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奕
近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懲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社会热议。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认为,中国当代教育需要惩戒。惩戒不是体罚,不是谩骂,不是教师情感宣泄的手段。惩戒是借惩罚以示警戒,是以前失为戒,其目的在于“戒”,而非“惩”。
惩戒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培养学生规则与行为意识的重要手段。教育包含两方面,一是赏识,二是惩戒。如果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园丁的老师若只是给鲜花浇水、施肥,却从不修剪花枝,那么中国教育的苗圃里可能会荆棘遍地,无法春色满园。可见,赏识的浇花、施肥是必需的,惩戒的修剪也是不可缺的。惩戒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其原因与惩戒的缺失密切相关。林达曾言:“刺破平静水面是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我们不仅要看到欺凌者法制观念的淡薄,更要看到其背后犹如冰山之重的本质,那便是学校惩戒制度的缺失。“教不严,师之惰。”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由此看来,惩戒对于中国教育至关重要。
惩戒的关键在于适度,过度的惩戒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新闻报道中不乏教师辱骂、殴打学生,逼迫学生吃剩饭、喝颜料水等骇人事件,这些案件中,教师的行为早已超出惩戒的范围。这不是惩戒,而是变态体罚。实际上,体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激化矛盾。体罚使学生在行为上谨小慎微,时时事事消极防卫,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焦虑,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师生产生冲突乃至对抗。这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人格魅力,更是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
要使适度的惩戒发挥作用,师生间的信任与尊重必不可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教师常常被认为“能够执行父母的权力”,在执行惩罚的时候只须注意“纪律应当免去人身的因素,如同愤怒或憎恶,而应怀抱如此坦白、诚恳的目标去执行,使学生知道是为了对他们有好处”就可以了。这样的文化形态使人们对教师实施惩戒往往不作负面的解释。作为学生及家长应认同这种传统观念。同时,教师也要在认同的基础上,把合理的惩戒当作对学生的善意、爱和尊重。如果双方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正常发挥惩戒这种教育手段的作用,那么惩罚就会相应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只要教师真心为学生着想,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的桥梁,就一定能使惩戒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适度惩戒,铸就和谐社会之日月光华;师生互信,塑成年轻中国之乾坤朗朗!
点评
文章立意鲜明、深刻,紧扣材料的情景设置,从媒体记者的角度谈“教育惩戒”问题。开篇点明中心论点“当代中国教育需要惩戒”,直达底里,非常醒目。接着,紧扣论点,按照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最后阐述“怎么做”。思路清晰开阔,分析客观全面,显示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结构严谨,语言畅达,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