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20-03-12 13:23安静赜张学刚郭启光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优先导向绿色

安静赜?张学刚?郭启光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要要求,涉及我区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的全方位变化。

一、深刻理解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科学内涵

(一)“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既突出了内蒙古生态地位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立足之本

一是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突出了内蒙古生态地位的重要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区地处祖国北疆,位于蒙古高原东南部,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临近京津冀,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地理区位十分特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我区必须自觉担负的重大责任。因此,以生态优先为导向,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首先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如果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是“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也明确了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之本。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强调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之间是有机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具有的潜在巨大经济价值是决定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方向、规模、结构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既指明了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向,也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所在

一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指明了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方向。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首先强调我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绿色发展。这既是我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根本原则。绿色发展要求我们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出发,找准发展和保护的结合点,将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的内生变量与价值目标,突破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僵化思维,实现保护、改善与建设生态环境和保护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调统一。

二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揭示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所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强调了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根本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离开经济发展搞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会失去坚实支撑;另一方面环境问题虽然涉及诸多方面,但根本上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将绿色发展内化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阐释了发展和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两点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鲜明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和保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强调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有“主次之分”。从两者关系看,生态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和内生动力,两者须臾不可偏废。

二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的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反映了“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核心思想。当前,我区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爬坡过坎的攻关期,阵痛和割舍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选好方向、突出重点、合理取舍。运用重点论指导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实践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的方方面面。其中,“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无疑是重点论在实际工作运用中的最好体现。

二、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

一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二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构建绿色宜居城镇体系。推动城镇发展战略分区,科学划分人口重点集聚区、人口适度集聚区、人口控制优化区和人口适度外迁区,稳步推进城镇发展的战略分区和城镇人口集聚;加快绿色宜居城镇建设,明确城镇绿色空间管控底线和范围,确定城镇风貌和发展定位,优化城镇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加快城鎮交通系统、管网系统、水系统、市政能源系统、环卫系统建设;实施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工程,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景观旅游、历史民俗、生态宜居等特色小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要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二)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一盘棋思想,严守“三区三线”,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确保生态功能不退化、水土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准入门槛不降低、环境安全不失控,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促进人口、经济等与水资源相均衡。探索实行总量强度双控,把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作为重要原则,严格水资源保护,加强用水需求管理。

二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整体推进草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加大河湖、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突出“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加快科尔沁、浑善达克等沙地治理,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加快完善农村牧区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和农牧业生产环境,打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这场硬仗。

三是以完善制度体系为主攻方向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按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由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夯实制度基石;进一步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保制度,完善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与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自然生态监管效率;加快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行之有效的环境税收制度、多元绿色环保投入机制等,不断增强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牢固树立生态共同体理念,强化整体性、专业性、协调性区域合作,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水平。

(三)推动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转型,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互融互通的产业新体系

一是突出特色、亮出绿色、引入技术,发展基础更牢、层次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现代农牧业。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发挥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主要畜产品生产大区优势,在保障国家农畜产品供给安全基础上,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擦亮老品牌,创响新品牌,促进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优化农牧业空间布局,坚持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建设种植业优势产业带(区)、畜牧业养殖区(基地)、林业经济优势区,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发挥农村牧区天蓝、水净、土壤清洁的优势,推动形成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村牧区产业振兴。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条件,深入发掘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新功能和新价值;以打造农牧业产业园区、农牧科技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各类示范园区等平台载体为重点,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再创业、再领先,全力打造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创新能源供给方式,建设现代能源供给体系。提升优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集中度,把煤炭清洁生产和矿山智能化改造作为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利用风电、光伏发电领域国家优惠政策、科技创新成果和智能化技术,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逐步解决弃风弃光现象,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分散式开发、跨界输送、就地消纳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建设、使用和输出全链条示范区。适应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以精细化工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煤基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发挥区域电价优势,推动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装备制造、建材、新材料、新能源、轻工业等联动发展、耦合发展、循环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升级,推进战略新兴产业迈向中高端;以能源交易、能源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咨询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能源服务业。把握国内外能源技术演进趋势,建设现代能源创新体系。以高效、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大力倡导开放性、包容性创新,建设内外联动的创新平台,推动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制定实施能源技术创新规划,奋力在一些重大能源技术研发、转化应用上走在世界和全国前列。深入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切实把能源消费革命摆在战略优先位置,把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重要突破方向,建立完善节能优先制度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专项行动,促进用能结构和方式深刻变革,形成以较少能源消费增量支撑转型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转变观念、深挖潛力、循序渐进、换道超车,打造中国北方数字经济新高地。大力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大数据中心先行发展优势,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交换交易等业务为重点,加快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和数据清洗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资源型产业。培育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增强核心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并完善“云上内蒙古”系统平台,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呼叫中心、信息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探索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产业发展。推动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发展数字农牧业,积极发展智慧绿色能源,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服务、智慧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城乡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数字金融和智慧物流发展,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壮大互联网平台经济,加快分享经济发展,积极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新业态,形成数字消费“新蓝海”,探索建设服务型数字经济示范区。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责任编辑:王丹

猜你喜欢
优先导向绿色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负阳氧化正阴还介质优先守三关
八月备忘录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犬只导向炮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跟踪导练(四)
追踪绿色的秘密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