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近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中也已经成为各国提高政府治理的核心要义。爱沙尼亚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居民的电子身份证。迪拜则计划实施“智能迪拜”计划,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交通设施,卫生设施等。瑞士将区块链运用于身份识别,韩国在不侵犯公民隐私的情况下,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城市治理。同时,中国也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政府治理的较早研究国家。2016年中国工信部《中国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及“十三五”规划将区块链作为“战略前沿技术”加以重视,《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更是将区块链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1]2019年,习近平指出,要将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跨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科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2]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政府治理,以此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各国政府治理都有着重大意义。
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政府数据已成为政府治理的关键影响因子,同时政府数据的质量决定着政府处理信息的能力。政府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政府数据是由各基层数据向上一级政府部门进行报备存储,加之数据本身的复杂性和数据源的多样化使得数据的一致性难度高;数据更替变化快以及政府缺乏数据的实时收集能力,同时有效信息不能及时发布,造成数据的时效性延迟;受历史原因和部分人工干预,使得政府数据的真实性不高。
对于传统数据质量低的问题,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有效规制。“分布式账本”技术是指数据只要添加到区块链上,便会被永久保存,任何人都可不进行篡改,当存在数据不实或不被其他主体认可时,将不被存储,以此确保区块链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区块链的“时间戳”将存储在块上的数据打上了时间印记,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防伪。政府数据的高质量,防伪性,有利于实现政府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政府治理效果和政府各部门联动性,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网络安全一直是数字化时代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的政府数据治理治理仍是初级阶段,数据网络安全也是初始状态。良好安全的数据网络为数据库创立了稳健的环境。目前,政府数据安全管理主要是网络安全管控和个人隐私保护两方面。政府各部门网站中存有大量的政府数据资源,一旦出现黑客攻击,那么宝贵的数据资源将会收到损坏,同时个人隐私方面,一些复杂的技术可以使个人匿名之前的数据得到恢复,导致隐私泄露,比如央视新闻所揭露的移动电话号码信息暴露。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技术运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的原理对区块链上所存在的数据进行保护,用户身份验证,以此来增加数据安全。同时用户的公钥是定期更新,提高数据泄露和黑客破解的难度。区块链技术中的哈希算法也是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的技术。
传统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因为跨层级,跨部门,跨时代,并不能够实现开放的数据共享。同时存在着数据信息分散,政府部门之间或者政府与社会之间因为不愿协同或者不敢协同导致信息联动性差,政府数据的利用率低,形成数据孤岛。
而区块链的“点对点技术”就是基于哈希算法技术所实现的技术背书,各主体达成共识,加深彼此信任,快速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区块链是在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运行,将交易历史是在以加密方式锁在一起的数据块中,他是不可逆的,安全的记录,当需要获取信息时,方便获取。比如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政府数据,数据指令打破传统的层层下达模式,实现直接下达到基层部门执行,防止政策的失真与滞后。[3]当出现危机问题时,可以有效收集基层的信息,准确传达上级政策,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开放,有利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数据的个性化服务,减少政务成本。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就是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信任背书,只需要信任算法系统,数据都是通过哈希算法实现信任,多元主体进行数据的使用,这样技术之下可以带来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减少政务成本。传统的社会治理中政府所充当的是主要掌控者,对社会整体负责,同时代表人民有着极高权利。但是去中心化会面临着要解决的问题,去中心化所引起的多元主体参与,政府权利的下放,形成分散式的治理模式,降低政府的参与度,当市场出现不可控的经济等问题时,很难进行规范化调节,实现市场稳定。同时多元主体参与,虽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各主体之间的地位趋向平等,弱化了政府权威,会存在被自由主义或无政府主义借题发挥,危及权威。
区块链技术是将数据通过算法记录在各数据块,运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进行保障安全,加密隐私,对信息数据负责,但如果某个密钥不慎丢失或者被黑客恶意破解,可能会造成数据块上的有效数据或者长久数据缺失,导致隐私的泄漏,数据的紊乱,从而影响治理环境稳定性。同时区块链技术虽然与金融行业、医疗行业、民生等领域相关联,但是现在还处于初步阶段,技术还存在着局限性和发展性,现有技术还并不完善,需要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为监管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持,政府对于区块链来说是组织者,赋能者但是除了区块链本身的数据块的用户,谁来监督用户,监督区块链的各节点,各项行为,存在着监管概念模糊的问题。只有加强安全监管,明确监管职能、解决技术问题,才能更好的运用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一个正在逐步完善的网络技术,它其中与社会相适用、法律规范相协调还存在一个过程。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所引起的监管问题的模糊化,同时在法律规约方面也存在空白与不融合现象。区块链技术已然应用于医疗卫生、社区保障、金融行业等多领域,但是所属专有的区块链法律规范和条例还尚不健全,存在漏洞。同时区块链中的部分技术与现存的物权法、合约法等法律规范存在不融合问题。比如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类似于自动贩卖机的原理,是指当乙方的条件符合甲方的条件时,在算法合约代码的条件下,就会自动生成智能合约,执行双方的合同,但与合同法对于合约主体的规范出现冲突。
坚决维护国家权威,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下多元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带来数据开放,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的同时,会导致政府权力弱化,形成扁平化的社会治理,不利于政府治理。但是正如恩格斯《论权威》所说,“把权威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4]。西方的无政府主义所提倡的并不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共享这与国家所提倡的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当家作主是高度契合的,但是并不代表忽略政府权威。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也是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和根本保证。[5]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是在维护政府权威的基础下去实践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区块链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加强区块链的网络安全管理,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区块链技术现在尚不成熟,区块链网络安全的稳健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区块链的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建立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同时要加快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数据化时代之下,智能领域信息化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区块链是多元主体参与、去中心化的监管模糊技术,要加强社会、政府、群众之间的协同监管,各主体在负责自身监管内容之下,还要监管其他主体,形成互相监管,协同监管,更好的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监管责任规范化,制定区块链的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全面安全的监管体制。网络的安全性还源自于公众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随着数据信息化,集约化,公众要提供自身的网络素质,加强对区块链应用的认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共同建设良好网络环境。
区块链技术的部分技能存在着与现行法律之间相冲突,适配性低的问题,或者尚未有严格专项的法律和条例去规范。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 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6]。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的扩展,只有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加强区块链条例与现行法律的适配性,健全强区块链法律政策和条例标准,维护好区块链的法律秩序和法律环境,使得区块链技术有法可依,以此来加强区块链监管,建设稳定的区块链应用社会环境,更好的为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服务。如果没有健全相应的法律政策,那么就会导致技术与伦理的不相匹配,影响技术发展和更好运用。因此要加强法律制度的规范,将区块链技术与法律规范条例相适配,推动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