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改荣 杨阿倩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政治话语是政治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道德力量。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隐喻架构视角成为另一种全新的政治话语分析方法。架构理论主要讨论我们将政治概念和整个世界概念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采用这种新的研究视角来分析政治话语。
本文选取《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和《美国国情咨文(2019)》为语料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是中美两国典型的政治语篇。国内政府工作报告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话语分析和隐喻学,而对美国国情咨文的研究则多停留在隐喻角度或架构角度,鲜有文章去对比中美两国政治话语的架构以及形成这种架构的深层原因。
Lakoff&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思维方式。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 (1980: 3)。[3]隐喻的实质是与人类自身生理基础及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源域的经验向抽象的目标域的映射。概念隐喻是深层次的概念性机制,隐喻表达则是概念隐喻系统的浅层体现(Lakoff 1993)。[4]
“架构”概念源于人类学。社会学家 Goffman将其引入文化社会学,用来分析各种社会活动(Goffman1974:13)。[5]后来,Fillmore 将其引入语言学领域,创立了框架语义学。Fillmore 视框架为“具体统一的知识构架或经验的整体图式化”(Fillmore 1985:223)[6]和“认知结构”(Fillmore& Atkins 1992:75)。[7]近年来,Lakoff 又将这一概念应用到政治学领域。Lakoff (2004:73)指出,“认知科学的一个根本发现是:人们以架构和隐喻进行思维;架构以神经电路图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8]汪少华(2008:5)指出架构可分为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两种: 由词语激活的心理结构为表层架构,深层架构指构成道德世界观和政治哲学的最为根本的架构。[9]表层架构主要包括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其中非隐喻性表达可以直接归为非隐喻性表层架构,隐喻性词汇可直接激活相关的架构,由表层架构激活的价值观为深层架构。[10]
本文中隐喻的识别是借助了Charteris-Black(2004)所提出的隐喻识别方法,具体如下:
(1)阅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和《美国国情咨文(2019)》政治话语文本,了解文本的主题和大意;
(2)题目统一依据文本语境确认词汇的意义,判断该词汇是否存在一种比语境中含义更加基本通用的意义。
(3)如果存在此类词汇,则确定此类词汇在文中的意义和其本身意义能否形成对比,并且可以在对比中理解文本意义。如果可以,则确定该词汇是隐喻性的。
通过以上步骤确定隐喻词汇后,利用语料库软件 AntConc3.2.4对两篇文本的各类隐喻词汇进行频数提取,通过AntConc3.2.4的多项检索功能,提取出每一类隐喻性词汇的频数,将各类频数总计再对其进行架构识别。架构可以分为表层架构和深层架构,表层架构又分为隐喻性表层架构和非隐喻性表层架构。隐喻性架构被隐喻性词汇激活,非隐喻性架构则由非隐喻性表达激活。[10]在识别表层架构之后,结合上下文将对深层架构进行识别和推理分析。
美国国情咨文概念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旅程隐喻植物隐喻平衡隐喻总计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频次97 39 19 51 74 280所占百分比35%14%7%18%26%100%频次23 23 34 4 0 8 4所占百分比27%27%41%5%0%100%
以上表格的数据是借助Charteris-Black(2004)所提出的隐喻识别方法与语料库软件AntConc3.2.4统计隐喻性词语频次得出。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在两国政治语篇中,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地使用隐喻,隐喻丰富性更强。同时,通过以上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两国的隐喻使用也存在差异。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筑隐喻是报告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隐喻,占总数的35%;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旅程隐喻是报告文本中使用率最高的隐喻,占总数的41%。但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旅程隐喻是出现频率最低的。同时通过对比发现,平衡隐喻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有26%的篇幅,但在美国国情咨文中却没有体现。基于此可以看出,两国的政治话语虽然都富含隐喻,但也存在差异。
隐喻性思维的架构为隐喻性架构,从一个隐喻性源域架构到目标域架构的映射形成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用一个事物去理解另一个事物(lakoff& Johnson,1980)。[3]本文的隐喻性表层架构是通过两国政治语篇中凸显的隐喻性词汇和其频率识别、统计而形成。通过隐喻识别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包括: 建筑架构、战争架构、旅程架构、植物架构和平衡架构。
3.3.1 建筑架构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建筑相关的词汇出现频率较高,占总数的35%。如“建成”“实施”“工程”“建立”“改造”“巩固”等词汇。诸如此类的词汇表达均激活了建筑架构。建筑隐喻具有强烈的积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期望目标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渴望。
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通过此例可以看出,文本中将“全面小康社会”作为建成的目标。如我们所知,建成一幢楼需要长工期和劳动力。此处激活了建筑架构,同时激活人们对于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劳动力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工期长旨在告诉人们达成这个目标的周期是长期的,但若大家协同努力总会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3.2 战争架构
战争架构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少。“战略”“打赢”“成功”等词汇激活了战争架构,战争架构激活了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战争中包括敌人,同盟,战略等。
六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近年来我国政府着力解决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为了解决城乡区域发展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此处激活了战争架构,旨在告诉人们城乡区域发展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策略,万众一心,总会解决城乡区域问题。
3.3.3 旅程架构
旅程架构激活的人类脑回路包括路程漫长、旅程中的困难、目的地等。同时旅程架构也意味着努力实现有价值的目标。在旅程架构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牵引着旅程顺利进行,否则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旅程架构是由“迈”“步伐”“目标”等词汇激活。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是积极稳妥的。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此处的目标词汇激活了旅程架构。在建成小康社会这条道路上,哪怕布满荆棘我们也会勇往直前完成目标,一旦达到这个目标,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3.3.4 植物架构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增长”“增加”“植根”“树立”“培养”等词汇激活了植物架构。植物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相关密切的,植物代表着生命力和希望。报告中多处出现植物架构,旨在激活人们对政府的信心。
