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样本”的工会主席情怀
——记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祥云县总工会主席李枝兴

2020-03-12 07:28
工会信息 2020年21期
关键词:祥云县祥云总工会

云南省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经验和做法被称为“祥云样本”,全国总工会给予“祥云样本”具有“全国可借鉴价值”的高度评价。

据统计,近5年全县动态管理的300户困难职工家庭,295户高质量脱困,剩余的5户可预期在2020年底脱困。今年8月经过云南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质效第三方评估,祥云县排名全省第一;9月,全国总工会组织全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祥云县帮扶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誉。

“祥云样本”的孕育、发展、推广、见效,凝聚了一大批工会人的心血和智慧,成就了一大批困难职工的心愿和幸福,在这群工会人中,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执委委员、云南省第22届先进工作者、祥云县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的李枝兴同志是突出代表。他是“祥云样本”的主要策划者、推动者、实践者。

讲政治:民生是最大政治,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源于党政要求、职工期盼、工会职责

当来访者问到“祥云样本”的起源,李枝兴严肃认真地说到,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源于党政要求、职工期盼、工会职责,农村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就工会而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也是最大的政治任务。

李枝兴帮扶过的困难职工张永祥(化名),患结肠癌上手术台前想:“最好死在手术台上,一了百了,媳妇还年轻,还能再嫁人,我哥不会不管我妈,我的儿子他反正会长大。”

为何有如此灰暗的心理?2013年5月,33岁的张永祥被查出乙状结肠癌,需要20多万元治疗费,由于要赡养在农村的爹妈,每月还要还1000多元的房贷,张永祥没有这么多钱。跟在乡下务农的哥嫂借,遭到哥嫂的婉拒。因此,张永祥十分沮丧。

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底,祥云县因患大病、下岗失业、子女就学、意外灾害造成的困难职工家庭,有293户、涉及供养人口1080人。

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李枝兴说,多年来,各级工会在维权帮扶服务中,与困难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疾苦,清楚他们的家底,知道他们的意愿,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脱贫致富。开展解困脱困工作,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工会推进改革创新、增强“三性”去除“四化”的根本要求。

补短板:实事求是看问题,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关键是解决资源问题和方法问题

2016年是“祥云样本”的探索期。作为祥云县总工会的当家人李枝兴想,要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首先必须解决好三个前置问题:一是要全面掌握困难职工的状况;二是要解决好帮扶资源问题;三是要寻找好帮扶的路径和方法。后两个问题尤为关键。

针对第一个问题,2016年4月至7月,李枝兴发动全县各级工会开展了城市困难职工生产生活状况和需求状况大调查,调查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全面掌握困难职工分布情况、家庭情况、困难原因、意愿诉求,摸清城市困难职工底数。同年7月29日组织举办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业务培训,8月16日全面安排部署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9月底全县293户1080人的困难职工家庭全部纳入帮扶管理系统。

针对第二个问题,从事多年工会工作的李枝兴深知,仅靠工会有限的资源,难以肩负解困脱困重任。解困脱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跳出工会想工会、跳出工会做工会,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分散式、碎片式”帮扶模式,借势发力,顺势而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2016年3月初,李枝兴把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想法向原大理州总工会程云川主席、县委王正林书记、县人民政府黑尚锋县长作了汇报,得到他们的肯定和支持。大理州总工会九届二次全会要求祥云县充分借鉴农村脱贫攻坚方法措施、先行先试。祥云县委书记王正林和县长黑尚锋要求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纳入全县脱贫攻坚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工会认真谋划。根据州总工会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意见,李枝兴凭借多岗位工作经验,深入探索工会工作规律、深刻反思工会工作瓶颈,突破“一家独唱”的工作局面,以系统思维,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牵头、系统集成”的解困脱困工作体制。这个体制主动自觉地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把解困脱困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明确了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困难职工所在单位负直接责任,工会负具体责任,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了全县大局工作统筹,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系统集成方式充分调动党政部门和社会资源,帮助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会在整个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主要履行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职责。2016年9月19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成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组的通知》,明确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成员由27个部门、10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23个乡镇、园区、系统、行业工会主席组成。领导组下设10个工作组室,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其中:5个工作组室负责全面服务保障,5个工作组负责项目帮扶。这个组织架构充分体现了系统集成、协同作战的核心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帮扶资源和帮扶力量的问题。

