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景观中的云气研究

2020-03-11 07:19傅伟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云气庭院景观设计

傅伟楠

摘 要:目前,以人为中心的庭院景观设计,会在材质运用上注意与自然相合,参考光线气候,却常忽略云气设计的可能性。云彩和水气在庭院景观中实际存在,各种云气在庭院中显示出独特美感。云气之美,使人身临其境,感受空间变化,云卷云舒,悠然中品味道境禅意。文章提出树立“云气天光”相统一的设计原则,把握“以物石留气、以空景借云、以明镜映天”的设计思路,结合风象气候,划分云气带作为设计标准,以提高设计审美意识。

关键词:庭院;云气;景观设计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为我们揭示了庭院景观的营造模式,静物与动物、感性与理性融成一体。时值深秋的庭院,月光铺洒如昼构成整体冷白的背景,乌鸦和桂花拟色香物声,触发人体联觉。露水无根,从空中而来,湿润花瓣、凝固香气、点染情绪,秋思呼之欲出。从庭院景观角度看,地面色彩质地为基础,园艺花树选材布置为关键,但水气凝华,一般不在设计范围内,仅具备文学审美意味。

实际上在庭院景观中,庭院营造元素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有不同表现,例如光线运用、新造物的面貌。设计师善于把握人造材料属性,与自然木石相配合使用,例如根据植物四季变化配植。虽然考量了物候,当前的庭院景观设计仍缺少对云气的运用。其原因之一是云气变幻无常,难于把握;原因之二是设计者往往不能在云气发生的现场进行设计,无法将其列入设计范围之内。

因此,研究庭院景观中的云气,必须探索云气在庭院中表现的基本形式,阐述云气的基本论域。云气包括庭院空间的云彩和水气,云彩是指庭院居住人能够欣赏到的与庭院元素相结合的云彩现象,水气指的是庭院中特定自然温度湿度变化下产生的雾、霜、露等可视的自然景观。从物理角度看,景观设计已经将较大体积的液态水(水池)作为元素进行研究,而对于较小体积的气态水(云气)并未予以重视。本研究旨在突破有形界限,探索庭院景观中云气的审美主体和可行的设计路径。

一、云彩和水气在庭院景观中的地位

(一)云彩和水气的种类形态对庭院景观的影响

按照英国赏云协会的划分,云彩形态主要分为层云、卷云和积云三类,除了卷云必然是高云族,从地面到高空,各形态云彩不规则排列,可有雨层云和积雨云之分,可有层积云、高积云、卷积云之别。水气则是云彩的近地版本,雾霭霜露都是它的表现形式,依附于庭院空间,和现有元素构成互动。云气种类多样,形态各异,是景观中良好的背景或气象条件。部分情况下湿度过高会对景观有不利的影响,但是云气的运用不能仅停留在背景层面,应积极探索云气设计的可能性。

以层云为例,它的形成或是暖湿气流与寒冷地面接触形成,或是暖湿气流抬升遇冷形成,总体上高度较低,底距离地面不超过450米,地表附近即是霧。设计庭院景观时即可按照自然或人工安排,参考暖湿气流常年流经规律,地面布置和季风方向相结合,实现层云雾气的人工造化。雾是天生,但自然规律为人所把握即可纳入设计范围。

(二)庭院云气设计的现有情况

从建筑设计角度看,考虑云气的结果无非是从降水角度考虑排水设计,顺应水流之势,在减少对结构破坏的前提下增加美感。目前云气设计之所以逐步凸显其重要性,是因为近地的云气转化依然发生在高层或超高层的环境中,超高层建筑顶层花园的云气采集设计成为可能,且现有的景观设计已经不足以应对这种特殊情况。原有的设计手法对云气的忽略,降低了庭院中各种元素的表现力。

从景观设计角度看,庭院着重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云气设计基本被忽略。一方面庭院设计范围有限,一般民居受到空间制约无法实现水气循环;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水流,将空间中的景观元素串联起来,实现水的利用,进而实现云气的间接采集。可以参考徽派民居的天井设计,在前厅后庭所设的天井,起到通风采光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以女性居住者的视角进行想象,庭院紧凑而少有变化,天井起到了沟通天地的作用,由此沟通云气。值得思考的是云气设计与结构通风设计是否相矛盾。其实从云气的生成因素来看,其恰好是近地面的暖湿气流流动形成的水气现象,因此两者反而相得益彰。