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自古有“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一说,此处对于各技能人才的培养激活了植物架构。我国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就像照顾植物一样,细心照料使其健康茁壮地成长。
3.3.5 平衡架构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平衡相关的词汇占据26%,如“平衡”“均衡”“和谐”“稳定”“协调”等词汇,诸如此类的词汇均激活了平衡架构。
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稳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此处对于就业、金融、外贸、投资等的发展均采用了平衡架构,激活了人们心中的平衡架构,同时可以加深对政府举措的认知。经济增长不平衡是中国政府反对的,政府长期致力于工作稳中求进,经济平稳发展,为追求世界经济平衡增长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平衡架构可以使人民对政府的举措更加安心,激活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美国国情咨文中的架构类型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大体一致,但相同的架构被激活的频率不同。在美国国情咨文中,主要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包括:建筑架构、战争架构、旅程架构和植物架构。
3.4.1 建筑架构
在美国国情咨文中,由“shape”“create”“stren gthen”“build”等建筑词语激活的建筑架构占27%。建筑架构如同旅程架构,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建筑架构还强调了基础的牢固性和过程的精密性,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Alice, thank you for reminding us that we always have the power to shape our own destiny.
特朗普的话语激活了建筑架构,旨在告知美国民众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雕塑一样,只要你精心刻画总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此处也体现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成长。
3.4.2 战争架构
战争架构中主要包含敌人、战斗等元素,战争还包括残酷的杀戮,“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是战争的主要特征。美国国情咨文中由战争词汇激活的战争架构占 27%,由“win”“crisis”“defend”“victories”“fight”等激活战争架构。
At the same time,she rallied her community and raised more than $40,000 for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癌症就像恶魔一样摧残患者的身心,人们对之唯恐避之不及。此处将癌症的治愈架构为战争,激活了民众对癌症的恐惧,就如同对战争的恐惧。同时也激活了民众对抗癌症的决心,只要努力与其抗争就能打败它。
3.4.3 旅程架构
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旅程架构的使用频率较高,旅程词汇激活的旅程架构占41%,如“reach”“move”“path”“cross”“progress”等。旅程架构意味着从起点到终点行进的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
Everything that has come since — our triumph over communism, our giant leaps of science and discovery, our unrivaled progress towards equality and justice.
众所周知,美国的价值观倡导公平正义,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他们将科学的发展和平等正义方面取得的成就架构为旅程架构,告知民众在这条道路上,只要相信美国政府就可以实现理想蓝图。
3.4.4 植物架构
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植物架构出现频率较少,占总数的5%,此处植物架构是由“grow”一词激活,植物架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架构。
The U.S. economy is growing almost twice as fast today as when I took office.
特朗普强调美国工人的工资不断上涨,经济也在不断增长。此处的词语“grow”激活了植物架构,在民众心理架构出茁壮成长的景象,旨在让民众相信在他执政期间美国的经济会健康飞速发展。
通过上述对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的隐喻性表层架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国的表层架构存在异同,虽然两国政治文本激活的架构类型相似,但使用的频率却大不相同。架构是一种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根深蒂固的心理结构,不同的架构和概念隐喻能反映并强化各自隐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筑架构出现频率较多。从历史角度看来,中国经历过侵略战争,在经历过这种动荡不安的痛苦后,人民向往安宁平稳的生活,更加愿意去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让整个社会环境和谐共生,中国国家的发展架构更倾向于“建筑式”。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旅程架构激活频率较多。而美国的历史经历与中国大不相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它的历史上曾有多次移民的大潮,所以对于美国人来说,国家的建设是一种“体验式”的过程,这也是基于西方国家自古就有的探险精神。旅程式的体验更能让人体会到国家建设过程的艰辛。
另一方面,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从道家的观点来看,自然界和人类都来自同一个源头,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规则都是客观的。世间万物都应该是微妙的平衡,是所有自然元素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平衡架构和植物架构出现的频率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美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对于美国来说,稳定的发展并不是他们所需要的。因此在美国国情咨文中,植物架构激活较少,平衡架构没有激活。美国一直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对于美国来说,其他国家的快速发展对其都是威胁。基于这一点,在两国的政治话语中,战争架构在美国国情咨文中体现较明显。
本文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9)》和《美国国情咨文(2019)》为语料,运用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对其政治话语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虽然两国政治话语激活的架构类型基本相同,但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其出现的频率大不相同。其次,我们可以看出架构理论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话语,分析形成不同语言背后的原因和凸显的价值观,从而增强对语篇的分析能力。最后,本文对政治话语的表层架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对于深层架构的分析不够全面,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架构理论对于中国政治文本的分析,为中国政治话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