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局限与破局

2020-03-12 08:08何东润张禹石叶陆艳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

何东润,张禹石,叶陆艳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成分和社会成分的日趋多元,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在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碰撞和网络的冲击下,青年人表现得更加主动,渴求被关注、被重视,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愿望空前强烈,因而以践行社会公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并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中[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2]。因此,如何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是目前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青年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青年社会组织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上看,它曾被称之为青年自组织、青年非政府组织等;从微观作用上看,它是志愿者组织、兴趣组织和交友组织等。这些青年组织所共有的特点即为青年自主发展和运作。社会治理是指政企组织和社会组织同非政府组织(NGO)之间,通过广泛、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对社会组织事务所进行的良性推动,进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治理随着时代变化逐渐显现出“门槛降低”“平等约束”“规范参与”的特点。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厚植于社会治理的微观环境里。

(一)青年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青年社会组织的数量远超欠发达地区,证明不同地域之间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欠发达地区,有很多的“空头”组织,只存在名称却无任何实际参与行动,不仅不参加社会治理,连自身的组织活动都比较少,究其原因是这些青年社会组织成立门槛低,参与成本低,因此质量也不高。欠发达地区中青年参与的社会治理问题很少且并不复杂,或者在短暂活跃后便会快速冷却,因此这种“好奇型”组织并无实际意义。而发达地区的青年社会组织不同,发达地区生活节奏较快,自发组成青年社会组织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后续参与社会治理的时间和边际成本较高,这部分青年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往往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就青年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情况来看,经济水平影响了发展水平。

(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以线上为主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已成为新业态,“政事公开”成了百姓监督政企事团体和单位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阳光平台。当代青年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同成长,对网络信息最为敏感。近年来,以“两微一抖”(指微信、微博、抖音)为主要平台,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转向以线上为主的参与模式。这打破了地域限制,如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广东援疆干部,可随时关注到自己家乡的城市建设情况。青年依托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开展活动,这些网络双向信息流编织成了信息网,覆盖在社会治理的全域上。青年社会组织与网络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促进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青年社会组织频繁使用网络,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最终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维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因素以兴趣为主

从青年社会组织的特征含义上看,“青年”和“社会”是其标签。从青年角度来说,青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针对青年,其中“青年为参与主体”和“青年为服务对象”的“二分类”所面向的都是青年[3]。从社会角度来说,青年社会组织与青年组织的区别在于前者融入社会。校园中也有青年组织,如学生社团等,服务师生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是一种兴趣,参加琴棋书画活动是另一种兴趣。青年社会组织也是以兴趣组成的,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一种兴趣,积极参政议政是另一种兴趣。兴趣不等于责任,正是这种兴趣所在,才能够正常维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当前,青年自发成立组织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的需求,呈现“小众化”趋势,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满足成员“自我实现”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青年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青年活动、交友的需求。近几年,公益类、服务类组织也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局限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中最有活力的一支队伍,其发展水平与治理能力备受关注。当前,青年社会组织在公民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力量分散、发展水平不均衡、缺少政策引导、意识形态不统一等问题,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对青年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4]。

(一)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差异与力量分散的问题

由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青年的心理差异与目标差异,导致青年社会组织在内部和外边的集合作用下形成的发展差异,社会治理的参与行为处在“无序”状态,力量不集中。相同的社会问题和现象在不同地区青年的处理方式中难聚成合力,即使是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存在发展不均的细微差异。笔者调查发现,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不均衡表现为:第一,成员规模不均衡。不同地区的青年社会组织人数差异巨大,有些大型组织可达千百人,小组织仅有数人。人数的差异影响组织架构,人数多的青年社会组织往往有着成型的章程、标准、活动方式和人员等级,更迭有序。第二,地域分布不均衡。绝大多数的青年社会组织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青年社会组织,主要存在于发达的大中城市,而西部老少边山穷地区极少。第三,类型分布不均衡。同一片区的同类型青年社会组织聚集程度大,如西北地区以“青年农业互助组织”为主,而南部地区则以“青年就业互助组织”为主,各地交叉影响较小,组织单一。由于这些差异,使得青年的力量水滴难汇江河,无法形成统一的实践方向,青年社会组织的力量作用减弱。