针对第三个问题,2016年3月至9月,李枝兴肩负解困脱困光荣使命,带领工会一班子人,对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认真学习思考,对党的民生政策和制度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听取了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充分汲取农村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意见》。此意见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研究,于2016年9月19日由县委、县政府正式发文实施。李枝兴饶有兴趣地介绍,祥云县解困脱困最具创造性的是确立了解困脱困“五有两不愁”总体目标、“12345”工作法和系统集成机制。“五有两不愁”是指“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助、住有所居、老有所养,不愁吃、不愁穿”,界定了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的收入标准和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五项保障标准。“12345” 工作法主要突出解困脱困的方法路径,具体来讲,就是打造好一站式服务职工平台,强化“资金和项目”两项保障,着力“识别、施策、脱困”三个精准,建立“系统集成、结对帮扶、服务清单、目标责任”四项机制,实施“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五类帮扶,主要目的是畅通帮扶渠道、强化保障功能、突出精准规范、注重机制建设、明确帮扶重点。最为核心的就是系统集成机制,作用在于依托党委政府,最大限度的调动党政和社会资源,实现资源有效聚焦,形成“握指成拳”力量。2016年9月13日,原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彭增梅到祥云调研解困脱困工作,充分肯定了祥云的做法,要求祥云尽快出台工作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为全省探索出好的经验。同年11月18日,县委主持召开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进会,对全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理州总工会组织全州县市工会主席、副主席到祥云观摩学习,并在全州推广。实践证明,祥云的做法具有普适性、复制性,为全国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提供了参考。

抓落实:立足实现“五有两不愁”目标,重点抓好资源整合、机制建设、精准帮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枝兴说,我们确立了总体目标,找到了方法路径,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协同攻坚、抓好落实。

资源整合是核心。全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进会后,李枝兴第一件事就是抓资源整合。2016年9月26日,李枝兴报请县委副书记、县驻村扶贫开发工作总队长王增进同志主持召开了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组(室)工作会议,安排领导组下设的10个工作组(室)充分履职,整合部门帮扶资源和政策措施,制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方案。

2016年10月31日,成立工作方案评审工作组,由李枝兴主持,启动了10个工作(组)室工作方案的评审工作。

2016年11月15日,李枝兴主持召开了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落实了解困脱困政府专项资金安排、明确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困脱困工作机制,并把10个组(室)的工作推进情况列入了政府督查事项。

2016年11月16日,通过评审修订,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领导组印发了领导组办公室、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宣传、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督查考核5个工作方案和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5个帮扶方案。5个工作方案突出解困脱困的服务保障功能,5个帮扶方案整合了各部门涉及“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的帮扶政策措施和项目。就业帮扶由人社、工信、扶贫部门负责,着眼于充分就业,强化源头扶持,推动有能力就业的困难职工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实现在档困难职工家庭就业率达100%,整合了10个部门5类38条帮扶措施;就医帮扶由卫健、人社部门负责,主要推动困难职工医疗保险全覆盖、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医疗卫生免费项目扶持,强化医疗、慈善救助,整合了5个部门18条措施;就学帮扶由教体、工信部门负责,主要解决全县在档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困难问题,整合了10个部门17条措施;住房帮扶由县住建局、县总工会负责,主要帮助无住房的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全面解决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目标,整合了2个部门6条措施;社保帮扶由民政、人社、工会负责,主要针对其他四类帮扶后仍然无法脱困的困难职工,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纳入低保保障和其他社会救助措施,整合了3个部门8条措施。就系统集成方式整合资源带来的功效,祥云县百货大楼董事长周万庆感触较深,他说:“祥云这种帮扶模式很有效,拉动了很多资源聚焦困难职工。我们也有10多号困难职工,我们出台了办法,助力他们脱困,现在他们都脱困了。”

