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百艺,莫不有师,以师带徒,薪火相传。
说起师与徒,名言名句甚多,“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古至今,流传着无数关于师徒的故事。
“拜师学艺”自古有之,是各行各业的老传统、老习俗。相传在中医界、木艺界等行当,有着这样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足见“师带徒”的严谨,以及扎扎实实、朝夕相处的口授身教。三年学徒其实是一个心性的修炼过程,摒弃杂念、摒除浮躁、尊重技艺,而“出师”更非一朝一夕、一夜成名之功。师傅传授的不仅仅是手工技艺,更是为人之道、处世之学,以及立足流传百年的信念和精神。也因此,人们将师徒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如父如子,它包含着心血、期盼、希望与传承。
如今,“师带徒”这一老传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有着300多年辉煌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从2017年开始启动首席技师工作室拜师仪式,国家级“崔庆利中药调剂首席技师工作室”、北京市级“于葆墀中药炮制首席技师工作室”等首批四位“国宝级”大师,分别与徒弟在现场签订《师承教育协议书》,而幸运的徒弟们则向自己的师傅郑重地施以拜师礼。“同仁堂”通过首席技师的“传、帮、带”,发挥技能人才培育新人的辐射效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技能、高层次的中药鉴定、炮制、调剂、泛丸人才。历经数年之后,今天的徒弟也将变成师傅,还会带出未来新的师傅……
“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百年“同仁堂”诠释了以继承为本、以创新为源的传承特色,诠释了“师带徒”从工艺继承到精神传承的“百年匠心”。
金漆镶嵌髹饰非遗技艺传承大师胡昕给她的徒弟上的第一课:工匠精神是从内心尊重传统文化和工艺,一生心怀敬畏,日复一日地重复辛苦和付出。
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今天,“师带徒”不仅没有过时,应该说更逢其时。随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大步迈进,更急迫地需要大批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工匠”和工匠精神。
作为一种育人模式,高技能领军人才“师带徒”有着强烈的示范和导向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弘扬扎实严谨、锲而不舍、拼搏进取、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工匠精神”;倡导善于创新、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质”,乃至在全社会形成传承技能的“工匠风尚”,鼓励和倡导更多的年轻人做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现代工匠。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和强劲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