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文化元素的城中村景观改造升级

2020-03-11 07:19陈燕凤唐娜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城中村景观设计景观

陈燕凤 唐娜娜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然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给城中村带来很多问题,目前“脏乱差”已然成为城中村的代名词。而面对这一情况,文章利用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优化设计等方面理论,对城中村进行考察研究并寻求解决方案,即摒弃铲除新建的旧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并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致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中村景观。文章对桂林市典型的城中村进行探讨,力求能有一个全新的角度在城中村景观设计当中出现。

关键词:城中村;景观;优化设计;地域性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旅游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城中村景观优化设计——以桂林市改造建设为例”(202011837048)研究成果。

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之下,部分地区的一些景观设计项目慢慢有雷同和仿照的现象出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从设计方面来看,其原因是受到别的国家文化渗透的影响,盲目模仿其景观设计,导致我们丢失了自己的风格,所以在景观设计当中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就变得尤其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比较偏远的地区也形成一些城中村,文化的地域性逐渐被人们遗忘,尤其在景观设计方面,许多地方的民族特色和风格已不再显著,甚至出现了“大同”的现象,带来了一连串的景观环境及地域性文化元素缺失的问题,很大程度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桂林市作为一个文化古迹聚集地以及旅游名城,七星区、叠彩区、秀峰区周边等均隐藏着一些比较经济发展落后的村落。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这些地带开始慢慢被划进城市规划设计中,因此城中村相继出现。怎样解决好桂林市城中村景观设计的“前沿”与“传统”、“统一”与“特色”、“发达”与“落后”的矛盾,设计出与城市接轨而又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项目,优化城市环境从而使城市达到全面发展,无疑成为当下刻不容缓要去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行具有桂林文化元素的城中村景观改造升级设计,结合地域性文化特征让城中村景观多元化发展,以达到城中村景观优化升级后与桂林市的生态环境及经济都能相协调的效果。

一、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

通过查看并学习著名的景观设计案例可知,每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理念都不会和当地的地域文化相悖。只有真正尊重地域文化,运用当地文化符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收到人们满意和欣赏的目光。景观设计和地域文化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景观设计之中适当加入当地的文化要素,那些引人共鸣的作品会变成地方标志且流传于世间,成为人们情感寄托和历史证明的载体。

文化具有地域特色。景观囿于一定的空间环境当中,它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在于其地域特征。不去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背景,忽略文化内涵,违背传统艺术的精神而只展现表面上的手段与技巧,这样的设计作品肯定是单一且没有灵魂的。景观让作品具有地域性不单单是指手法上的映衬与照应,也是指合乎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经济、群众意愿等条件所具备发展的可行性与能动性。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我们也许要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深入解读地域性文化。围绕地域文化展开设计不仅仅是打造某种风格,而是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思路及设计方法。

地域文化为景观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反过来讲,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可以更好表现古迹文脉、精神文明,再现地方文化特征、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地域文化的发展要通过景观设计去表现,从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而景观设计在前期确定立意和主题的阶段里要考虑地域文化的融入。所以我们只有在更深层面读懂地域文化,才能在设计改造的过程里把地域文化的效果和特色发挥到极致。

在时代进步和快节奏的生活影响下,现代景观设计也变得“快且简”。“快”是指建设景观作品所用的时间非常之快,因而忽视了其品质和内涵;“简”是指景观设计缺乏内容,设计出来的景观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地域特征可言。我们的建筑、街道、广场失去了本土的文化记忆,本来抱着欣赏心态的人们大失所望,甚至产生抵抗的心理。设计师应回归初心,挖掘本土文化底蕴,设计出真正让人赏心悦目且意义非凡的景观,在喧闹的城市让人们追忆久违的自然和传统。

二、城中村景观现状

经过对桂林市叠彩区下梁江片区、七星区六狮洲片区、秀峰区新生街片区的城中村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产生,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一)建筑环境方面

我们实地走访后发现无论是公共建筑抑或是私人住宅,它们的设计大多经不起细细推敲,很多无法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且不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建筑造型上更是普普通通且缺少地方特色,同时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各方面设计得不是很不合理。