工作成败关键在人。2016年10月26日,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组印发了《祥云县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挂包帮、转走访”干部结对帮扶办法》,明确县总工会干部挂片,乡镇、园区、系统、行业工会干部包点,基层工会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机制。10个组(室)工作方案出台后,全县300多名工会干部入户困难职工家庭,重点完善档案资料、宣传相关政策、研究帮扶措施。同年11月,李枝兴主席报请领导组同意,建立了目标责任机制,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总工会联合成立工作考核组,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党政年度考核体系,与绩效挂钩。2017年—2019年县政府连续三年下达责任目标,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列为了全县年度“十项惠民工程”。

谈到精准识别,李枝兴说,识别方法是“进、看、算、议、评、公示、确认”七步法,强化谁调查、谁负责的责任制。5年来,精准识别工作组7次开展“回头看”工作,动态识别出困难职工家庭300户、并建档立卡。在精准识别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档初期,祥云县总工会创造性的提出了“二级档案”,充分考虑了困难职工的刚性支出,重置了标准条件,把不符合全总帮扶条件,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困难的职工纳入了本级档案进行帮扶。比如,困难职工陈玉华(化名)是一名幼儿园老师,老公是一名小学老师,家庭月收入七八千元,家住县城一个新开发的小区,对照有关上级部门的贫困标准,他们不属于困难职工,但是,2016年5月,陈玉华被查出患肝硬化,到昆明住院诊治,做了肝移植手术,花费63万元,经医疗保险报销后,自付部分高达30多万元,手术后,光一个月的检查费和医药费就要1.2万元,从其“突发性、刚性支出”来算,他们确实属于困难职工。

就精准施策上,李枝兴强化科学配置帮扶资源,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扶什么”的原则,立足于“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因户施策,差异化帮扶,对困难程度进行划分,对照就医、就学、就业、住房、社保五类帮扶需求提出具体帮扶措施,并向5个帮扶工作组批转困难职工信息材料,各帮扶工作组对照需求和计划综合施策。县总工会同步认真落实月访季报制,随时掌握困难职工家庭变化情况,及时给帮扶部门配置资源、提供信息。近5年,就业帮扶促成270个家庭355人稳定就业;医疗帮扶推动300户在档困难职工家庭成员1099人参加了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医保和医疗互助,大病救助、博爱救助、妇女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全面覆盖118个困难职工家庭;就学帮扶把困难职工上学子女纳入了国家“奖、助、贷、勤、免”助学体系,教育六项工程、金秋助学和“路费、学费、生活费”对136户困难职工子女实施全面补助;住房帮扶通过保障性住房和租赁补贴,解决了39户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社保帮扶推动300户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特别是困难职工本人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保,98户困难职工纳入政府低保保障,送温暖工程、特价补贴、生活救助等救助覆盖困难职工2079人次。

李枝兴对脱困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实实在在的达到“五有两不愁”标准。解困脱困工作以来,祥云县总工会每年都组织基层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质增效;并4次接受全总和省州总工会评估、考核,均取得评估组的充分肯定。今年8月,云南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困难职工解困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通过评估,祥云无错评、漏评、错退、漏退情况,挂包帮扶率、精准帮扶率、群众满意度均为100%。

谈到祥云解困脱困的工作特点,李枝兴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最大的特点是系统集成、最大优势是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书记、县长直接担任组长,赋予了工会调动党政部门和社会资源的权力,为工会提供了政策制度支撑和有力攻坚力量,解决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关键问题。就解困脱困工作成效,李枝兴概括了三点:一是祥云县预期实现了解困脱困“五有两不愁”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全县动态管理的300户1099人的困难职工家庭,295户1086人实现高质量脱困,这是最直接的成果显现。二是推出的“祥云样本”较好地回答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谁、谁来帮、帮什么、怎么办、如何退”五个重要问题,提供了方法路径,在云南省范围内广泛推广,为全国提供了参考。三是通过这项工作,祥云工会干部得到了历练,“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服务群众更加主动,政策业务能力更加娴熟,这是一次难得的、综合性的锤炼,全面推动了工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工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夯实了基础。

猜你喜欢
祥云县祥云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奥体祥云
云南祥云县实施沼气建设项目优化能源结构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