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恺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内镜中心 516000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种,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占比高[1]。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研究显示该病多与年龄、胃实质病变等有关,若能早期的诊断疾病,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还可预防胃癌疾病的发生[2]。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多采取内镜及病理活检的方式,其中病理活检可直观的展示人体肠胃黏膜下层腺体的变化,这使得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然而病理活检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是该检测方法属于一种有创操作,需选取患者体内黏膜,这使得患者常难以接受。相比之下,采取胃镜检查的方式,不但可以了解患者胃部基本情况,而且对患者的创伤小,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然而关于该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尚存争议[3]。本文中,探讨了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借助胃镜检查观察黏膜形态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表现出上腹不适、疼痛,同时在进食后也出现恶心呕吐及反酸症状[4]。(2)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均接受胃镜检查。(3)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3)合并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入选的68例患者的基础资料如下:男40例,占58.82%,女28例,占41.18%;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6±2.2)岁。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其中胃镜检查主要是采取电子胃镜检查,检查操作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检查。病理活检主要是在胃镜的辅助下,在距离幽门3~4cm的位置,选取2~4块胃窦位胃黏膜,将选取的组织应用甲醛固定,制备成组织切面后交由专业的病理医师,医师遵照相关标准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病理活检诊断参照全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具体如下:(1)慢性。轻度炎症,炎症细胞仅限于肠胃黏膜浅层部位,未达1/3;中度炎症,炎症细胞的分布比较集中,达到2/3;重度炎症,炎症细胞密集并且覆盖整个黏膜部位。(2)萎缩。轻度萎缩,胃部固有的腺体减少但是减少量不超过总数的1/3,保留大量的腺体;中度萎缩,固有腺体减少1/3~2/3,腺体呈不规则的分布;重度萎缩,固有腺体减少2/3以上,仅仅保留极少数的腺体组织。
1.3.2 胃镜诊断主要是参照中华内科杂志重庆胃炎诊断会议所制定的标准,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表现均可判定:(1)白光模式下显示常为黏膜色泽发生改变,具体的改变主要是由原本的桔红色转变为黄色、灰白色及灰绿色,且呈局部性及弥漫性表现;(2)黏膜相对粗糙且呈颗粒型改变,无明显分界;(3)胃镜下可见血管,早期可见肠胃黏膜下端血管,黏膜外部薄弱,黏膜下端血管呈树枝样且颜色为暗红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胃镜下总计检出50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同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73.53%,详见表1。
表1 胃镜下黏膜形态观察与病理活检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对比[n(%)]
注:①:黏膜色泽改变;②黏膜相对粗糙且呈颗粒改变;③黏膜下可见血管。
2.2 胃镜下黏膜形态检查的价值 借助胃镜观察胃黏膜形态的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敏感度为6.35%~36.24%,而在对疾病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上,当3种表现同时存在的时候均为100.00%,详见表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类型,因该类型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所以实际中也将这一疾病简称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上,主要是胃黏膜表面受损所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消失,如此会使胃黏膜变薄[5]。而在疾病的发病原因上,综合临床研究及相关文献主要同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血液、胃液中含特异性抗体,如内因子抗体、细胞抗
表2 胃镜下黏膜形态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体及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等均可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提供基础;第二,日常生活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酗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第三,情绪波动大且长时间处在紧张状态的患者,会使胃腺体分泌异常,容易引发胃炎;第四,患者自身免疫力差,极易受幽门螺杆菌感染,这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继而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6]。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患者可能会演变为胃癌,这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及早诊断及治疗疾病非常重要。
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上,既往常采取病理活检的方式,采取该方式诊断可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考。然而病理活检因需选取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在选取组织的时候会对胃部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使得患者常难以接受[7]。针对常规病理活检的缺陷,近年来临床中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上,推广使用胃镜检查黏膜形态的方式诊断疾病。采取该方式可在镜下获得患者具体表现,如胃黏膜呈红白相间,其中主要以白色为主,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同胃镜仪器品质差异及光线调节差异相关,为了避免以白光为主的情况,可考虑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尽可能拉近胃镜同观察标本的距离,以更好地明确肠胃黏膜色泽,降低人为因素所致误诊、漏诊情况[8]。胃镜下检查还可见暴露血管及显示黏膜情况,而实际诊断过程也可能存在误诊情况,主要是在检查过程,受胃腔过度充气,常使得胃肠容易出现扩张,这样就会使胃黏膜扩展的部位变薄,使得实际为浅表性胃炎可能会被误诊为萎缩性胃炎,为避免这一情况,需在胃镜检查是注意对充气量进行控制。本文结果显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上,借助胃镜下检查黏膜形态同病理活检符合率为73.53%,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上,胃镜下3种形态均出现的比例均为100.00%,这提示胃镜检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临床中应用胃镜检查黏膜形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良好,必要情况下可联合病理诊断来提高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符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