(二)自然环境方面

几个地区的城中村共同的特点都是环境恶劣、缺少地域性景观设计。村民在没有合理规划布局的情况下,对土地进行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建设,使村庄“脏乱差”的局面更加恶化,出现如垃圾随地可见、有些建筑破乱并且存在安全隐患、河流受到污染、土地浪费等现象。此外,公共绿地面积非常有限并且环境状态很不乐观,休闲、运动设施也不够完善。

(三)空间布局方面

城中村往往出现空间浪费或布局过于集中的现象。在城市建设扩展过程中,周边的地方规划不到位,使得村民对其采取“肆意妄為”的态度,没有一点规划,这样一来,城市建设就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形成现在城中村环境与城市总体环境互不融合的局面。

三、地域性文化元素在城中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资源的应用

无论是建筑物、构筑物、色彩抑或是材质等元素,都是能创造出景观的素材。它们成长于当地环境中,与当地环境具有或多或少的融合性,时代越久远本土味越明显,如漓江的河流风景、九马画山、码头、奇特的岩洞等桂林特有的地方景观。在城中村景观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画面在景墙和导视系统中展现,丰富景观内容,营造浓厚的人文乡土氛围。另外,在设计中,需要灵活运用当地特色鲜明的材料,地域特征明显的材料可成为地区文化的传播载体,提供各式各样的设计表达。根据材料的特性,可提炼当地环境中所能运用到的元素,打造和当地人文对应的景观。

(二)人文元素的应用

每一个地方的人文精神都有它的特点,应将桂林的人文元素进行提取并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比如可以利用桂林的山、水、石等,通过变形的手法将其运用到设计当中。另外可以将当地有声望的人物的故事充分融入设计中,如介绍退休的军人、对村子做出极大贡献的村民的故事,并用符合意境的景观加以配合,优化设计方案,准确传递所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桂林的历史悠长,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在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融入桂林本地的铜、鼓等元素,增强设计的地域性,体现当地特征。

(三)传统文化的应用

地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民風民俗和人们的生活日常紧紧相扣,是人们生活细节的反映,具备一定的展示性和感染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将民风民俗运用其中,比如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表现“三月三”唱山歌习俗等。

四、城中村特色景观设计具体方法

(一)保持原样

针对城中村里面已经没有原本完整面貌但具有文明传承作用和纪念意义的遗址、修筑物、植物等做到修整管理,保留它原本的模样。城中村里不一定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景观,有些可能只是对本土原住居民的意义比较大,比如老房子、老院子、老树等,这些都是一辈人的情感载体。在城中村景观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经过考察了解后,对具有历史文化和纪念意义的实物可进行修复和保护,使其保持原本的状态,成为历史古迹。对于城中村的古老树木,可以添加景观设施对其进行围护,比如设置围栏和座椅,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树木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人与树木的交流与互动。

(二)还原场景

城中村里面有很多村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如小孩子在小巷打闹玩耍的情景,老人在大树下高谈论阔、下棋的场景,市集里面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这些场景根植在很多老人小孩的内心深处。我们在做景观优化升级过程中,可以对此进行保留、优化和还原。对于小孩游戏的区域,在设计中可用沙坑与草坪替代原有的起伏不平的路面,从而增添趣味性;而村民集聚的场所可以用小型广场代替,设置花架长廊等休憩、遮阳设施。建筑方面可进行修葺、翻新,保留原来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的模样。

(三)情景再现

对留存有深刻记忆的场所,可以通过“宛若情景再现”的手段去研究设计,把重要的场景通过加工设计重现,从而达到使人觉得拥有完整的记忆的效果,让人们的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深刻。

五、结语

城中村景观优化升级是当今高速化的城市发展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难题。城中村是会淹没在的高楼林立的城市当中,还是会成为被繁华都市孤立的区域,这是一个值得去探究课题。只有解决城中村凸显的问题,维护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不浪费城中村有限的资源,反复改进优化升级策略并择最优而用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可开辟一条既有利于城市发展又有利于城中村的生态环境友好发展的新道路。事实证明,任何一种前沿且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都刻有地域性文化的印记,立足于当地真实生活的亲民性设计更加有人情味。只有尊重历史、尊重原来的文化古迹,在这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融入地域性文化元素,才能让改造后的城中村变成城市里极具吸引力、极具人情味的地方。

猜你喜欢
城中村景观设计景观
景观别墅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