简洁优美的特点。所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在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凸显出文言文自身的特色,以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其掌握文言文,提高学习的成效感。从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入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掌握学习的独特方法,这些都属于教学的技巧,也反映出了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提前预习,自主学习
学习好文言文,光靠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初中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如通过课前的预习完成对文言文课文的最初的认识,解决一些文字方面的障碍,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加高效地聆听老师的授课,提高学习的效果。
准备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当学生面对一段不熟悉的文言文时,理解起来有一点难度,很多学生会有畏难心理,不愿预习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逐渐形成依赖老师解释的懒惰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让学生们能够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给学生们创造一些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要在时间空间学习资源方面给予充分的满足。在学生中,也有一些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喜爱,所以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文言文的素养都相对较高。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这些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言文的热爱也能够让其他的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多地给学生安排这样的机会,让学生们通过分组学习完成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提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三、多管齐下,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善于引导激励学生。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是什么教學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具体的要求,能够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地加深难度,让学生适应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借助一些视频资源来进行。如一些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和纪录片,教师可以截取其中有文言文的内容片段,让学生结合课文,对语言的意思进行判断,并且也结合剧情来进行整体判断。让学生处于放松的环境及合适的情境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学习文言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目标。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提供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文言文的知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的潜能,调动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主动的学习和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