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引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

2020-03-12 11:46文祖易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2期

文祖易

[摘 要]数学教学是“问题引领”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谋划,生成“主问题”,深化“主问题”,延展“主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拓展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力,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问题;数学学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74-0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学的动力引擎。在数学教学中,抓住“问题”,就相当于抓住数学教学的“牛鼻子”,可见“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金钥匙”。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问题泛滥、问题琐碎。“问题”不仅没有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反而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掣肘,制约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巧用“主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所谓“主问题”,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打通数学经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纲领性问题。“主问题”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能切入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指向教学的重难点。

一、生成“主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主问题”首先要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功能。运用“主问题”教学,首先要让“主问题”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计“主问题”。“主问题”有着独特的张力,它既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又指向学生的未来。“主问题”是链接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桥梁,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一个“主问题”是否具有价值,关键在于这个“主问题”能否派生出其他的问题,在于这个“主问题”能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好的、有效的“主问题”具有良好品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

在数学教学中,“主问题”也叫“宽口径问题”,是具有较宽的思维场域的问题,可操作性比较强,具有极为重要的探究思考价值。设计“主问题”,应当围绕数学知识本源,围绕新旧知识的关联,围绕教学重难点,围绕知识延伸点等。只有这样,“主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效用。比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主问题”:用22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哪一种围法围成的面积最大?这样的两个“主问题”,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画图、列举等;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小组交流和研讨。借助这样的“主问题”,还能催生学生自主提问“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哪一种围法面积最小?”“围成其他的图形,比如三角形,有没有这样的规律?”正是借助“主问题”,学生展开了深度思考与探究。

研究表明,“主问题”具有逻辑性,能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主问题”具有开放性,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解决问题;“主问题”具有驱动性,能发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质;“主问题”还具有表征性,能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的特征。

二、深化“主问题”,拓展学生学习思维

“主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学力的“发动机”。深化“主问题”教学,就是要明确“主问题”的角度,把握“主问题”的准度,聚焦“主问题”的力度,让“主问题”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主问题”,就是要让“主问题”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动机。“主问题”教学的核心词之一就是“导”,在“导”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通常来说,“主问题”都是劣构性(结构不封闭、开放式)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多元猜想。比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联系紧密,因而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主问题”,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拾级而上。问题1:想一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问题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问题3:商不变的规律是什么?问题1比较宽泛,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有困难时,可以让学生参考问题2和3,从而解决问题1和2,着力在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体验分数与除法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的差异,同时感受到分数基本性质猜想的合理性,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进行验证的心理需求;问题3就是要让学生想方设法地进行验证,从而感受、体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合理性。这样的问题设计,可谓用足了心思,让学生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问题”设计,不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需要兼顾差异,引发各个层次的学生主动探索。在数学教学中,“主问题”往往是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学生开展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黏合剂。在深化“主问题”教学中,教师要脑中有“标”(课程标准)、心中有“数”(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教法、学法等)。

三、延展“主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力

“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命脉,教师不仅需要精心设计、深化,而且需要主动地延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学力,“主问题”不仅赋予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时空,提供学生数学展示学习的平台,而且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主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航标”。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主问题”导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了圆的各部分特征之后,笔者设置了两个“主问题”,以延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化学生对圆的本质的认知。问题1:为什么用圆形的井盖?对此,学生展开了大胆的猜测:因为圆形井盖不会掉下去;因为运输方便;因为美观;因为受力均匀;因为节省材料;等等。这些回答,有的是基于数学的视度,有的是基于物理学的视角,还有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等等。为此,笔者又提出了问题2:能运用“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提出你的观点吗?通过这样一个“主问题”,引发学生对圆的知识的重新审视,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来考量。比如有学生认为,圆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圆的直径是直的,直径的中心点是圆心;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的两端都在圆上;等等。不同的学生基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样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而且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说,在“主问题”导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得到了扩展,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入地进行思考。由于“主问题”有着巨大的开放度、自由度,因而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主问题”导学中,教师应当是一个“煽风者”,只需适时地牵动一下“主问题”,就能让学生“卷入”数学学习之中。

综上,“主问题”是教学的“眼睛”,也是教学的灵魂,它构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大空间”,形成了教师数学教学的“大格局”,能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高度关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把握好“主问题”,对数学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立体性认知,而且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序、高效。同时,“主问题”还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富弹性,让教学预设更加有效,让课堂生成更加精彩。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