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铃灵,朱海燕,高惠华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三科,江苏226002)
护士职业认同感是护士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感情,可以影响护士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对职业的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其在护理职业中的价值感并稳定护理队伍[1]。叙事教育通过倾听、解读患者的故事,感受患者及家属的内心情感,能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叙事能力、提取信息和沟通能力[2-3]。本课题组在前期调查中发现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为(111.78±15.72)分,为中等水平,与有关研究相仿[4-5]。本研究选择2016 年12 月—2017 年11 月我院精神科60 例护士为对象,观察叙事教育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精神科护士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性6 例,女性24 例,平均年龄26.3±5.03 岁;护龄:1~5 年21 例,6~10 年2 例,>10 年7 例;学历:中专6 例,大专8 例,本科16 例;职称:护士20 例,护师8 例,主管护师以上2例。对照组中男性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27.6±5.50 岁;护龄:1~5 年18 例,6~10 年4 例,>10 年8例;学历:中专3 例,大专19 例,本科8 例;职称:护士16 例,护师12 例,主管护师以上2 例。两组护士性别、年龄、护龄、学历和职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在精神科工作的注册护士;(2)年龄≤50 周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医院常规护士培训学习,如每天的早会提问和护患互动,每月1 次专业技能培训、专科知识培训和护理查房等。
1.2.2 观察组:除常规培训外还进行叙事教育干预,为期1 年。具体方法:(1)精细阅读与观看影视作品:每月阅读1 本书籍,如《疾痛的故事》、《唤醒护理》、《左耳和右耳的对话—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临床手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送信给加西亚》等文学作品;观看《美丽心灵》、《心灵解码》、《朗读者》等影视作品。针对《疾痛的故事》结合临床患者案例,思考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影响,并交流自己生病时心理感受,激发护士同理心和共情,帮助他们从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阅读《左耳和右耳的对话—一位精神科医生的临床手札》,针对书中的精神病患者案例结合临床患者的症状,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讨论自己对症状学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2)书写“平行护理记录”:护士每月书写1 篇“平行护理记录”,记录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故事及护士的人文观察与情感反应。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倾听患者遭遇,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当再次面对患者的时候,理解他们的痛苦、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信任与关爱。(3)讲述心情故事:每周1 次,每次30 分钟。利用QQ 群、微信平台或座谈会,护士把护理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节、心理过程(包括家属的感受)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如何针对不同个体与病情,合理应用语言、肢体动作及交流方式,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同时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1.3 评价指标 在干预前、干预后6 个月和12 个月对两组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测。(1)护士职业认同感:采用刘玲编制的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6],该量表包括5 个维度30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 分,满分150 分,得分越高,提示护士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8。(2)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 症状自评量表[7],该量表是常用的心理健康评定工具之一,5 级计分,分数越低健康状况越好。利用精神大科集体培训机会,由课题小组统一发放,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内容、填写方法,当场回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感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 个月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后6 个月两组护士SCL-90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 个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分比较 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护士SCL-90 评分比较 分
3.1 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感 精神科护理在不断地发展,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学科的特点,在症状的描述,与患者沟通方面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同时精神科的危机状态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使得护士对工作失去热情,职业认同感下降[8]。叙事教育能提高精神科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引导自我反思、激发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职业素养[9-10]。护士在工作时融入患者中,倾听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疾苦与内心的情感,了解他们的疾病经历,并做出回应。有护士在“平行护理记录”中写道“面对精神病患者,我的心紧张而忐忑,甚至有些精神病患者的笑容都让我感到心底毛毛的。但看到同事们与患者交流相处,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如果觉得患者像个怪物,走不近他们,就无法探知他们的病情,于是我尝试着与他们交流,相处。”“老年精神病患者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像一个年老的孩子,最怕孤独,更加渴望被关心和得到保护。我们用心相伴,给他们很多温暖快乐的时光,他们疾病都好了一大半。”“在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里,生活很简单,但是有爱,爱的是那么的真实;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身上,有压力,但是抛不开的压力,放不下的亲情。”在叙事中,护士既在说患者故事,同时也在讲自己的故事,她们在被见证着,同样也在被治愈着。护士在关注患者心理、精神状态中,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干预,减少精神科的危机状态。刻板的教条已无法获得自身的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把精神患者当成人,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才能在工作中寻找到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11]。
3.2 叙事教育能改善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 有研究表明[12],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水平。精神病患者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在认知、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异常。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而且在封闭的病房环境中,护士的情感压抑得不到恰当释放。在叙事教育中,护士可以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讲述自己的困惑,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得到同伴的支持和鼓励。护士表现得更有自信、更加乐观,充满希望且更有韧劲。护士的心理健康越好,其职业认同感越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