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佳
(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 222041)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江苏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全省6 300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9 000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但在苏北地区,农村居民住房水平普遍不高,供排水、道路、粪污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与苏南、苏中相比差距较大,已成为乡村振兴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突出“短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简便易行、长期管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从苏北地区农民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以住房条件、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为重点,分析整治现状,剖析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改善苏北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正在叩响生态文明的大门,试图开启深绿文明的进程[1],生态文明所追求的就是产业与生态的互利共生[2]。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生态、生产、生活等3种功能空间,涵盖了生物物理过程、直接和间接生产以及精神、文化、休闲、美学的需求满足等,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同耦合的产物[3],是协调人地关系、乃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居环境是由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5个分系统构成的复杂巨型系统。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集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于一体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4]。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可以分为三大子系统,即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和地域空间环境系统,人居环境的三大子系统不断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在空间上实现生活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充分利用和有机整合[5]。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更多是把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一部分,有学者认为农户应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6],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及发展现代化农业可以有效改善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7]。自1994年吴良镛先生首次提出人居环境概念以来,国内学者从城市规划学、建筑学、乡村地理学、传统村落、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等视角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人居环境的演化[8]、农村人居环境评价[9-10]。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住房的高质量是生活高质量的重要标志和表现。农村人居环境最初的政策含义即是居住环境。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城乡小康型住宅示范工程,2001年7月原科学技术部《“十五”星火计划发展纲要》提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实施农村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示范行动”。江苏省在工业化、现代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苏南和苏中地区财政实力雄厚,率先通过统筹推进城镇化建设,从早期江阴市华西村、常熟市蒋巷村自发推动农村集中居住,到近年地方政府主导、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乡村集中社区建设,推动了乡村空间的全面转型和人居环境的提升,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苏北农村地区却凋敝了,不少农户住的是年代久、面积小、质量差的单层砖瓦房,据江苏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砖瓦等较差结构住房仍有相当数量,远高于苏南及江苏省平均水平(表1),改善苏北农村住房条件刻不容缓。
表1 农村住房结构现状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下同。
中西部贫困地区通过易地搬迁改善了居住环境,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无法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红利。与苏南相比,苏北县域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在苏南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外出务工人口流向苏南和上海等地,危旧房较多,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土地利用率低,农房布局分散,村庄整体环境差,一些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随之而来的是,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加剧。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农村环境的危害是直接和显而易见的,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村民对于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愿望较强烈[11]。江苏省农村垃圾治理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几乎所有镇村均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表2)。苏北地区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比较低,远低于苏南地区。早在2007年,苏南地区结合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已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截至目前,全省6 500多个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村庄,其中太湖流域的就有4 000多个。苏北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2.1 分散居住,致使农村污水收集难度大 因苏北地区农村居住点分散,污水量小、不稳定,污水收集节点多,致使收集难度大。
2.2.2 缺少资金,致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 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苏南地区农村能够做到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但在苏北农村不少地方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表2 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2.3 建设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 一些地方仍存在设施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缺乏科学、系统的布点规划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指导。有的地方虽然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但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2.2.4 以镇村为主体的运行维护难以维系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苏北地区乡(镇)一级财力普遍缺乏。大多数地区是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乡(镇)普遍缺乏专业人才、技术力量,造成施工安装质量缺乏有效监管,运行维护缺经费、缺制度支撑,导致设施稳定运行比例较低。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超过八成,农村“厕所革命”的健康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农村地区以推进“改厕普及村”建设为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厕改能力及质量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12]。但苏北地区农村改厕仍任重道远。由表3可知,卫生厕所的比例仅有57.1%,其中水冲式卫生厕所占比35.4%,卫生旱厕占比更低,仅有21.7%。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2.3.1 空心村现象影响农户改厕积极性 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农户自建缺乏劳力,降低了农户改厕的意愿。农村居民是理性的,在决定是否参与改厕之前会做一番考量,家中留守老人会认为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厕所使用率本就不高,积累的粪便还要积肥,没有必要再出资改厕。
2.3.2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 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农村厕所革命不仅是卫生间的革命,更重要的是粪污的处理,由于苏北地区村庄缺乏生活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设施,致使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不高。
2.3.3 后续服务管理不到位 改厕工作重建轻管,后期管护工作缺位,户厕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户由于对化粪池外溢和渗漏、管护维修、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利用等后续管护工作的担忧,卫生旱厕推广使用在苏北“遇冷”,粪便后期处理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卫生旱厕的推进工作。
表3 江苏省农村改厕情况
改善苏北农村居住条件和提升苏北农村人居环境不是“两张皮”。综上分析,苏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短板”是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是提升苏北农村人居环境的治本之策。以提高农民居住条件统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住房条件改善纳入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中,加快推进“空心村”改造,稳步推进集中居住,同步建设污水处理、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等工作,打造村容整治,道路通达,环境卫生,水清岸绿,适宜居住的美丽村庄,大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如暂不实施集中居住,可先着力垃圾污水等重点领域的局部改造,不急于整体改造。
农村改厕是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厕所污水占生活污水的比例较小,但污染程度占生活污水污染的90%,改善农村厕所环境,处理好农村厕所污水,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主要污染源,使环境更美好,农村更宜居。针对苏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卫生厕所普及率较低的现状,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实施集中居住为引领,统筹谋划污水处理设施,选择适宜的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积极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行污水无动力处理、沼气发酵、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协同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实施集中居住的村庄可借鉴苏南模式,采取“三格+人工湿地生态式”或建小型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建设难度较大的村,采用三格式、双瓮漏斗式、沼气式、粪尿分集式等无害化分散处理模式,就地就近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鉴于苏北地区较多镇村不具备接入管网的条件,应大力改建卫生旱厕,提高卫生旱厕的使用比例,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生活污水与粪便一同处理,一步到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建设事业,几乎没有经济回报,资金筹措压力很大。苏北地区乡(镇)一级财力普遍缺乏,以乡(镇)为主体建设运行维护的状况不可持续,借鉴生活垃圾处理“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有效的运作模式,以县(市、区)为单位,以“项目制”方式为抓手,鼓励各类企业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渠道筹措建设运行维护经费,可采用项目总承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合作)等形式,由1个或数个专业化公司负责辖区内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建设管理,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专业优势,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厕所治理一体化推进、专业化建设、常态化管护,实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和卫生厕所管护有效的治理目标。
改善苏北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改变生活方式,还要转变生产方式。苏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猪、蔬菜产区,江苏省农业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高、农业资源开发强度高,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要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能满足于不再增加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而是要减少使用量。除种植业以外,养殖业也正在成为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现在规模化的养殖业正在代替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业,牲畜产生的污水和粪便集中、量大,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为了巩固苏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就要推行绿色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探寻通过绿色生产行为促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的途径,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实现有机垃圾与人畜禽粪便结合的厌氧消化或堆肥处理;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对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生态+、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苏北乡村旅游等业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宜居乡村绽放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