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各省的福祉水平明显改善,这反映在各省人类发展指数均显著地提高。但这个过程中,区域间出现了发展极不均衡的现象,这是过去四十年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导致的不健康、不协调的发展模式。地区间发展差距过大会成为阻碍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长远来看,不均衡的发展会导致一个地区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随着发展观念的不断演变,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评判标准应逐步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福祉,由于福祉反映的是人民的良好生活状态,区域福祉的差距更多体现出区域间经济发展质量的差距。因此,本文把人类发展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从西北和省级两个视角来研究其影响因素,深入梳理影响西北人类福祉变化及区际差距的主要原因,期望为西北地区的区际福祉均衡发展谏言献策。
1.HDI测算方法
HDI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衡量人类福祉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分项指标为健康指数、教育指数和收入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
2.空间基尼系数测度方法
我们可以同样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测度西北地区福祉差异趋势。基于不同省区的人口权重不同的考量,人类福祉的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2)
其中,GiniHDI为人类福祉空间基尼系数;yi和yj分别为i省区和j省区的HDI;pi和pj分别为i和j省区人口数占西北地区人口比;μ为经西北地区人口加权后的人类发展指数。
研究区域包含陕、青、甘、宁及新疆五省区,选取1999-2018年西北五个省区的数据,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8)、西北各省区统计年鉴或发展年鉴(1999-2018)等,历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资料以及历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公布数据。
在1999-2018年,西北五省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均持续提高。其中,青海省的福祉提升幅度最为明显,增幅达50.8%,随后依次为,陕西、宁夏、甘肃、新疆。从2018年看,以陕西的人类福祉最高,接着依次为新疆、宁夏、青海、甘肃。
从GiniHDI的演变态势来看,1999-2018年,西北地区的HDI区际差距的演化过程由3个阶段构成:(1)1999-2004年,西北地区人类福祉呈“W”型波动下降,福祉差异在逐渐缩小中交替出现的小幅反弹,但总体态势仍基本平稳。(2)2005-2009年,西北地区人类福祉差异明显缩小,GiniHDI由0.0263降至0.0193。(3)2010-2018年,西北地区的福祉空间趋同发展。GiniHDI维持在0.0200左右。总体看,西北地区呈逐年缩小态势。
为探究西北人类福祉的区际差异演变的规律,定量阐释和验证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演变规律。因此,对HDI的基尼系数与HDI进行拟合,得到式(3):
GiniHDI=-0.059HDI+0.065
(3)
从西北地区HDI与GiniHDI的拟合关系来看,与收入分配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而变化的“库兹涅茨假说”有所差异,西北地区人类福祉并没有表现倒“U”型演变的现象。经观察得知,HDI与基尼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可知,西北地区人类福祉的不断提高,伴随着该地区人类福祉的区际差距持续缩小,西北各省的人类福祉在波动中归于趋同演变。
本文选用1999-2018年的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对西北人类福祉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经过豪斯曼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GiniHDI=0.339+0.0083Civ+0.002Dmed-0.008Dedu+0.011lnsec
(4)
面板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R2=0.9411,表明模型的解释变量的方差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的总体方差,解释变量能较好地阐释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进一步看,Med、Sec、Civ这3个指标呈正相关,除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外,余下2个指标均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加大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及提高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均能够显著提高西北五省的福祉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这一指标表现为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教育经费支出并不能必然带来相应的福祉提升。
通常来讲,经济增长、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平、社会保障投入、产业发展等因素对人类福祉的地区差距具有影响。故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西北人类福祉的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以GiniHDI作被解释变量,对1999-2018年西北地区的GiniHDI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GiniHDI=0.194-0.019lnGDP-0.008Edu+0.001Med+0.006lnsec-0.005lnc
(5)
由回归方程可知,模型回归的效果较好,R2=0.801。在回归模型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GDP)、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Edu)和城乡收入比(Inc)与HDI的空间基尼系数为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这3项指标对减小西北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有明显地均衡效果。此外,卫生经费占财政支出比系数不显著,说明加大对卫生经费的投入并未对西北的福祉差异产生有效的影响。
1999-2018年,西北地区人类福祉差异演化态势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999-2004年的福祉差距波动变化;2005-2009年福祉差距逐渐缩小;2010-2018年西北地区福祉空间趋同发展。西北五省区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整体呈递减趋势,并不呈倒“U”型曲线。结论并不支持发展中国家人均福利和生活水平的不平衡会随发展过程而呈现向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观点。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大对卫生经费占财政比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比例都可以使西北地区人类发展水平提高。但卫生经费占比的提高却使西北五省区之间的福祉差距增大,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维持对卫生经费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是有必要的。特别的,要着力于调整和优化其卫生经费的投入结构,着重于改善当地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行效率,才能高效地提高西北各地人民的健康水平。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制定出对教育投入和投资的合理政策和正确导向。使提升人民福祉水平和生活幸福感,切实成为未来西北各省、自治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