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藩先生学术之树常青

2020-03-11 07:43何勤华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通史法制学术

何勤华

说到新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就必然会提到张晋藩先生,张先生的名字,与中国法制史是连在一起的。

第一,张先生创造了许多引领中国法制史领域研究、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之第一的重大事情。如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时先生才20多岁,就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法制史专业的学术论文;在上世纪60年代学术环境最为艰苦的时候,先生就着手带领团队编写了3卷本的《中国国家与法权通史》的教材;在1979年,先生除了参与筹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成立之外,第一个提议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设想,并在大会上提交了《中国法制通史》的编写设想和大纲;在1979年底1980年初,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着手编写一套4卷本的《中国法制史》教材,这在当时中国是第一个的。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出齐,只出版了先生主编的第1卷,甚为可惜;在1980年,先生主编了新中国第一本《中国法制史》统编教材,这本教材,培养了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数代中国法律史学者;在1983年,先生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招收博士生的导师资格,并招收了郑秦、怀效锋、朱勇三位博士研究生,朱勇老师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学博士;先生也是第一个总主编了10卷本《中国法制通史》,该书1998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后,对推动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学术积累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还第一个主编了10卷本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填补了空白,做出了贡献。

第二,在培养学生方面,张先生成就卓越,今天在座的中国法制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如朱勇、高浣月、王人博、陈景良、张中秋、刘广安、汪世荣、高其才、强磊、顾元、李青以及还有一大批今天没有来参加会议的中国法制史的学者,都是先生门下的弟子。

第三,张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耕耘,且持之以恒,数十年不中断,这是先生的特点,也是先生的优点。先生出了那么多的著作,发表了那么多的论文,就是靠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先生那个时代,还没有电脑呢。

第四,张先生的精神,我认为就是创新的精神。从编写10卷本《中国法制通史》,到10卷本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从中华法系的特征研究,到中国法制史的近代转型研究;从中国法制史基础理论,到中国各个部门法制史研究;从法典研究,到中国古代律学研究;从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到中华法制文明史研究;从中国古代法律,拓展到中国古代的德,拓展到先生刚才详细阐述的中国古代的乐;从中华法系的衰落,到刚才先生主张的中华法系的重建。先生永远没有停止,永远都在创新,永远都在开辟新的领域,令人叹服!令人敬仰。

第五,张先生对学术痴迷,对学术挚爱。如同中国政法大学副书记高浣月所说,先生已经把学术当作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学术已经成为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先生生命的组成部分。

先生对中国法制史学科,乃至中国法学所做出的这么重大的贡献,每一个撰写新中国法学史的学者,都会从先生的学问和人品中获益良多。拙著《中国法学史》第4卷,专门撰写新中国法学各个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先生及其弟子们的学术,在拙著中也占有相当比例。

我雖然不是先生的亲传弟子,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从先生身上学到了许多,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人品上,都是如此。也与先生的各位亲传弟子如朱勇、景良、人博、中秋、世荣、其才、广安、效锋等一直亲密交往,直到如今。

最后,我衷心祝愿先生身体健康,学术之树常青。

猜你喜欢
通史法制学术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遗魅力
有机构成、人的发展与党的策略问题
蔡美彪心语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打开法制文明的大门
高三历史后期通史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玉门市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漫画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