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茶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20-03-12 06:55魏爱淳包海林李万红蔡志刚王小建陈清清
交通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痛风尿酸红细胞

刘 华,魏爱淳**,包海林,李万红,蔡志刚,王小建,陈清清

(海安市中医院1 骨伤科;2 检验科,江苏226600;3 海安市中医药研究所)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原发性痛风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持续升高而造成的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GA 发病率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趋势[2]。临床上痛风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痛风慢性期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chronic gouty arthritis,CGA),其主要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等。本课题组以往应用痛风茶治疗GA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3],但该方对CGA 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还不甚清楚。本研究选取海安市中医院门诊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诊治的CGA 患者60例,进一步观察痛风茶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GA 患者60 例,纳入标准:(1)符合2011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符合2007 年版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制定的痰湿阻络型痛风的诊断标准,且通过饮食控制后血尿酸≥420 μmol/L;(2)年龄18~60 岁;(3)自愿受试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2)近期服用影响尿酸药物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关节严重畸形;(5)饮食控制及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 例,其中男性25 例,女性5 例,年龄23~55 岁,平均44.36±8.62 岁,体质量指数(21.6~27.2)kg/m2、平均(23.8 ±2.3)kg/m2,痛风病程4 个月~14 年,平均4.95±1.47 年;对照组30 例,其中男性23 例,女性7例,年龄21~58 岁,平均(44.91±8.93)岁,体质量指数(21.5~27.4)kg/m2、平均(23.6±2.2)kg/m2,痛风病程6个月~13 年,平均4.88±1.43 年。本研究中,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受凉,避免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动物内脏、豆制品等),禁止吸烟、饮酒,每日饮白开水大于2 000mL。对照组:别嘌醇片,饭后半小时口服,3 次/日,100 mg/次(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观察组:痛风茶,3 次/日,1 袋/次(海安市中医院制剂室,每袋10 g)。痛风茶组方:当归、苍术、土茯苓、泽泻、黄柏、桂枝、党参、白术、秦艽、川牛膝、葛根、川萆薢、升麻、甘草。两组疗程均为12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侯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周及12 周计算两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参照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标准,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头身困重、脘腹痞满、痛风石7 项症状评估,无症状、症状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为0、2、4、6 分。

1.3.2 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周及12 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UA、CRP 和ESR 水平。

1.3.3 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 周及12 周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

1.3.4 疗效判定:治疗后12 周参照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显效:治疗后UA 降至≤380 μmol/L,较治疗前下降≥30%;有效:治疗后UA 降至≤440 μmol/L,但>380 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5%,但小于30%;无效:治疗后UA>440 μmol/L,或较治疗前下降<15%、甚至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5 安全性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 周检测两组患者血常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 周、12 周各项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周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12 周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s,分)

与同组治疗前(0 周)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项目 分组 例数 0 周 6 周 12 周关节疼痛 观察组 30 3.35±1.36 2.23±1.27△0.92±1.37△#对照组 30 3.29±1.33 2.39±1.21△ 1.72±1.73△关节肿胀 观察组 30 2.98±1.65 1.46±1.25△0.76±0.98△#对照组 30 3.01±1.69 1.53±1.34△ 1.39±1.21△神疲乏力 观察组 30 3.34±1.53 2.21±1.39△1.47±1.24△#对照组 30 3.37±1.58 2.29±1.41△ 2.21±1.19△畏寒肢冷 观察组 30 2.37±1.41 1.18±1.04△0.39±0.82△#对照组 30 2.34±1.39 1.31±1.13△ 0.95±1.03△头身困重 观察组 30 2.61±1.19 1.41±1.15△0.99±1.02△#对照组 30 2.59±1.17 1.52±1.17△ 1.47±1.19△脘腹痞满 观察组 30 2.74±1.77 2.01±1.54△1.01±1.01△#对照组 30 2.77±1.78 1.99±1.52△ 1.78±1.38△痛风石 观察组 30 2.85±1.85 1.49±1.36△0.89±0.93△#对照组 30 2.81±1.79 1.61±1.41△ 1.48±1.26△

2.2 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 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UA、ESR、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 周、12 周UA、ESR、CRP 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 周UA、ESR、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12 周UA、ESR、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在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周、12 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 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12 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6 周、12 周血浆黏度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 周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12 周血浆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A、ESR、CRP 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未经处理,2 天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痛风急性发作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中高嘌呤与高蛋白膳食增多,我国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不断增加。目前,西医西药对痛风防治手段与效果十分局限。CGA的治疗常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加用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与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但CGA 患者在出现疼痛时加用降尿酸药物的时机与指征还存在争议,且降尿酸药物还常伴随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4]。

GA 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历节”等范畴,《素问·痹论篇》最早提出痹病病名,“痛风”病名由元代朱丹溪首创,《丹溪心法》云:痛风者,四肢百节走通,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历代医家认为GA 的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肥甘厚味太过,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久蕴热,气血运行不畅,热邪壅滞经络关节所致;外因为风、寒、湿之邪而侵袭肢体、筋骨及关节,郁而化热,凝滞成痰,阻滞经络与关节,不通则痛,发为本病。多年来,本课题组对痛风按照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三个阶段辨证施治,认为GA慢性期即CGA 以痰湿阻络证多见,发病之本为脾虚不运,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治疗应标本兼顾。

痛风茶方中苍术、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燥湿,当归、秦艽、桂枝祛风胜湿、活血止痛,川牛膝、黄柏清小焦湿热而利湿,土茯苓、泽泻、川萆薢利小便而渗湿,升麻、葛根性味辛散,引清气上升,散肌肉间风湿,全方共奏健脾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周后观察组在降低患者UA、ESR、CRP 水平,改善各项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痛风茶一方面通过健脾除湿,促进尿酸排泄,改善机体内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通络止痛,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我们前期基础研究已经证实痛风茶对微晶型尿酸钠所致家兔GA 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柏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而抑制尿酸合成[6],土茯苓有利尿、促进尿酸排泄、抗炎镇痛等作用[7],川萆薢有促进尿酸排泄、抗炎、提高免疫力等作用[8],当归、葛根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 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各1 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才消失;而观察组中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但未经处理,2 天后症状自行消失,这可能与白术对消化系统的保护[11]、土茯苓[7]与苍术[12]的抗胃溃疡作用以及与秦艽、泽泻护肝的作用有关[13-14]。

总之,痛风茶治疗CGA 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降低CGA 患者UA、ESR、CRP 水平和高黏血症状态,纠正嘌呤代谢紊乱。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少,观察时间偏短,今后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观察期进一步验证痛风茶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痛风尿酸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喝茶能降尿酸吗?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痛风的治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