二、庭院云气审美的基本路径

(一)身临其境的空间美感

庭院的主人在观赏过程中,向自然敞开怀抱相互交流,庭院景观成为了自我的小天地,云气的运动被视为自然和个人的连接,进一步提升庭院审美趣味。在视线中,云气作为景观的构成部分,“云腾致雨,露结为霜”,瞬时之美与恒久之美对立而统一。云气能够独立成为审美对象的原因在于云作为符号在美的历史上熠熠生辉,云的特性衍生出其神性,隐喻着与人间相区隔的神秘领域、空间或主体。天本无垠,云生有界,想要以图象来喻示神境天国,就必须用云气变化来表现,东西方壁画一概如此。符号化的云,亦可在空间中成为与人互动的对象,居住者体认云气变化,增强空间动感,充分调动审美意识。

(二)云卷云舒的道境禅意

云气因其飘逸灵动、虚无化生的特质为道家所赏识,也因其质本清洁、气息平和的秉性被儒家所认同,更因其闲适自然、超脱解放的性格让佛家所慕求。中式庭院以园林为典范,求方寸间造化山水,化育自然万物。见一方水境,映霞光满天;探一口水井,云无心往来;借一窗幽景,云出岫而生情。移步换景,时转云清。日式庭院以禅意为要旨,心外无物,但以园喻人,以景映心,云气驻留在庭院的空间中,枯山水也温润而可爱。以云为线索,我们可以理解日式庭院景观布置中极简而不简单的精要,例如,在银阁寺,遥想足利义政和村田珠光在同仁斋中啜饮,拉开纸门后幽暗处直向光明,环水映云,风云诡谲中居于权力中心的执政者岿然不动,以禅心御云气变化。

三、云气景观设计的方式

开展云气景观设计,首先要区别于景观中水流等的运用。云气的特质是介乎于有形无形之间,其特点是在庭院时空中的暂时性和流动性。因此,在设计方法上,思考范式更接近于室内设计的动静空间,可以比照动静分区和人流动线的规划原则,强化云气自然性、流动性的设计思路。

(一)树立“云气天光”相统一的设计原则

云气者,自然中水的特殊交换形态;天光者,天然而来的日照光线。云气的本质和自然光相同,都属于自然现象。深究云气与光之间的关系,云气相互转化,并可通过光线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光线强弱影响云气的消长变化,因此不存在对于云气的单独设计,也不存在对光线的单独设计,往往空间上为自然光设计的通道,也可以成为云气的观照渠道。总体上以季节变化为背景,统一考量“云气天光”相互影响下的庭院景观布置。这不单适用于云气设计,也是对可以操控的自然元素的综合应用原则。日均或年度光线直射强度最高的地方,必然难以实现云气变化,而“云深不知处”的山坳居所,也难以采集充足的光线。

(二)践行“以物石留气、以空景借云、以明镜映天”的设计思路

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用从近地到上空的高差区分水气、层云、天云三者,可以借助现有设计手段达到设计目的。“以物石留气”是将近地水气充分“采集”,可以采用石质光滑面、水面、阔叶植株加强水气的表现力,以翼角结构探入雾气中营造龙衔云气、拿云探月的神秘氛围,用适当的设计语言合理利用或新造水气环境。“以空景借云”主要是利用园林中的典范模式——漏窗,透过漏窗以直视角度看是为通透借景,透过漏窗以仰视角度看可令人生发出过眼烟云之感。各种式样的花窗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云气的观赏效果。同时庭院内高低植株的安排应考虑给云气留下空白,以提升整体效果。“以明镜映天”主要是水域的使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庭院若处于云气丰富的地理位置则可以用大片水域来“采集”天云,形成倒影如镜,人如画中走,鱼似云中游的独特意境。

(三)结合气候变化,划分云气带作为设计标准

最后必须将云气设计标准化,这就要求以气候变化为基础,划分云气带。客观地看,云气在近海和内陆、低纬度和高纬度均有不同的变现形式出现和出现频率,水气环境可以季风暖湿气流流经为参考。云气带的划分目前由英国赏云协会开展,不同云彩出现的地域不同,如夜光云、钻石尘和贝母云等通常出现在高纬度地区乃至极地,这些云气形式的出现频率也会因为地形、季风、年均气温和日照强度等有所不同。由此可以建立以云气种类及其出现频率为主要参考的云气带,为庭院设计提供依据,给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包括建筑材质和植株的搭配选择。这种以云气带为设计参考的方法类似于根据地震带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实质上是从以人为中心的审美角度,为庭院设计提供标准。

参考文献:

[1]平尼.云彩收集者手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

[2]曹昊,张妹.中西方古代民居中天井设计的比较研究及启迪性探索[J].华中建筑,2012(6).

[3]丁丽.浅谈“云”符号在美学中的意义[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7).

[4]谢建贞.浅论山水画中“云”的美学思想[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5).

[5]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云气庭院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庭院中的童年
依稀海天云气
浅谈云气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水调歌头 一滴水畅想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