(二)青年社会组织缺少针对性的专项化政策与固定管理

我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不高,“在册社团”同“兴趣组织”的管理差异很大。“在册社团”的管理是双重准入制度,政府主管与民政登记二者缺一不可,合法身份的取得需要走一套完整的备案流程。“兴趣组织”的管理则趋向于差异化。有影响力的兴趣组织,同政企事单位的合作就多一些,影响力较弱或者是缺乏的兴趣组织,基本上就疏于管理。由于是青年团体,因此一些地区的共青团组织设立了“社团部”协助管理,但由于社团的类型差异较大、活动内容多样化,以至于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统一管理。青年社会组织中有些是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则同妇联组织联系多一些;有些是义务救援事故的,则同消防组织联系多一些。因此,青年社会组织缺少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化政策,主管部门和人员不固定,领导核心缺位,从而出现很多现实问题,包括交叉地带的权责问题,资金、人员的调配问题和社会认同问题等。

(三)青年社会组织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情况

青年社会组织成立后,就有其自身的行为方式,青年自身的特性决定了青年想要参与进社会公共治理事务的期待与理想。青年的思想和行为,需要统一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层面,防止青年社会组织“主心骨”的缺失。就组织而言,缺乏意识形态的组织往往是依靠“领袖精神”来统一意识的,组织的管理者和负责人大多是组织的发起人或创办人,他们的意识与魄力,就是整个组织的行为理念。而青年社会组织说到底仍然是社会组织,要融入社会体系之中。青年社会组织的整体行为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则会在交往场域中起作用。因此,具有国家意识形态的青年社会组织则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目前,青年社会组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依然是以“自发展”状况为主,并没有实现体系化的思政培养,也就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青年对组织的社会治理意识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三、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解困思考

由于青年自身社会中坚力量的属性,使得青年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有着特殊的定位。社会治理是促使公众获得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青年在社会治理中大有可为,需要以提供资源、出台政策和加强教育为抓手,解决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充分发挥青年优势[5]。

(一)给予青年社会组织参加社会治理的“空气和土壤”

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当注重“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特征的组织问题和区域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注重组织类型的区分,对于自发兴趣组织而言,要尽可能给予机会,鼓励青年广泛参加,以兴趣的名片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充实社会生活;对于自发需求组织而言,尤其是公益服务类和政治诉求类的组织,要协助把政治方向关,提供相应发展资源与诉求通道以促进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其次,要加大资源与资金的扶持,青年没有过多的资源与资金积累,相应的条件扶持对组织成长非常关键,要做好资源分配,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责任、不同贡献的组织要分门别类地提供扶持。最后,要加强平台建设,青年社会组织之所以活动范围较小,就是因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搭建不完整,要投入相应的资源和精力搭建基于网络的社会公共服务与活动平台,保障青年的跨域社会行为是在平等、一致的条件下进行的,以此给予青年社会组织参加社会治理的“空气和土壤”。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关注程度和政策引导

社会发展,制度先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关注与政策引导。在此过程中,青年社会组织与政府都应当从自身出发以寻求改变。从青年社会组织角度来说,要从意识转变入手,主动完成角色转变。从此前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青年社会组织普遍以满足“小众化”“个性化”需求而存在,这种发展目标很难成为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组织发展受到社会责任的约束。为了突破这种发展“瓶颈”,青年社会组织应当主动转变角色定位,以责任为目标,提升治理活力,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当出台相应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就目前负责青年社会组织建设的基层团委来说,有公务员编制的乡、镇一级团委都无法做到专岗专职。保障体系的根基不牢,就难以保障青年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此外,青年由于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历史观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所以,面对青年所发现的社会矛盾凸点,应重点关注,因此要专人专职管理青年社会组织,针对性地解决青年问题,回应青年诉求[7]。

(三)加强青年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工作

青年社会组织作为青年的集合团体,更要有正确的意识方向和政治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够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家复兴“同轨同向”,为社会治理和发展提供青年之力。因此,要加强青年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教育培养工作。首先,以共青团为主的青年培养组织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要内容,开展主题宣讲、网上讨论,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不断增强青年的“四个自信”。其次,要注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作用,以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榜样为标杆,激励广大青年向上向善,为社会治理尽一份“青年之力”而感到骄傲自豪。最后要注重发挥青年社会组织领袖的“自教育”能力,以青年社会组织领袖的影响力为抓手,加强对“组织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使每个组织以此形成“自教育课堂”,进而提升教育效果。通过上述措施,将青年的思想目标统一到现代化社会治理轨道上,化青年之力为复兴伟力。

结语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大有可为。通过进一步培育、优化青年社会组织,动员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增强对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支持,既能够增强社会治理绩效,推进社会治理真正走向现代化,也能够打造一支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重视青年的力量,握住了青年之力,也就把住了未来之向。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