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目的和实质都是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示出来。为此,我们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强化制度意识、准确把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决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作的说明,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更加深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自从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在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利在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利的生动诠释。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主人翁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取得胜利的不竭动力。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聚焦于、服务于、满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黨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站在新时代,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价值精髓、底蕴机理等以“制度”方式明确、巩固、强化,不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中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从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任何个人的改变而改变,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久远。有了人类社会,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有了制度。正如马克思所说,“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制度上解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制度根基。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制度层面上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明晰制度价值、明示制度优势、明确制度内涵。
一是明晰制度价值,昭示发展方向。今天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豪迈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将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从国际视域看,今天的国家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而从深层上看则是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兴则国家兴,制度强则国家强。
二是明示制度优势,强化制度自信。《决定》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等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即优在党的领导力量、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优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谋划、优在执行力、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在组织体系、优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优在基本制度、优在民族团结、优在治国方略、优在党指挥枪、优在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优在确保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安全。这就是我们取得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根本遵循、不竭动力和努力方向。制度的背后是道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走到今天,“风景这边独好”,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困境、民主乱象、人权乱景、安全困局的情况下,“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这条道路就更加显示出其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
三是明确制度内涵,把握制度“脸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基本成熟和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套系统性的科学制度体系,从层次上讲,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根本制度,是关于党和国家发展立场、方向和命运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局指导性作用,属于本质性制度,管根本,要永远坚持,包括党的领导这一统领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的根本文化制度和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军事制度。基本制度是社会各个领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属于主体性、框架性制度,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管全局,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出来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制度,是为更好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重大问题、完成重大任务需要确立的制度,是完善和创新空间最大的制度领域。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明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景式的生动描绘。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执行能力
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治理中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目的和实质都是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示出来。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意识。当今中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以很好彰显、治理能量得以很好释放。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所在,强化制度意识,干事创业敢担当;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制度自信,担当作为有干劲;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执行,以制度思维和制度方式解决问题,做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捍卫者、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积极推动者、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模范实践者。
二是准确把握治理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由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13个部分构成。这套制度体系,从领域上来讲包括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从类型上讲,包括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而法律制度又包括國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制度,又有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其之上的各项重要制度。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相互衔接,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三是提升治理能力。治理方式现代化是达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桥”与“船”。要充分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技治“五治”作用,以政治强引领,以德治强教化,以自治强活力,以技治强支撑,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职业训练,不断提高学习研究、决策统筹、改革创新等能力,更好发挥治理体系的整体效能。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责任编辑: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